(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700)
国外部分学者对高铁经济的研究从高铁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角度出发,Kiyoshi团队建立了一个动态模型,该模型通过高速铁路把各个城市连接起来,突出了高铁系统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Kim考察了日本与欧洲的高铁建设情况后指出,高铁可以通过增大区域可达性,加大沿线城市的产业联系,进而刺激区域经济增长。Ahlfeld的研究指出,由于巨大的暂时冲击并不能给经济行为的区域布局带来永久性改变,因此,考察高铁建设的短期影响并无多大意义,并且高铁对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Hall在对比了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高铁建设与发展情况后指出,高铁的空间影响是复杂的,过去和现在的研究都发现高铁具有很强的空间影响,高铁建设和运营会带来时空压缩效应,从而改变高铁连接区域的经济空间布局。Vicker对比多国实况后指出高铁发展会促进核心区域公司的扩张行为而牺牲边缘区域公司的利益,因而降低了边缘区域的经济增长率。
国内学者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探究高铁建设的经济效应,姚毅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发现高铁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效应,提出高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张博以京沪高铁的建设分析得出结论,高铁的建设对促进京沪沿线地区人员流动的速度、降低流动时间消耗、加速城市连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闫玲分析了高铁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方式,从枢纽城市能级、流量经济平台以及区域经济圈建设方面肯定高铁经济发展的作用。区域内发展高速铁路具有必要性。赵庆国指出高速铁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的运输支撑,加速经济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有效促进区域性沿线经济带和经济走廊的产生。张学良等认为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将会加快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趋势,能加强城市群外部之间的经济联系。杨维凤以京沪高铁为例,指出高铁主要从凸显区位交通的重要性、加速调整产业等方面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但实证表明,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王长春通过采用DID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形势放缓的背景下,高速铁路在短期内不会拉动地区的经济增长。张莉以沪宁城际高铁为例,构建高速铁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高铁对区域内的交通、经济方面的效应都是正向的。
高铁的建设是对区域传统铁路运输方式的替代,也是对公路与航空运输的补充。高铁经济的基础是高铁网络中的各类枢纽节点。从增长极理论看,随着高铁枢纽节点以及高铁经济轴的形成与发展,在高铁枢纽节点及沿线将形成各类极化区域,在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联动作用下,带动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进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铁经济带。高铁沿线纵横辐射成网,依托同城效应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高铁促进了人才流、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高效顺畅流动,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铁经济“红利”进一步释放,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辐射和联动效应,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腹地经济增长,推进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高铁建设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蓬勃发展。高铁的速度优势大大缩短时空距离,明显扩大和拓宽人们的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显著吸引壮大旅游、异地商贸、房地产、文化教育等与人流聚集和速度有直接关系的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推动实现客流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高铁枢纽经济同城化效应强势助力区域深度合作,撬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在枢纽经济的拉动下尤其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高铁枢纽节点及沿线的周边区域实现高效交换和协同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区域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以枢纽经济发展形成的新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所形成的区域,带动区域经济带的分工协作和经济技术交流、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枢纽经济的发展,将为区域间的资源流动更为便捷,高铁时代,使得城市之间的同城效应得到体现,铁路沿线将形成走廊产业经济带,有助于扩大地区间的分工,高铁提高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性,各地区域规划难协调的问题或许将迎刃而解,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变成现实。
高速铁路的修建于运营能够给沿线区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每1亿元铁路建设的投资就能解决6499人的就业问题,除去铁路建筑业的就业人数,还可以为社会解决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据此可见,高速铁路的建设将会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地区居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剩余问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铁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对区域合作、城镇化发展和生产力发展布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正在进入“高铁时代”,要抓住“高铁经济”的重大机遇,将高铁经济打造成为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最大化发挥高铁经济的正效应,为此,对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第一,借鉴成功经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借鉴国外成功地区的经验教训,如何利用高速铁路,欠发达地区更需要谨慎,虚心学习经验,促进地区经济起飞。加快中国高速铁路项目的发展,就是为了使中国经济化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高速铁路发展必将协同一体,相辅相成。高速铁路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挥区域协同作用,有利于整合资源。高铁将整个中国联系在一起,贯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南部沿海经济中也的经济走廊,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
第二,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高铁枢纽能级。交通枢纽是高铁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高铁经济的发展需要从高铁枢纽的建设与管理入手,即提升高铁枢纽的能级。首先加密与区域城市群、周边省会城市等区域的高铁联接,提升枢纽的区域通达能力。其次着力发展地下交通空间,同时要注重与高速公路和枢纽机场的交通联接,完善多形式立体化综合交通组织。最后是大力开展地下空间利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注重高铁枢纽区域土地立体化多功能开发。
第三,依托高铁经济带,培育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对于高铁时代的欠发达地区来说,一般还处在工业化阶段,制造业尚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区域网络化中,更应该注重发展他城不具有优势而我独有特色,充分利用高速铁路带来的便利,尽可能使高速铁路所带来的优势最大化。对于没有旅游资源优势的欠发达城市也要积极寻找自身潜力巨大相对发达地区优势的产业,只有在高速铁路快速运营的背景下,适应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发展比较优势,才能真正走上经济腾飞的道路。
第四,政府政策的支持。任何地区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在"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各地政府应全面协调发展,重点关注第兰产业的发展,高速铁路给沿线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政府要在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此外,政府也要加强对外宣传,把高速铁路打造成为自身通往外界更髙平台的桥梁,让本地区成功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