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为了保护重要的传统农业文化,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行动,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2013年,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全球首个以“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命名的传统农业系统。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据《宣化葡萄史话》记载,宣化葡萄最早引进栽培时间为唐代僖宗年间,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一)城郊型农业。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是世界上唯一发源于城市之中,由城市向城郊发展的传统农业系统。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注重农村与城市协调、人与自然和谐,通过对近郊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等功开发,实现城市与郊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体化发展是城郊型农业发展的基本目的,城郊型农业不仅包含传统的经济和政治功能,还应具备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
(二)漏斗形架式。宣化传统葡萄园用的都是漏斗形架式,是人们对土地集约利用和防风、防沙、防旱等生产生活要素相适应的产物,几乎是目前中国仅存的漏斗型栽植方式。优点是肥源集中、水源集中、光源集中,适于观赏、乘凉的庭院栽培。
(三)空心埋土防寒法。冬剪后,将葡萄枝蔓放入防寒沟内,将架拆掉,架材架于防寒沟和中心定植坑及圆台上,其上覆一层秸秆或彩条布,再覆一层土即可。这种方法比实心埋土防寒沟底温度高,防寒效果很好,而且防寒土用量很少,出土也不易伤枝蔓和芽子。
(四)庭院式的种植方式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宣化传统的葡萄种植方式是庭院式种植,果农就住在园内,他们利用园内空闲的小块地种植一些蔬菜,而且还会在园子的角落、边缘,种植果树,以供自己食用,这样创造了复杂的生态环境,为不同物种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五)文化意义。宣化古城历史悠久,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京西第一府”。宣化葡萄可追溯至汉代,相传张骞出使西域时,通过“丝绸之路”从大宛引来葡萄品种。是先人为后代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这一举世独有的农业景观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郊型农业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展与发展使位于城中村的宣化葡萄园面积大幅缩减。城中村改造、城市扩建、环城路与城际铁路修建及工业园区建设等实际问题,使城市发展建设用地与城中村葡萄发展用地矛盾日渐显现,导致宣化传统葡萄园的面积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二)宣化古城的大拆大建。保护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就是要保留包括古葡萄园在内的整个文化遗产地的原生态基因,就是要烘托整个宣化古城的文化氛围。古城与庭院景观共同构成了宣化独特的城市葡萄园,如果没有文化遗产地作为背景,葡萄园的保护就成了孤单的个体。
(三)果农的积极性逐渐下降。种植葡萄不如种植蔬菜来钱快、效益好,一些传统的葡萄种植乡村陆续出现了挖除葡萄种蔬菜或改种其他省工的农作物;而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导致当地那些掌握农业遗产技术而又专心种植葡萄的人正在迅速减少。
(四)宣化葡萄的品质降低。葡萄种植技术管理不到位,产、学、研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果农在葡萄种植培育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的栽培定植技术标准进行管理抚育,规范操作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栽培管理技术的不到位,最终造成葡萄品质低下。
(五)工业化的逐步扩张。宣化素有“半城葡萄半城钢”之称,钢铁产业对宣化乃至整个张家口地区的经济贡献巨大,在加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占地面积不断扩展,水资源消费总量较大,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工业开发建设间的矛盾日益暴露。
(一)政府积极提供支持与引导。当地政府应积极提供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传统葡萄园保护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明确传统漏斗架式葡萄保护和发展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为支持果农保护和发展传统葡萄景观,实行补贴政策;加大对本土农业专家及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宣化葡萄生产的科技含量;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用地与葡萄种植园的关系,保证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与引导,促使当地的年轻人转变观念。
(二)增强历史文化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保证经济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提高果农对于宣化古城历史文化与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地保护的关系,保护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文化遗产地的整体格局和建筑风格,特别是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独特性。
(三)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品牌意识贯穿于葡萄产业发展全过程,覆盖葡萄产业发展全领域,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带动全区葡萄产业发展。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发展,建立葡萄生产和加工基地,创出宣化古城高端葡萄品牌,不仅出产优质鲜食葡萄,还将延长葡萄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推动区域产业合作。
(四)增强旅游产业。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产业形式,其中采摘已经成为水果销售的重要渠道,大城市郊区的采摘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采摘可以有效拓宽葡萄的销售渠道,同时提高农户们对葡萄种植收益的信心。遵循休闲庄园的第三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满足京津冀地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葡萄休闲庄园应突出葡萄主题,融入葡萄文化,形成果园观光、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个性化主题定制等多种服务,同时通过葡萄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个性化产品的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葡萄休闲体验。在牛奶葡萄特色种植庄园基础上,通过葡萄、其它农作物和花卉构成大规模的立体景观,集休闲娱乐、休憩度假、农事体验为一体,拓展多元功能而建成的功能齐全、文化浓郁、环境友好的农业生态旅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