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泽泻GAP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2019-03-26 06:49吕竹青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泽泻块茎

吕竹青

(建瓯市吉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福建 南平 353106)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等功效,是我国常用中药材之一。除临床配方使用外,泽泻还是生产附子理中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滋阴降火丸、七味郁所丸等几十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1-2],主产于福建、江西和四川等省,近年广西、广东也有引种栽培。泽泻在福建省主产于建瓯、建阳等地,是福建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道地药材之一,被誉为“建泽泻”,《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将其列为正品,其中又以吉阳镇生产的泽泻为佳,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建瓯市吉阳镇位于建瓯西北部,地处建瓯、建阳、顺昌三县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半海洋性气候,光照和降水条件好,土层肥厚,养分充足,土壤肥力高。吉阳镇拥有山地丘陵及山间盆地等多元化地形单元,多处通过国家鉴定的优质水源,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自然生态环境,适合许多药用植物生长,尤其适合泽泻药材的生产。吉阳因独特的生态条件和独特的栽培技术,所产泽泻具有粒大、质实、纹色佳、质量好等特点,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自古以来就闻名中外,享誉东南亚。2001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以重大科研项目向社会招标,将吉阳镇泽泻基地建设列为福建省第一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予以资助。经过4年的系统研究和基地建设,吉阳泽泻药材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AP现场认证[3]。

有关泽泻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等方面[4-6],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报道多见本课题组2011年的科技招标项目[7-11],综合论述泽泻栽培技术见罗新华等[12-13]的总结报道,未见报道建泽泻规范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现根据多年来参与建泽泻规范化生产和基地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建泽泻规范化(GAP)栽培技术,以供生产参考。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

泽泻是多年生沼生草本植物[14]。建泽泻植株较川泽泻高,50~100 cm;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40 cm,圆形或椭圆形,基部膨大呈鞘状;叶片长椭圆形、椭圆形,长10~25 cm,宽2~12 cm,先端渐尖,全缘,有明显的弧形叶脉5~7条,两面均光滑无毛,色绿有光泽[14-15];叶呈整齐的三束排列,俗称三棱子、三子;叶片卵圆形,长2.5~18 cm,宽1~10 cm,叶面平展,全缘,有5~7条叶脉,两面光滑无毛,色浅绿有光泽[16]。

建泽泻花茎由叶丛中生出,花两性,小,白色,聚生成大型的圆锥状伞形花序,分枝轮生;总苞片和小总苞3~5片。建泽泻的外轮花被3片,宽卵形较内轮花被片长、稍小或等大;内轮花被3片,花瓣状,白色,倒卵形微凹,先端全缘;而川泽泻外轮花被3片,卵圆形,明显比内轮花被片小;内轮花被扁圆形平展,先端有不规则粗齿[14-15]。泽泻花期6月至8月,果期7月至9月。

果为瘦果,细小多数,排列为轮状,围绕微突出的花托,熟时易散落。瘦果长方状倒卵形,扁平,新鲜收集的种子,种皮为黄绿色或黄褐色,贮藏一段时间或陈年种子种皮颜色较深,为褐色或黑褐色。建泽泻千粒重0.28~0.34 g[17];川泽泻千粒重高,为0.40~0.47 g[18]。

建泽泻块茎呈类圆形,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颗粒性,有多数细孔。川泽泻圆形或卵状不规则,个较小,皮较粗糙,四周多有大小瘤状疙瘩突起,粉性小,质较轻[15]。

1.2 生长习性

建泽泻全生育期140~160 d[11],其中苗期30~40 d,成株期110~120 d。7月至8月播种后,在温度28℃以上时,1~2 d开始发芽,4~5 d后第1、2片真叶相继出土,一般在苗床培育30~40 d苗高约15 cm以上时可移栽定植。12月至次年1月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挖。建泽泻喜光、忌高温、霜冻,喜土质肥沃,适宜含腐殖质丰富而稍带黏性的土壤或水稻土,砂土或冷浸田均不宜种植。忌连作。

2 培育壮苗

2.1 选地做畦

建泽泻采取育苗移栽种植,不宜直播。育苗田应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浅水田,不宜选用冷烂田及保水保肥力差的砂土田等。放干水,施入有机肥4 500 kg·hm-2、钙镁磷肥1 500 kg·hm-2,翻耕20 cm入土作基肥,三梨三耙,整平作畦,畦宽1 m,畦面略高于畦沟10~15 cm,待苗床表土稍干时播种[7-9]。

2.2 适时适量播种

播种期过早易发生抽薹开花,过迟生长期缩短,二者都会影响泽泻的品质与产量。吉阳镇一般于“大暑”7月下旬播种。播种量为每667 m2苗床约800 g。播种前在流动清水中浸种催芽24 h左右,捞出沥干水分,将种子与100倍草木灰充分拌匀,均匀散播在苗床上,再用细软扫帚或塑料薄膜从畦面轻轻拖过,进行压种,使种子与泥土黏合紧密。播种后要搭设矮棚遮阴,棚高约80 cm,加盖遮阳网,棚内透光率以55%~65%为宜,傍晚卷起四周遮阳网通风,移栽前10~15 d拆除遮阳网炼苗[7-9]。

2.3 苗期管理

播种后待畦面表层收水紧皮后及时覆水,一般以水面高出畦面2~3 cm为度[7-9]。若遇雨天,则要先灌高层水,以防雨水把畦面细小的种苗打散。一般播后3~4 d种子即露白、发芽,发芽率通常在80%以上;15~20 d后,可长出2片子叶,叶色开始转绿,心叶开始长出。苗高3~4 cm时应及时间苗,同时结合人工拔草和施肥;去弱留强苗,株距以不小于3 cm为宜。从播种到移栽通常要施1~2次肥,一般结合间苗追肥1次,每667 m2施钙镁磷肥或尿素10~15 kg;移栽前再施1次送嫁肥,每667 m2撒施钙镁磷肥40 kg。

3 移栽定植

3.1 选地与整地

根据其生长特性,定植田宜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田块。前作以早中稻或莲田为好,忌连作[10-11]。

前作收获后,深耕土壤30 cm,随整地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一般施入有机肥4 500 kg·hm-2、三元复合肥300 kg·hm-2为基肥,经犁耙至泥细田平,开好排水沟。

3.2 适时移栽

一般于8月下旬至白露前移栽定植,白露后7 d不宜移栽,也不宜过早种植,以免气温过高诱发抽薹,影响块茎质量。于阴天或午后移栽,选用苗身粗壮,苗高7~12 cm,无病斑,无虫蛀,心芽完整,展开真叶保持5片以上的优质种苗,随起随栽,株行距33~35 cm,每5~8行留1条宽约40 cm的作业沟。栽植时要做到浅栽、栽直、栽稳[11]。

4 田间管理

4.1 扶苗补苗

定植后常检查,发现被风吹水浮倒状的幼苗,应及时扶正、重栽或补苗,确保全苗。

4.2 中耕追肥

泽泻生长期一般要耕田、除草和追肥3~4次,三者结合进行。一般植株生长盛期、块茎部迅速增重期追肥,不得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用于增大泽泻块茎。定植后15 d左右耘田追肥,可选用碳酸氢铵、钙镁磷肥各200 kg·hm-2混匀施用,或三元复合肥500 kg·hm-2,田间排干水后穴施于距幼苗根系2~3 cm处;定植后25 d左右,结合中耕锄草第2次追肥,撒施碳酸氢铵、钙镁磷复合肥各200 kg·hm-2、混合复合肥300 kg·hm-2;定植后45 d左右,撒施三元复合肥750 kg·hm-2;立冬后追施碳酸氢铵或尿素150 kg·hm-2。定植70 d以后一般不宜再施肥[19]。

4.3 灌溉排水

移栽后至10月上旬,畦面保持干湿交替,晚上覆水3~4 cm,白天排干;10月中旬至11月初,畦面保持3~4 cm浅水。11月中旬后逐渐排水至畦面现泥,12月初排干[11]。

4.4 抹芽摘薹

结合中耕除草和施肥进行抹芽摘花薹。第2次耘田除草后,建泽泻陆续萌发侧芽、抽花薹,除有意留种外,其余及时抹除侧芽摘除花薹,应从基部折断不留残基。

5 病虫害及其防治

建泽泻常见病害有白斑病,虫害主要有银纹夜蛾、缢管蚜[19]。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5.1 白斑病

白斑病发生于建泽泻生长前期,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初始叶出现红褐色的小圆形病斑,后扩大,直径1.2~2.5 mm,边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病健交界处组织变黄,病重时,病斑密集,叶黄枯死。叶柄病斑棱形,黑褐色,中心微下陷,边缘红褐色。高温高湿时病斑中央产生白霉状物(病原菌子实体),后期病叶和叶柄枯死,植株死亡。以菌丝体在被害部越冬。翌春条件适宜,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1)选用抗(耐)病良种。实行健株留种,培育无病壮苗。(2)清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枝叶和田间杂草,集中烧毁,净化田园,减少越冬菌源。(3)健身栽培。优化管理定植时剔除病苗,施足底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增强抗性。注意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度,降湿防病。(4)施药防控。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菌毒清1 000倍液喷施,间隔7 d左右施药1次,一般施药2次效果较好。

5.2 银纹夜蛾及其防治

银纹夜蛾属鳞翅目害虫,主要以幼虫发生为害。幼虫食叶,致叶成孔洞和缺刻,通过排泄粪便污染寄主[20-21]。

防治方法:(1)清园。冬季清洁田园,铲除杂草,以消灭大量越冬蛹,降低翌年虫口基数。(2)诱杀成虫。成虫期设置黑光灯诱杀,也可用甘薯、豆饼等发酵液加少量敌百虫诱杀。(3)捕捉幼虫。3龄前多群集叶背为害,可进行人工捕杀。(4)适期喷药防治。掌握1~3龄幼虫盛发期喷药效果好。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喷植株叶背和下部叶[19]。

5.3 泽泻缢管蚜及其防治

缢管蚜为同翅目害虫。以成虫、幼虫群集于嫩绿幼叶、叶芽、花蕾及柄上刺吸汁液,呈现黄白斑痕,严重时叶卷、皱缩,茎叶枯黄,花蕾凋萎,引起建泽泻减产、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重点抓成虫盛发期防治。选喷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苦参碱乳油2 000~2 500或2.5%鱼藤酮乳油400~500倍液喷治,视虫情酌治次数。

6 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需要在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许多根及根茎类中药,在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后和春初植物发芽前或刚露苗时,既是有效成分高峰期,又是产量高峰期[22]的原理指导下,经动态跟踪建泽泻的产量与有效成分积累,当泽泻块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达0.10%~0.14%、平均单个块茎重量约52 g时,成分和生物产量达双峰期,确定此时为建泽泻的适宜采收期,为建泽泻种植后150~160 d,比传统采收时间延长了30~40 d,即当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大部分泽泻植株叶片变黄枯萎时,用手剥去枯茎萎叶,再用专用采挖刀沿地下球茎边缘须根处环割完整挖出球茎,割去多余叶茎,顶部留下中间2~3 片小叶,置篾篓容器中[11]。采挖过程避免破伤球茎,注意防止冻害。

建泽泻产地初加工包括清洗、摊晾、烘焙、走水、烘焙、撞根等程序,使块茎光滑、呈淡黄白色即可,不得用硫磺熏蒸。

猜你喜欢
泽泻块茎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泽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