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粤东地区客家服饰的形成与保护

2019-03-26 03:43商玉婷
纺织报告 2019年6期
关键词:粤东客家人服饰

商玉婷

1 客家人的来源

为逃避战乱的影响,原先居住于黄河和洛河一带的中原汉人不断南迁,最后定居于福建、江西以及广东等省,在延续中原汉民族特点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最终形成了客家文化。针对客家人迁徙的历史进程,著名学者罗香林认为,客家人先后经历了6 次迁徙,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客家人。[1-5]

2 粤东地区客家服饰的形成历史

2.1 故土情节难以释怀

右衽是汉服明显的标志,粤东地区客家人服饰继承了中原汉人服饰的右衽特点,同时也吸纳了当地少数民族服饰短窄为上的特点。粤东地区客家人服饰不论上衣还是裤子,均呈现肥大宽松的特点。粤东地区客家人常穿的大裆裤以头宽为主要特点,裤头需要折叠几层才能绑紧。一般客家人的服饰是上为大襟衫,下为大裆裤。大襟衫右边斜线开襟,并以一定等距间隔按布纽扣。为显男女之分,女装在襟边添加一至两条绣花边,大裆裤则没有男女之分。[6-7]

客家人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洗礼。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久经战乱,人民居无定所,为逃避战乱,很多中原汉人向南迁徙。这些中原汉人南迁至南方山区地区,成为居住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外乡人。由于挤占南方人的自然资源,因此客家人经常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驱逐和歧视,这些遭遇使客家人更加思念中原故土。为在南方拥有一席之地,尽快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客家人在参考当地人服饰的基础上,对服饰进行了调整,逐渐向当地少数民族服饰样式靠拢。

2.2 沿途文化的影响

不同于中原汉人的头饰佩戴,粤东地区客家人喜欢将红、黄、绿、粉等鲜艳颜色镶嵌于头饰之中,表达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热爱。客家人服饰上的图案精美而不失寓意,这是他们在迁徙过程中与沿途原住民族服饰不断融合形成的结果。

在粤东地区客家人服饰演变的过程中,畲族服饰文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畲族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以及广东等省的山区之中。宋朝末年,畲族人民与文天祥建立抗元同盟,无形中将畲、汉两族人民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天平天国时期,畲、汉两族人民又并肩作战,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者,促使人民之间的情感变得更加紧密。在两族人民建立联系的过程中,畲族的民族文化对客家民族服饰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楚国文化对客家服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客家人民遭受战争的迫害,居无定所且常遭驱逐,心灵相对脆弱,祈求神灵庇佑成为他们慰藉心灵创伤的重要活动之一。[8-11]因此,楚国的神符和图腾便成为客家人服饰中重要的装饰元素。由于客家人南迁主要定居于交通相对闭塞的山区之中,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可能性相对较弱,这些地区至今神学色彩依旧浓重。

2.3 现实生活的影响

男耕女织是封建社会中原地区的重要文化。为逃避战乱,向南迁徙的客家人一般居住在山区之中,生活条件的艰辛,让他们很难维持原来男耕女织的生活,所以客家妇女被要求参与生产劳动。客家妇女对服饰也做出了调整。(1)妇女在封建社会的地位相对低下,女子出门必遮其面,聪明的客家妇女便头戴凉帽来从事生产活动。(2)头戴银簪是客家妇女服饰中的重要特色。盘发带银簪是客家妇女对自身服饰装扮的重要元素之一。相传,古代的客家妇女为防止遭受劫财或欺凌,经常随身携带一些小件利器,以便在遭受侵害时予以对手致命一击。后来,为便于携带,客家人把这种小件利器加以改进和优化,把它嵌于发鬓之上,表面用于束发,实则是防卫工具。这种用铁制成的发簪,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被白银制品所替代。(3)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客家服饰在民国时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这一时期盛行的客家服饰是男子身穿中山装,女子穿着旗袍。新中国成立之后,客家服饰又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客家妇女服饰。总之,客家人服饰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反映了客家服饰注重实用性的特点。

3 当前粤东地区客家服饰的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粤东客家服饰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改变,对客家服饰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客家人民也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化,粤东地区客家人的生活环境以及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传统的农耕方式难以和高效的工业化社会生产方式相匹配,为改善生活条件,很多客家年轻人开始进城务工,丢弃传统的生活方式来到大城市寻求发展机会。时尚以及各种扑朔迷离广告、报刊等信息对粤东地区客家人的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另外,教育的普及使年轻一代有机会向现代文明城市搬迁。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粤东地区客家人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服饰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世俗观念的变化,致使很多客家人对客家服饰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根据一些学者的调查,粤东地区的客家人不论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一辈都不愿穿戴客家服饰从事生产活动。年轻人出于对时尚的追求,为更快地融入大城市生活,摒弃客家服饰。年长一辈由于害怕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也改为穿戴那些普及于现代社会的时装。由于消费市场的萎缩、手工制作工艺的复杂以及年轻人不愿意继承技艺,导致客家服饰已濒临消失。

4 保护粤东地区客家服饰的发展措施

4.1 政府牵头加强大众对粤东地区客家服饰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粤东地区客家服饰以及相应的制作技艺作为客家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构成元素,应当受到保护和传承。政府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调查组,针对当前粤东地区客家相关传统文化进行调查和摸底,以便对当前客家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在党和国家重视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下,粤东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粤东地区客家服饰加以保护,并积极申请相关资金的支持,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粤东地区客家服饰的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12]

相关政府部门除了承担以上责任之外,还应出台相关措施或政策文件引导年轻人加强对粤东地区客家服饰的传承意识。具体措施可以有:(1)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吸引年轻人学习客家服饰制作的相关技艺,如提供一次性现金奖励等;(2)为避免年轻人学有所成之后无处施展才能,政府可以加强对粤东地区客家聚集地的旅游投资,构建一个以保护民族传统技艺和旅游相结合为主题的休闲旅游胜地。在强化乡村旅游的背景下,让拥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加强游客对客家服饰文化的了解。

4.2 加强与高职院校教育相结合,推动粤东地区客家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前沿的服装设计与传统的粤东地区客家服饰制作并不相互排斥,现代很多的服装设计可以从传统的客家服饰中寻找到根源。因此,可以将现代服装设计与客家服饰的保护和传承结合展开。粤东地区的相关高职院校可以设置有关客家服饰设计与创新的专业,并给就读该专业的服装设计学生实行相应的奖学金政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把传统粤东地区客家服饰元素引入现代服装潮流中,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仅使传统的客家服饰制作工艺得到有效保护,还可以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学生还可以在学习技艺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应用于现代艺术的制作中,创造出新的产品。

5 结语

粤东地区客家服饰的形成与客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有着极为直接的联系。为逃避战乱,客家人不断南迁,服饰仍保留中原文化的元素。与此同时,在不断南迁的过程中,客家人海纳百川,将各民族的服饰元素加入其中,并结合大自然的馈赠,最终形成了反映粤东地区客家人独特民族情感的服饰。总之,粤东地区客家人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人民不断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猜你喜欢
粤东客家人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八乡山——粤东革命的摇蓝
粤东抗日义勇军血战南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