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服务消费变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9-03-25 08:10陈少康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影响研究流通业北京

陈少康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北京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列,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作为消费重要构成部分的居民服务消费变化明显,升级特征鲜明,在一定程度上给流通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居民服务消费变化对北京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北京市流通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服务消费   流通业   北京   影响研究

居民服务消费变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分析

(一)居民消费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居民消费规模对流通业规模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从了解国外发展实践可知: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居民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开始增加,生存型的消费比例开始降低;当人均GDP在3000美元之上时,除了服务型消费向复制化方向发展之外,流通业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极其显著的特征;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时,则零售业态会出现迅猛发展趋势,多领域创新格局开始形成,流通业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居民消费结构与流通业产业结构呈现正向变化。当市场出现供需失衡时,无论表象多么复杂,其内在的原因就是消费与流通之间出现不匹配的现象所致,如消费群体对于服务型消费需求开始增加,但在流通领域缺乏足够的零售企业。因此,流通业产业结构受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只有流通与消费实现同频,才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居民消费领域创新能够推动和影响流通业的创新。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意识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促进流通业态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虽然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但传统流通企业并没有消亡,而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与方向,如线上线下融合方式。

(二)居民服务消费变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述,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已经由基本的生存消费逐渐向享受型、服务型消费转化。建国初期,人们追求商品的实用性、低廉性,只要其具备基本功能就能够满足需求,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必然会发生变化,由只关注质量与性能转化为关注品牌、价值、影响、设计等虚拟因素,于是流通业开始出现很多新的变化,逐步推广相应的促销、宣传、升级活动。当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居民服务消费与流通业同步发展时,流通业则会出现很多新兴的业态。

从我国居民服务型消费来看,2017年国内人均消费开支为17269元,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涨31.4%左右,且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同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达到366262亿元,位列世界第二位,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推动着国内流通业的不断升级。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意识必然会出现整体变化,带动居民消费结构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其中文教娱乐消费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说明了居民消费种类开始向享受型方向发展,继而推动着流通业的持续创新发展。

北京市居民服务消费变化及趋势分析

(一)居民服务消费总量持续增加

从总量来看,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相较于2010年,2017年增加了18322元,增幅达到91.9%。其中,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消费支出也随之呈增长的趋势,2016年达到15047元,较2010年增加了4607元,增幅为44.1%(见表1)。

从构成居民服务消费各部分的变化来看,2010年至201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服务、家庭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的支出呈明显持续增加的趋势;饮食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在2010年至2014年呈增加的趋势,在2015年有所下降,但在2017年还是保持增长;衣着加工服务支出在2010年到2012年没有变化,在2013年至2016年都有所减少(见表2)。

其中,居住服务支出包含住房装潢、维修及物业管理费。与2010年相比,201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在居住服务上的支出增加了742元,增长了5.3倍,这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越来越注重居住质量,并且也愿意支付更多的物业管理费以保障安全和良好的居住环境。家庭服务一般被定义为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这四大类。2010年到201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在家庭服务上的支出也在增加,在七年间增长了近1倍,说明随着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会愿意花更多的钱在家庭服务上,特别是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年轻的家庭有了新的小成员加入,对月嫂、保姆等崗位的需求增加。

医疗保健支出都属于居民服务消费支出,相较于2010年,201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增加了1129元,增加了近1倍,说明北京市城镇居民越来越看重健康和保健。

交通和通信支出从2010年的3421元增加到4702元,增加了1281元,增幅达到37.4%,这与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数量增加、地铁公交线路完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更加注重通信社交等实际情况相关。构成居民服务消费的各类消费支出占比中,交通和通信占比最大,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最少的是家庭服务。

(二)居民服务消费内容日趋多元

居民服务消费多样化。如今,在支付宝、微信钱包等支付工具普及的背景下,外卖、宅急送等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外卖形式,餐饮服务业出现了厨师上门服务,居民在网上下单后,可以自主指定厨师或者平台自动匹配,让你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大厨做的饭菜。在过去的2017年,北京共建设及发展零售、便利店等各业态的便民商业网点超过1200个,北京市计划在2018年继续推动这项工作,建设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500个左右。其中,计划新增连锁便利店400家、蔬菜零售网点500个以上,使北京市基本便民商业网点的城区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除此以外,北京市计划将服务许可监管模式运用到创新便利店上,全力支持和鼓励连锁便利店兼顾代收代缴、早餐、蔬菜零售等服务,构建及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计划在2018年新建10家左右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

高层次服务消费需求增加。家庭生活服务平台“e城e家”于今年进驻北京,一改传统家庭服务平台不规范、布局零散的现状,“e城e家”作为新型家庭生活服务平台的引领者,将居民对家庭服务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需求、健康生活需求、品质生活需求。基础需求主要是家庭水电气暖缴费、维修、家电维修及保养等;健康生活需求包括保洁、保姆、除螨除甲醛等;品质生活需求是通过平台的商城购买严选商品,并提供后续的安装、房屋改造、轻装修等服务。

互联网消费普遍化。互联网服务消费是通过互联网将原有的服务消费转化为个性化的体验消费,是一种为消费者提供的差异化的新型服务消费。第一类:日常生活服务,如缴纳水电费、餐饮、家政服务、交通等。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就是外卖,通过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将餐饮服务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通过评分、评价等方式,提升餐饮业及配送服务质量。另外,2012年兴起的滴滴打车,也将传统的交通服务由纯线下拓展到了线上,之后推出的滴滴快车、专车、顺风车,也是互联网服务消费在交通服务上寻求的发展和进步。同时,12306铁路购票及相关购票网站,如携程、去哪儿等出行网站兴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使服务消费依托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第二类:高端服务,如金融理财、教育教辅、法律咨询、医疗咨询、心理咨询等。2013年5月,由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掀起了网络金融理财的浪潮,它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在此之后,各大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随之兴起,如京东金融、财付通等。教育类机构也由传统的线下授课发展为线上视频教学,不仅节省了机构和学员的成本,还提高了教育服务的效率。

(三)居民服务消费结构逐渐优化

北京市居民整体消费结构不断地由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由有形消费向无形消费转变,由生存型、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从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各项服务消费占比变化情况来看,2010年至2017年,除了衣着加工服务占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余居民家庭服务消费的占比都呈波动型趋势,这表明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发展变化,居民在服务消费各方面的支出也在发生变化(见表3)。

从2010年和201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各项服务支出占比的比较图可以看出,居住服务费占比由2010年1.34%增长到2017年5.86%,增幅最大,为4.48%;医疗保健和家庭服务占比也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3.61%和0.3%;饮食服务、衣着加工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占比都有所减少。这说明北京市城镇居民对服务消费支出主要在居住和健康方面,也说明人们更加看重自身生活和健康,见图1和图2所示。

居民服务消费变化推进北京流通业的发展

(一)居民服务消费拉动流通业规模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北京市流通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6340.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1005.1亿元,六年内规模增长4664.8亿元,增幅达到73.57%,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43%左右,显示出北京市消费品市场强劲的需求潜力和实际增长能力(见表4)。

对于商品销售分类而言,2010-2017年北京市食品类、日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中西药类在经历2015年的药品审批审评制度改革后零售额大幅下降,但是在2016年又恢复增长。由此可见,北京市居民服务消费的发展,拉动了相关流通业的发展。由表5可以看出,2010-2017年北京市批发和零售业的从业人员数总体来说呈增长的趋势,表明随着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增加,激发了批发和零售业的岗位需求,以批发和零售为代表的流通业也在扩大规模。

(二)居民服务消费引领各类业态转型升级

隨着北京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意识也在发展进步,带动着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为各类新型业态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在餐饮领域,生鲜超市成为引领“新零售”的主力军,实体超市从在网上售卖普通商品到增加售卖海鲜、生鲜,兼顾线上线下,在服务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给餐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外,在星巴克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网红的奶茶店又掀起了一股风潮,比如上海最火的“喜茶”,每天排队买奶茶的人不计其数,其实也不是味道取胜,而是通过互联网的网红营销,加上消费环境打造的舒适体验,成就了这一新型业态。

“无人零售”这一概念是随着亚马逊的无人商店出现的,无人商店在2018年1月正式开放,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好亚马逊的软件并绑定自己的账户,在商店挑选好商品后,也不用到收银台,直接会通过亚马逊账户完成整个购物流程。之后,阿里和大润发也相继推出了无人便利店,不需要收银员,只需要客户把选购商品放在收银台上就会自动结算。

(三)居民服务消费推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

网络零售这一概念的兴起,很快使得传统实体零售企业加入“互联网+零售”的大发展趋势中。它使销售活动不仅仅以实体店为主体,而是依托于互联网络平台,这样的好处是让销售和消费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企业的经营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客户通过实体店能亲身体验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获得针对性且具有个性化的服务。线上和线下的完美融合,既发挥了两种零售模式的优势,又弥补了彼此之间的劣势,使零售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帮助传统零售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随着手机和4G网络的普及,手机购物、手机支付甚至可以替代实体店的功能。未来零售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全渠道,居民网络消费观念的形成也为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了助推力。一些消费者不单单选择实体店购买或者网上购买,而是去实体店选择好了在网上购买,或者是在网上看了再去实体店体验、购买。网络支付如支付宝、微信钱包已经进入各个商家的支付方式中,这也推动了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加快。随着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升级和“新零售”的发展,新的零售业态层出不穷,北京市居民消费市场也在持续升级。2018年是京东快速发展的一年,计划在北京开设50家左右无人超市和7 Fresh生鲜超市,扩大京东新零售在北京的规模和影响;同样,盒马鲜生计划2018年在北京新开30家左右的门店。由此可见,居民消费升级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外,北京市还将在品牌消费、时尚消费等领域培育全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居民消费升级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继续推动和促进实体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融合快速发展,以期实现北京市网络零售额增长15%以上;同时,加速孵化及培育“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新业态。

结论与建议

本文立足于北京市居民服务消费升级和流通业创新的背景下,从理论角度论述和分析了居民服务消费变化对北京流通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北京市居民服务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结构逐渐优化,社交、享乐型消费增多。通过对北京市居民服务消费总量和结构的现状分析来看,居民服务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从居民服务消费的内部结构来看,北京居民对高层次的服务消费需求较大,如文教娱乐服务、饮食服务、交通与通信服务,这些服务消费都与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层级消费需求相匹配,可见北京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在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外已经开始重视社交、享乐型消费。二是居民服务消费的理念和行为变化推动着流通业创新发展。流通处于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它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发展推动着流通业创新与改革,另一方面流通业创新带来的新业态、新技术也刺激了居民消费的升级。对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发挥服务消费对流通业创新的导向作用。要加强研究居民服务消费的变化趋势,通过相应的数据掌握居民服务消费变化情况,如服务消费结构、总量、需求、差异等,通过了解居民供需变化情况,对其消费方向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引导,从而做到供需平衡,确保流通业的发展规模、方式、组织趋于合理,以此确保其流通效率的最大化、科学化、合理化。政府在进行顶层设计时,需要立足长远,不应当使用短期政策去进行引导或刺激,否则可能会导致出现浪费现象,如果市场干扰过多,可能会对流通业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好引导是极为必要的。

发挥居民服务消费对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完善服务消费政策,优化内在消费环境。要积极引导居民服务消费良性发展,从降低居民服务消费投入成本入手,最大限度对其服务消费欲望进行刺激与引导,从而在符合内在规律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的目标科学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服务消费质量,激发创造消费热点。虽然北京在消费观念及信息传递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居民消费能力、意识存在差异,其服务消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因此,必须要全面提升居民服务消费质量,创造和营造新的消费热点,从而推动流通业有序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居民消费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术斌,肖歆.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2.韩术斌.基于VEC模型的我国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关系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4(27)

3.李丽.“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流通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2)

4.李丽,徐丹丹.城乡流通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8(2)

5.趙玉焕,李玮伦,王淞.北京市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猜你喜欢
影响研究流通业北京
北京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