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月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影响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异质性。本文利用2004-2016年西部地区省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包括产值与就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对服务业不同行业影响存在差异。分区域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西南地区服务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对西北地区服务业的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有负面效应。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背景下,西部地区要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西部地区 服务业
引言
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后,经济服务化是一个世界性趋势。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扩大国内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经济转型,这主要包括体制机制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两个方面。前者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而后者更要求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投入(刘志彪、江静、刘丹鹭,2015)。对比国际经验,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與同等收入国家,因此研究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通常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经济增长会降低恩格尔系数,增加对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生产效率提高会促进专业化分工驱动服务业发展。此外,人口因素也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人口老龄化导致数量型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对服务业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老年人口增加导致整体社会对医疗保健、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和教育培训等服务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老龄化对劳动数量和人力资本的影响,会作用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现有文献关于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
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正向影响。汪伟(2015)从全国层面分省份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影响,认为人口老龄化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与“倒逼”企业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服务业内部技术结构的优化。陈卫民、施美程(2013、2014)基于多个国家数据所做的实证检验发现,人口老龄化通过需求效应会促进服务业(包括产值和就业)比重提升,但人口高度老龄化会加强劳动力供给约束,对服务业推动作用不再显著。施美程、陈卫民(2017)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因素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将从过去的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
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负向影响。吴飞飞、唐保庆(2018)利用2005-2015 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与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尚未健全,老龄化会提升劳动力成本,阻碍服务业发展。李洪心、高威(2008);于潇、孙猛(2012)研究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人口老龄化对食品、衣着消费,文教娱乐、金融保险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对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消费产生正面影响。孙爱军、刘生龙(2014)应用我国1990-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增加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郭熙保等(2013)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支柱产业、技术进步方面的不利影响,认为人口老龄化的深度发展会造成汽车、住房、电子通讯等产业市场需求的持续萎缩。
综上,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的影响究竟如何,尚未得出一致结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异,研究重点也各有差异,西部地区是我国三大地带中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地区。已有文献多从国际层面或全国层面分析老龄化对服务业的影响。从全国层面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老龄化对东、中、西部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有异质性(汪伟等,2015;吴飞飞、唐保庆,2018)。而较少文献从服务业内部以及西部不同地区角度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借鉴学者研究基础上,以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具体分析老龄化对服务业及不同行业的影响,以及老龄化对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服务业影响的差异。
人口老龄化影响服务业发展的机制探讨
人口既是社会中的消费者又是供给者,人口老龄主要通过影响消费支出、劳动力供给、储蓄投资、人力资本等方式(陈卫民、施美程,2014;Siliverstovs等,2011;Stijepic,2012;汪伟等,2015;钟若愚,2005),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一个地区的服务业和产业的发展。
(一)人口老龄化从需求角度影响服务业
个人消费需求随生命周期的生理特征以及经济地位的改变而改变,老龄人由于健康状况逐渐下降,闲暇时间较多,而且通常具有一定收入的特点,其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有一定的特殊性。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与市场增大,会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老龄产业,如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大多属于第三产业。因此,推测老龄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会通过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通过需求层面促进服务业发展作用的大小,与老龄化程度、老年人口规模、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人均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相关(陈卫民、施美程,2013;吴飞飞、唐保庆,2018)。
(二)人口老龄化从供给角度影响服务业
从劳动力供给数量分析,人口老龄化会在整体上减少人力资源供给,导致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负债积累,减少服务业劳动力供给(联合国报告,1992;Ewa,2004;杨舸,2013),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分析,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得整个社会中具有工作经验的成熟劳动力占比增加(汪伟,2015),另一方面使得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可以通过扩大教育和培训,大幅提高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提高后,延缓退休,会扩大劳动参与率,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蔡昉,2010),促进服务业发展。从劳动生产效率分析,与年轻人相比,老龄人口在体力、耐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较年轻人有明显下降,因此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劳动生产效率,不利于服务业发展。
实证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主要研究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由于2004年开始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準,为了统计口径的一致,本文采用西部十二省市2004-2016年的省级层面数据,相关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知网统计数据库、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西部各省(市)统计年鉴整理而得。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全。
(二)变量选取与统计性描述
为检验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及服务业内部行业的影响,在借鉴已有文献基础上,各变量选取与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
关于被解释变量,借鉴吴飞飞、唐保庆(2018),刘志彪等(2015),陈卫民、施美程(2014)的做法,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自然对数值作为衡量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指标。人口老龄化通过需求与供给作用机制对服务业不同行业影响存在差别,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服务业5个不同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亿元)的自然对数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对于解释变量而言,人口老龄化指的是全社会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根据上述定义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老年人口抚养比,即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重作为人口老龄化指标。为了准确考察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效应,本文选取了以下6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1.城市化率(urban)。选取城镇人口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urban)指标。曾芬钰(2002)研究表明,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洪银兴(2003)认为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与城市化存在同步发展趋势。刘志彪(2010)指出,以城市化为内容的产业升级会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2.对外开放程度(trade)。选取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千美元)的对数值(trade)指标。陈飞翔(2001)指出对外开放政策引起资源大规模重新配置,进而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姜长云、邱灵(2014)认为对外开放促进了咨询、计算机和信息等新兴服务业的出口发展,传统服务业贸易比重则在逐步下降。
3.人均收入水平(pgdp)。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的对数值(pgdp)指标。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4.工业发展水平(sec)。选取工业增加值(亿元)的对数值(sec)指标。陈宪、黄建锋(2004)考察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顾乃华等(2006)和江静等(2007)重点分析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业扩张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鉴于数据可获得性,选取的是工业增加值(亿元)的对数值指标。
5.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程度(pensl)。选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万元)对数值的滞后一期数(pensl)指标。养老基本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老年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对老龄人口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促进作用。由于养老保障体系的作用发挥会存在一定时滞效应,本文选取的是滞后一期数。
6.信息化水平(onl)。选取的是互联网上网人数(万人)的对数值(onl)指标。江小涓(2017、2018) 认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会改变服务业的基本性质,引起广泛的资源重组与聚合。对体育服务业和文化服务业的研究表明,这两个长期具有低效率特征的行业,这些年借助网络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刘志彪(2015)分析了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信息化水平(以每100人中互联网用户数量衡量)提高会带动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上升。
(三)实证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取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考察老龄化对西部地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构建模型如下:
i为地区,t为时间。模型(1)衡量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影响。模型(2)至模型(6)衡量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不同行业发展的影响。
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全样本回归
根据样本数据结构特点,时间维度大于个体维度,属于长面板(Long Panel)模型。长面板时间维度较大,信息较多,扰动项可能存在异方差与自相关(陈强,2014)。经组间异方差检验、组内自相关检验、组间同期相关检验,P值均小于0.05,存在显著相关。因此采取全面的FGLS方法估计。限于篇幅,相关检验结果未列出。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从核心解释变量看,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以及服务业的不同行业都有显著影响,但是作用方向及影响力度却不尽相同。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服务业整体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其中住宿和餐饮业的促进作用最大,这表明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上述两个行业促进服务业整体发展。这与老年人空闲时间充裕、有一定经济地位相关,可以开展旅游等活动,促进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发展。
然而,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有负效应,其中对金融业发展的负面效应最大,老龄化每提高一个单位,金融业发展降低1.081个单位。这可能是因为我国金融体系以及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养老资金主要由自有存款支撑,金融体系不完善,可供老年人选择的金融理财增值方式很少,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储蓄减少,对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从控制变量看,城市化水平(urban)提高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有负效应,对服务业的不同行业发展也是负效应,但部分行业不显著,这与理论预期不符合。结合工业发展水平(sec)的回归結果,工业化发展水平除了对房地产业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外,对服务业整体水平以及不同行业发展都有极高的显著负效应(在1%水平上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承接资金规模方面,2011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省外境内其他地区资金比2000年增长了65倍。在承接产业类型方面,西部地区近十几年来承接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陈飞,2013)。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挤出效应,产生了阻碍作用。在此背景下,城市化主要资源也流向了第二产业,因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有消极影响。
对外开放程度(trade)每提高1个单位,西部地区服务业整体水平提升0.11个单位。分行业看,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与姜长云、邱灵(2014)的研究结论一致,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新兴服务业的贸易发展,而不利于我国传统服务业的贸易发展。
人均收入水平(pgdp)的提高对西部地区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与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这与理论以及发达国家实践一致。
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pensl)能促进西部地区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但是对住宿和餐饮业发展产生负效应,进而对服务业整体发展产生了负效应。这可能是房地产业对住宿餐饮业的替代效应造成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高1个单位,房地产业发展显著提高0.226个单位。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高了老年人可支配收入,在金融体系尚不完善情况下,老年人名下多套房产,买房养老、买房保值、过冬买房、避暑买房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酒店住宿产生了替代效应,不利于住宿餐饮业发展。
信息化水平(onl)提高1个单位,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降低0.004个单位。信息化水平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有负效应。这可能是信息化水平提高,使得交易成本降低,相关行业非法或非正规市场蓬勃发展,但是相关收入没有纳入统计,并对正规经营的商家产生了替代效应,使得统计上呈负相关。信息化水平对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发展有正效应。这与江小娟(2017、2018) 与刘志彪(2015)分析一致。
(二)分区域回归
西部地区不同省市的自然地理、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因此将总体样本划分为西南、西北地区间样本进一步分析。其中,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等5个省(区、市)。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回归结果看,人口老龄化对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相差甚大。老龄化对西南地区服务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分行业看,老龄化主要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与西部地区全样本回归结果一致,老龄化对西南地区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人口老龄化对西北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有负面效应,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分行业看,老龄化主要对西北地区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有负面效应。其他行业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老龄化对西北地区服务业发展主要是阻碍作用,但是影响的行业有限。
出现这一现象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相关。结合各个省份原始数据可以看出,西南地区各个省份(西藏除外)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整体高于西北地区。这与部分学者得出的人口老龄化初期,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有抑制作用;而随着老龄化加深,老年人口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通过供求两个方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考察以上研究结论是否稳健,将全样本中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的对数值替换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再次估计。回归结果的显著性水平和参数估计值与模型(1)实证结果吻合。
此外,将全样本中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的对数值替换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员数比重,此指标新疆、西藏缺失数据较多,剔除这两个省份后,再次估计。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整体影响依然是促进作用,与模型(1)实证结果是吻合的。但其他少数控制变量显著性检验没有通过,这可能与剔除了新疆、西藏两个省份数据相关,但是并不影响本文实证分析的整体结论。限于篇幅,不再报告这些结果。
结论与启示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整体有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因为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老龄化对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相差甚大;不同因素对服务业以及服务业不同行业影响的正负方向并不一致。本文得到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鉴于目前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金融业、房地产业发展存在显著阻碍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金融手段和工具,完善老年金融产品。在目前以银行储蓄类老龄金融为主的理财方式上,推出和推广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收入、消费,设计出更多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老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养老地产。养老地产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涉足养老地产的企业较少,随着老龄化加剧,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潜力巨大。最后,由于人均收入提高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要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转移支付,提高人均收入与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以促进服务业发展。
第二,人口老龄化对西部不同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不同,因地制宜促进服务业发展。西南地区要进一步利用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是通过服务业供求侧改革,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二是充分利用老龄化带来的人力资本红利促进服务业发展。西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如西南地区严重,对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发展有负面作用。但是人口老龄化呈不可逆持续趋势,要正视老龄化现阶段的阻碍作用,积极主动应对老龄化的消极影响,注意挖掘和培育老龄产业。
第三,注重发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之间的互动作用。世界各国实践表明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制造业的发展又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根据实证结果,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对服务业及其各个行业发展都有负面效应。目前西部地区工业对服务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挤出效应。因此西部地区在承接与发展第二产业时,要重视与利用产业互动作用,通过制造业集群等方式,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发展。
第四,把握“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促进西部地区服务业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西部地区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独特,应当发挥地域优势,开展沿线区域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活动,加强旅游合作。此外,西部地区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产业梯度,把握机遇,互补发展,在金融服务、运输服务、通信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开展服务贸易和合作。
参考文献:
1.刘志彪,江静,刘丹鹭.现代服务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汪伟,刘玉飞,彭冬冬.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1)
3.陈卫民,施美程.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转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4.陈卫民,施美程.人口老龄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效应[J].人口研究,2014,38(5)
5.施美程,陈卫民.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J].广东社会科学,2017(2)
6.吴飞飞,唐保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8(2)
7.李洪心,高威.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人口与发展,2008,14(6)
8.于潇,孙猛.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1)
9.孙爱军,刘生龙.人口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1)
10.郭熙保,李通屏,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持久性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2)
11.Siliverstovs B.,Kholodilin K A, Thiessen U.,Does Aging Influence Structural Change?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Economic Systems,2011,35(2)
12.Stijepic D,Wagner H.,Population-ageing, Structur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MPRA Paper. 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Germany.http://mpra.Ub.Uni-muenchen.de /37005/2012
13.鐘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J].中国人口科学,2005(S1)
14.United Nations.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Report on the Consultative Meeting of Economists[R]. New York:UN,1992
15.Ewa Orzechowska-Fischer. “Labor force aging: Its impact on employment level and structure -The evidences from Japan and Australia”,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ustralian Population Associations, 12th Biennial Conference,Canberra,September 2004.
16.杨舸.日、韩、印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及给中国的启示[J].北京社会科学,2013(4)
17.蔡.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5(4)
18.曾芬钰.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J].经济纵横,2002(10)
19.洪银兴.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J].经济学家,2003(2)
20.刘志彪.推动基于城市化的产业转型升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7-20(9)
21.陈飞翔.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调整[J].财贸经济,2001(6)
22.姜长云,邱灵.扩大和深化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思路[J].经济纵横,2014(10)
23.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24.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25.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8)
26.江小涓.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J].经济研究,2017,52(3)
27.江小涓.网络空间服务业:效率、约束及发展前景——以体育和文化产业为例[J].经济研究,2018,53(4)
28.陈飞.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
29.王海涛.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老龄金融[EB/OL].www.xinhuanet.com/gongyi/yanglao/2017-1/24/c_129460139.htm
30.凌永辉,刘志彪.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轨迹、逻辑与战略转变——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家,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