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结构不平衡对居民消费的约束研究

2019-03-25 08:10孙双利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

孙双利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是促進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减少经济增长对外贸进出口与投资依赖的根本出路,但在大力实施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效果不明显的背景下,我国消费需求潜力依然难以释放出来。针对我国目前消费不足的问题,本文从投资结构与消费之间关系入手,分析需求不足深层次的原因,从投资主体结构、产业结构与行业结构三个方面探讨投资结构不均衡对居民消费的制约,之后利用26个省份数据,分两个阶段分别对投资结构各成分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不同投资形式对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相比于国有投资,个私投资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未来政策应不断加大对民间个私投资的鼓励,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居民消费。

关键词:投资结构   不平衡   居民消费

一国经济发展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扩张,还体现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基础,影响着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经济学界主张通过提高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来减少经济增长对国际外贸以及投资的过度依赖,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协调性。但由于我国历史与制度原因,我国投资结构一直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我国投资结构不均衡主要是体现在不同区域及行业内投资过剩与不足的状况同时存在,未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用,对新兴产业的投资远远低于传统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投资领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投资结构不均衡与不充分问题。当前阶段,我国90%的工业投资和95%的服务行业投资依然集中在产业低端,未能实现产业投资的高增长,不能充分吸纳就业人口,从而不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就业稳定,进而影响到居民消费的增长。

文献综述

投资结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国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很多知名的经济研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其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对投资结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探索,其中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是认为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投资需求受到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而与此同时消费需求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消费需求增长效应是以投资需求相应增长作为保证才能够实现的。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投资与消费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对于现实中消费不足的问题也仅仅是从收入制约消费入手来解释。Keynes(1936)认为当前居民消费主要是受到居民当期获得的收入决定。但Keynes的这一理论在现实中难以全面解释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依然不能增加的难题,Friedman(1957)引入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居民消费取决于个体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收入,之后,Hall(1978)提出在不确定因素条件下居民消费并不是只受现期收入的影响,之前几期的收入水平也会对居民当期消费具有持久性影响,认为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替代的。P.N.Rosenstein.Rodan在1943年提出一个国家应该平衡对几个产业部门的投资比例,从而形成彼此依赖且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市场经济体系,整体推动一国的工业化进程,保证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以及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与Rodan提出的产业投资均衡论不同,Robert O.Herrmann认为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自身拥有国家资本有限,不能同时兼顾投资所有的产业部门,指出针对欠发达国家应该选择自身国内关联性较强的产业部门来充分使用自身的有限资源,主张对关联性较强的主导部门进行选择投资,以此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此外,Herrmann在1967年从城镇化投资与消费结构角度入手得出城镇化投资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就有显著的关系。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学者针对国内具体的经济发展环境对国内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臧旭恒(1994)与余永定(2000)较早地从居民收入期限结构与居民消费跨时预算约束等角度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函数特征,认为在不确定性的消费环境下,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受当期收入与未来收入的影响,还受个体所面临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刘海云(2011)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由于投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效用未能明显体现出来。纵观国内外现有经济文献,已有的经济学家研究大都分集中在解释投资与消费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而对于投资结构的构成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文献少之又少,缺乏对投资结构失衡与消费不足之间的联系研究。

我国投资结构失衡制约消费的机制分析

在国民经济中,投资结构主要指各产业、各经济以及各地区之间投资的分配比例,投资结构相对应的可以分为投资主体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投资结构等。在消费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投资受制度和不同因素的影响下,投资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民间个私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活力旺盛,但与国有以及其他投资比较,仍然在整体投资规模中占比较少,造成投资主体结构失衡;目前,我国投资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布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第一产业投资在投资总量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热度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虽然有所增加但整体比重依然远远小于第二产业,投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较为明显;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与“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实施,投资区域结构不均衡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从投资总量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投资总额依然远远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一)投资主体失衡制约消费

由表1可以得到,近些年来我国国有经济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已经从2010年33%逐步下降到2016年的22%,2007-2010年期间国有投资比重处在上升阶段,而从2010年开始国有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中的比重是稳步下降的态势。集体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比例始终保持在2%至4%之间,处于相对稳定的比重范围。民间个私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在2007至2010年期间从24%逐步上升到28%,2010年至2012年期间逐步从28%下降至27%,此后直到2016年个体私营投资都处于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在2016年达到最高比重32%。其他经济成分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在2007至2016年保持起伏不定的波动变化,保持在35%至45%波动范围,在2011年达到45%,2016年也达到了44%的较高比重。在我国股份制经济中,国有股份占比依然很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成分投资比重要远高于其他投资主体比重。与此同时,民间个私投资比重依然较小,增长处于缓慢的状态。从2007-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各经济类型比例变化情况来看,集体与个私主体经济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一直维持着25%-30%之间,而国有经济主体保持在30%左右的较高水平。

投资对消费的影响是间接的,通过影响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居民当期与未来的消费,而投资主体结构的布局影响个体就业。何帆(2009)认为国有投资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于民间投资所能吸纳的就业岗位,这是因为国有投资主要以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提供一个就业岗位相应投资比例要大于以轻工业为主的民间个体投资。如图1所示,虽然201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06465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44466亿元,国有投资占比达到26%,但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却达到了最近几年失业率的顶峰,因此可以得到国有投资难以为社会吸纳更多的就业岗位,2011年至2014年间个体私营投资比重增加较大,而与此相对应的在2011至2014年期间城镇居民失业率急剧下降达到历年最低。虽然在2010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提高了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但是“民工荒”事件依然存在,这就说明个体私营企业工资依然过低,造成工人的结构性失业,制约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因此,参照曾康霖(2009)提出的我国居民收入大部分依然来源于工资收入的观点,在国有投资主体的市场中难以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只能从个体民营企业入手着重解决居民就业,提高私营企业工人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投资产业结构失衡制约消费

我国投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例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基本保持在3%-5%之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处在40%左右,占比最大的依然是第二产业,究其原因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比于第一产业投资周期较短,收效快,对于逐利资本而言更愿意选择快收益高回报的第二第三产业进行投资。

2018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目前,经济学者指出,这一轮物价上涨主要是受夏季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华北、东北以及山东等地受恶劣天气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在居民消费需求不发生较大变动的条件下,自然灾害突发状况的发生引起居民物价消费指数的波动,凸显了我国第一产业投资不足的问题,从而使得农产品供给时常受到意外事件的冲击,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再加上农产品本身不可或缺的特殊性,农产品上涨幅度短时间内上涨较大,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方面引起居民对未来商品价格通胀的预期,从而削弱居民当期消费的信心;另一方面,農产品会更多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利于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制约居民未来消费能力的释放。

(三)投资行业结构失衡制约消费

由于我国政府对社会发展型行业的投资不足,造成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所能得到的公共基础服务严重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居民的消费。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增大了居民消费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为了自身保障的需要,不断减少当期及未来消费,提高自身储蓄比率用以抵抗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理念逐渐发生改变,在家庭经济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父母支持子女进行高学历教育甚至出国深造,这就成为家庭未来消费的一大笔支出,由于子女教育以及家庭医疗等在家庭未来总支出中较大占比使得居民不得不减少当期消费,从而制约当期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

实证分析

我国投资结构自1998年扩大内需以来就逐步失衡,长时间处在一个投资增长过快而消费需求不足的状态中。针对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各行业经济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消费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余永定(2000)等人较早从收入期限结构入手,从跨期消费角度考察了中国居民消费函数。在此基础上,廖成林(2005)与李武(2007)从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入手探索居民消费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关系。刘海云(2011年)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由于投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效用未能明显体现出来。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本文分析投资结构失衡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从投资与消费动态关系入手,利用面板数据来测度不同主体形式的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探究不同投资主体形式对消费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从我国投资结构的实际构成出发,利用两个时间段的面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基本模型设定如下所示:

Cit=αit+β1Git+β2 Pit+β3 NPit+β4 Xit+β5 Hit+β6 Iit+β7 Yit+β8 Rt+β9 T+εit

其中 Cit表示居民消费率,αit表示未观测效应,Git表示国有或国有与集体投资两者之和在总投资中的比重,Pit表示私营个体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NPit表示提出私营个体投资的非国有投资在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Xit表示其他形式投资占总投资比重,Hit表示房地产投资额与全社会总投资的比值,Iit表示全社会总投资增长率,Yit表示居民人均国民收入水平,Rt表示实际利率水平,T用来剔除时间趋势,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样本数据选择两个区间:2000-2006年和2010-2016年,选取较短时间段统计意义上能够减少解释变量的内生性,现实意义是两个阶段可以体现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数据选取剔除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和海南五个省份以后的26个样本省份,2000-2006阶段的相关数据来自于对《中宏数据库》的计算整理,2010-2016阶段数据来自于对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分析

考虑到样本数据时间较短,各省份存在的消费文化、公共服务保障等差异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但是确实又会对其他解释变量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随机变量的估计量产生不一致性,因此为了提高模型估计参数的稳定性,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两者估计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时,参数估计值的选择以固定效应为准。表2给出了2000-2006年和2010-2016年两个时期的回归结果。

第一,由两个时间段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个私投资在两个阶段对消费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可以解释为个私投资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直接促进居民消费增加。第二,在两个时间阶段内,在国有投资、个私以及其他投资中,个私投资是在两个阶段同时对消费率的提高都具有正面促进效应的影响,但相比于2000-2006阶段,在2010-2016阶段对居民消费率增长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第三,其他形式投资对居民消费率的投资在早期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后一时期,这些投资形式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已经不再显著,原因可能是其他形式投资相比于个私投资对居民未来消费的影响不大,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影响不具备持续性。第四,国有投资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在后一期具有抑制作用,当国有投资比重增加1%,会使得居民消费率下降2%。从我国投资主体结构来看,国有投资比例依然占比较大,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资市场相比我国民间个私投资占比较小,这就需要不断借助市场机制资源配置效用统筹规划我国整体产业组织布局。

结论与建议

我國投资结构中国有投资远远高于民间私人投资,在不断挖掘居民消费需求潜力的同时需要鼓励民间个私投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供求机制实现市场的供求平衡,促进资本有效的流入流出,促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效用,从供给侧刺激居民消费。

首先,优化我国整体产业分布格局,逐步形成由市场主导的投资结构。对市场中各产业的投资是产业组织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前一期的产业投资结构形成了当前一期的产业组织结构,而当前一期的产业组织构成也必将对未来一期的产业组织结构产生直接影响,为此,要实现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最基本的动力因素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优化当前及未来的投资结构,从而直接影响未来的产业组织布局。

其次,以构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优化投资主体结构。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深化和提升,这就需要将各项政策规划的重点逐步转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大力促进整合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管理模式,打破我国目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产业格局,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统筹制定产业规划,不断优化产业组织行政管理流程。此外,将全国性的在建、已建等的各类投资项目从全局视野入手进行合理调配,借助各区域经济增长预测和各地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总体的布局优化,提高投资效率,合理优化我国产业组织布局。

再次,不断优化我国区域性投资结构,促进城乡区域统筹性发展。我国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投资仍然倾向于传统产业、资源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而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以及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比例较少,造成了各产业之间的投资结构匹配失衡。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存在参差不齐的差异,为此应结合东中西部各自的区域优势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进一步促使东部地区向加工工业高端化发展,而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中西部省份应逐步借助我国京津冀一体化以及“一带一路”承接沿海地区耗能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利用中西部工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

最后,大力支持民间个私投资,优化区域投资技术结构。在我国国有投资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民间投资难以与国有资本抗衡,为此需要从制度以及投资环境入手,从政策和实施办法入手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不断增强我国民间个私投资能力,借助于市场协调机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消除个私投资进入市场的门槛,为民间投资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支持,鼓励各银行和金融机构能够不断完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服务中小企业需求,建立实时有效的投资信息平台,加强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的长期有效沟通,合理引导民间个私投资,优化区域投资结构。还需从投资方向和政策服务体系入手优化投资技术结构,将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上,对创新产业给予更多更直接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发新兴产业的创造热情。

参考文献:

1.陈楠希.我国投资结构失衡制约消费的机制分析[J].浙江金融,2011(2)

2.李绍玲,栗建松.消费、投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基于需求结构失衡的视角[J].商业经济,2014(17)

3.田平.我国税收结构性调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4.黄海峰,丰齐同.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居民消费: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5.岳增刚,王玉凤,王春艳.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4(19)

6.赵婷婷.我国目前投资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17(3)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2017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2017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