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霞 汪海彬
【摘 要】为了解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现状,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采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9年至2018年间的982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近十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以高校教师为主要研究人员;(2)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职业观和职业能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来应对辅导员工作”、“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对职业倦怠的作用”五个方面;(3)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趋势大体呈现两个阶段:2014年是一个转折时期,研究视角发生了变化,从对职业倦怠的消极研究转到积极心理学视角的职业倦怠研究。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现状;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2-0067-002
0 引言
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渐成普遍现象的情况,国内许多学者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范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廖俊清[2]对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招生规模、就业方式等的巨大转变给身在其间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较易引起辅导员职业倦怠。因此,本文就是借助CiteSpace软件研究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基本概况,探索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进程和结构脉络,为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辅导员职业倦怠做一点补充。
1 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平台,检索主题为“辅导员”和“职业倦怠”(检索表达式为“SU=辅导员 AND 职业倦怠)”),时间为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20日,得到991条文献,根据主题排序,手动删除包含新闻、会议通知等,得到982篇文献。
1.2 研究工具
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识别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2.1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基本概况
2.1.1 发文量分布
对2009—2018年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982篇文献进行统计,从2009年到2016年,发文量呈曲折增长,2017年开始发文量下降。10年时间内,除了2018年,其中有6年发文量超过百篇。
2.1.2 研究机构分布
对选取的98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发现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机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高校。
2.1.3 作者及作者合作分布
2009—2018年间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高产作者构成的学者合作网络,共有10位作者。大多数发文作者的发文量都集中在2篇。
2.2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知识图谱
2.2.1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2009—2018年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1)。排在前10的高频关键词均出现30次以上。
2.2.2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2)。从图可以看出,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将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分为了9个主要内容,“#”后序号越小的聚类其集群越大,即最大的集群为#0,其他依次为#1、#2等。Q值为0.796、S值为0.586,聚类显著,前5个聚类如下:
种类#0为最大类,S值为0.909,包括“高校辅导员”、“辅导员”、“执行力”、“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高专”、“职业认同”、“高校”等关键词,主要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观和职业能力。
种类#1为第二类,S值为0.939,包括“成因分析”、“调查”、“心理契约”、“心理压力”、“调适”、“干预对策”、“职业认同感”等关键词,主要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
种类#2为第三类,S值为0.914,包括“辅导员”、“高职院校”、“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工作倦怠”、“现状”、“青年辅导员”等关键词,主要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
种类#3为第四类,S值为0.888,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化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素质”、“问题”、“辅导员工作”、“辅导员职业倦怠”等关键词,主要探讨了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来应对辅导员工作。
种类#4为第五类,S值为0.837,包括“高职院校辅导员”、“成因”、“职业幸福感”、“职业倦怠感”、“辅导员”、“民办高校”、“专业生活”等关键词,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对职业倦怠的作用。
2.2.3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凸显词分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凸显词(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到“工作倦怠”从2009年到2013年较突出,“心理资本”从2014年到2018年较突出,表明这两个领域为辅导员研究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也表明2014年是一个转折时期,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发生了变化,从对职业倦怠的消极研究转到如何提升辅导员的积极应对能力研究。
3 讨论
3.1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概况分析
在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概况上,主要从年代分析和科研研究力量两个大的方面展开。首先在年代分布上,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在2009—2018年逐年发文量呈现曲折中增长的趋势。从2009年到2016年,发文量呈曲折增长,2017年开始发文量下降。10年时间内,除了2018年,其中有6年发文量超过百篇。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以及政府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注和政策性指导,说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引起了学者更多的关注和研究。第二,在科研力量方面,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领域科研贡献集中在少数学者当中,其中黄玉贇和邱杰的发文量最高,大多数学者的发文量在2篇左右。可以看出各个研究团队的组成基本上都属于按地域划分,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所高校的学者更容易进行合作研究,所研究的侧重也各有所不同,科研团队的形成更有利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学科,学者大部分分布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學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等,以高校为研究主要阵地。
3.2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知识图谱分析
在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知识图谱分析主要从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凸显词分析和时区分析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在高频关键词及其聚类分析上,结果发现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主要集中于职业倦怠、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对策、高校、高职院校、成因、职业化、原因、专业化等。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发现该领域主要聚成五大类,分别为“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观和职业能力”、“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探讨了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来应对辅导员工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对职业倦怠的作用”等,这也以往研究比较一致以往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领域主要研究热点集中于对职业倦怠表现的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该种研究可分为两类:(1)以某一区域高校的辅导员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量表为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以此明确职业倦怠在辅导员岗位上的表现。(2)理论范畴内的探讨,以辅导员岗位工作实际出发,对工作表现,做一汇总,揭示职业倦怠的表现,研究相应对策[1]。
【参考文献】
[1]鲁海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9(03):47-50.
[2]廖俊清.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9):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