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谈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

2019-03-25 08:34薛东刘宇星
科技视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信息化建设

薛东 刘宇星

【摘 要】2018年4月教育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新时代高校如何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首先要理解行动计划的时代背景。其次,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最后,根据计划的八大行动方案落实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1-0060-003

1 理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时代背景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推进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当前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引擎,推动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不断更新、模式上不断变革、体系上加速重构[1]。新时代高校该怎样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

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聚焦时代的新需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变革的主导力量。过去的这十年,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技术的变革也影响到了高校信息化建设。许多高校在这十年里取得了高速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得到了大幅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逐步增强,为接下来的教育信息化2.0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

2014年2月27日,习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资源或社会财富,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在行业上就更有竞争力。教育相对于电子商务等行业,信息化建设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补齐这块短板,如何在教育行业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习总书记对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的思想,教育信息化2.0是总结历史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教育现状的内在需求所提出来的。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3]。这为我国教育行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让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用技术的力量来驱动教育改革,创建新时代的学习型社会,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难题,破解难题,必须结合信息技术,用信息化技术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因为地域差异带来的教育差距。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事关国家未来,互联网造福国家和人民,也應该造福教育。

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报告指出:网络强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之一;以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路径;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借助网络、平台、智能化推进社会建设;以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来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以网络安全问题为重要切入点,参与全球治理;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4]。

3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

3.1 高校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目标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三全两高一大”:“三全”指的是“教学应用须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须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须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5]。对高校信息化来讲,要结合移动互联网,合理利用手机,让全体高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用,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切实辅助教学,具体来讲,就是要翻转教师的课堂,让信息技术成为探究问题的工具,成为启发学生思考的工具。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应用已具普遍性,如何利用手机,利用大数据技术,让传统的纸质学习变成更高效的信息辅助学习,结合数字资源,让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覆盖各种应用空间,使学生可以时时学,处处学,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整合高校教学科研资源,采用单点登录,提高各资源系统的使用效率,使信息化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

3.2 高校教育信息化2.0的八大行动

行动一: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希望建成国家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32个省级体系全部连通,包括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6]。对于高校来讲,重点是提升慕课服务,拓展完善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开放资源共享,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

行动二:网络学习空间行动包括推动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2.0之前的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和终身电子学习档案[7]。对高校来讲,经过这些年的信息化建设,一般学校都有相应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一方面能展现每位教师的授课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展示学生在大学期间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进而统计学生最后的毕业学分,达到学分要求,授予相应的学位。教育信息化2.0,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电子学习档案的重要性,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系统,甚至将教务管理系统与学工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进一步完善学生学分信息化管理模式,深入推动课程、学分、毕业论文、创新创业训练等电子学习档案的建设,做好学分银行以及学习档案中最关键的一棒。

行动三: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包括支持西部三区三州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推进新时代网络条件下的扶贫扶智。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师资、学术优势,协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三区三州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协同当地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只有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行政系统效率,三区三州的教育才能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也只有对三区三州的教师加大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才能将最优的网络教育资源落地到三区三州。落实这些地区的教育扶贫,教育信息能力培训是重点。新时代,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延展社会服务职能,助力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改善。

行动四: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要求完善顶层设计,提高利用大数据进行教育管理、决策和服务的能力,包括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深度整合以及推进教育“互联网+政务服务”[8]。高校作为技术和思想的宝库,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和利用上,掌握了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拥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人才,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高校可以深度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化的实际应用,指导各地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优化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指导规范,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真正支撑教育业务管理、政务服务等工作,助力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高校也可以利用科研中心的实际项目优化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科研项目的方式深入探究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

行动五: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准备结合教育信息化的试点地区、试点学校,再次认定百个典型区域、千所标杆学校、万堂示范课例,以此来树立标杆,推广信息化的优秀案例。作为高校,特别是中西部高校,可以探索欠发达地区利用信息化优化教育供给的经验,为区域社会服务。行动计划对于培育千所标杆学校也给出了明确数量,高校可以冲击100所高等学校示范校,主要的评比标准是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各高校在教学、学生学习、教育管理、学生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情况。冲击100所信息化示范高校为目标,切实落实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遴选万堂示范课,对高校来将,行动计划拟推出1000堂职业教育示范课、200堂繼续教育示范课、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拟建设7000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高等教育精品课[9]。在这些课程的建设上,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资源,利用之前的积累,在充分学习教育信息化2.0的指导政策下,广泛动员,集中发力,打造自己的高等教育精品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行动六: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拟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推动宽带卫星试点行动,文件明确了云南、四川具体的试点地,地处这些地方的高校将全部卫星接入互联网。对于促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全面普及,各高校是有历史基础的,行动计划特别强调将网络教学环境纳入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此,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合格评估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是硬标准。基本的有线、无线网络覆盖,良好的网络质量是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基础。行动计划还提到高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高校可以结合省级或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加大虚拟仿真与课程的结合力度。同时,高校要统筹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彻底解决系统重复建设、数据不统一、运维保障力量薄弱等问题。

行动七: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要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时代下教育模式变革。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高校可以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总结优秀案例。对于构建智慧虚席环境,高校更是主战场,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环境建设,推动教室智慧化,探索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行动八: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素养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结合学工系统、教务系统等,掌握自己学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为下一步的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打下基础。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经过这些年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师一般都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教育信息互2.0行动计划主推人工智能职称教师队伍建设,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的深入融合,强调技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高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关键一环,信息素养培育更多依赖高校培育,高校的专业才培养方案要将信息素养融合进课程体系中,使学生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教技﹝2016﹞2号,2016-06-07.

[2]习近平.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EB/OL].[2014-02-27].http://www.gov.cn/xinwen/2014-02/27/content_2625112.htm.

[3]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EB/OL].[2015-05-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3/c_11153

83960.htm.

[4]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教技﹝2018﹞6号,2018-04-18.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教技﹝2018﹞6号,2018-04-18.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教技﹝2018﹞6号,2018-04-18.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教技﹝2018﹞6号,2018-04-18.

[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教技﹝2018﹞6号,2018-04-18.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信息化建设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