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黑龙江省湿地建设与保护

2019-03-25 22:22:25杨春柳江景瑜
防护林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威胁

杨春柳,江景瑜

(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地球上湿地的总面积不是很大,却是整个生态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能够调节水分平衡,还能通过水分循环改善局部气候,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忽视保护湿地资源。

1 黑龙江省湿地基本情况

经调查,黑龙江省有自然湿地514.33万hm2(包含大兴安岭地区的松岭区和加格达奇区为556.19万hm2),自然湿地率11.76%。其中重点调查214.56万hm2,一般调查299.77万hm2。从分布情况看,黑龙江省湿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其中松嫩平原198.24万hm2,三江平原91.18万hm2。黑龙江省现有88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72处湿地公园。受保护湿地面积200多万hm2,自然湿地保护率38.77%。黑龙江省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也是农产品的重要产区,据统计,黑龙江省的湿地由于形成的小气候原因,维持着333.3万hm2农田稳产高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生态保障。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边境线有2 981 km,其中2 000多km为界江和界河,湿地在防止水土流失和维护国土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黑龙江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199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社会各界才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是随着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恢复建设工程的逐步实施,我们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建设项目资金,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工作。[1]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走向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2 湿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湿地生态呈现退化趋势

根据黑龙江省第二次湿地调查情况来看,黑龙江省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大部分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仍在下降。黑龙江省部分湿地虽建立了长效补水机制,但还有一些重要湿地生态用水得不到满足,个别湿地缺水严重,保障重要湿地生态用水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2.2 湿地受到的主要威胁因子是人为活动

湿地受到人为活动威胁主要包括保护区内种植业、周边地区种植业、放牧捕捞、狩猎、捕鸟、毒鸟、捡鸟蛋、上游截流水源、灌溉引水、矿产开发、火灾、荒 火、开垦湿地、气候变化、林场经营活动等。从第二次湿地调查看,湿地整体受威胁情况较轻,威胁因子数量较少。黑龙江省湿地受到主要威胁因子为人为活动。受威胁程度看只有极个别湿地达到中度威胁程度外,其余都只是受到轻度或轻微威胁。

2.3 干旱少雨自然因素导致湿地缺水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且日照充足,水分蒸发、植物蒸腾量大,造成一些湿地缺水少水,湿地水淹面积减少,近几年主要湿地进行补水使其缺水问题得到缓解或解决,希望建立科学持续的补水机制解决湿地生态用水问题。

2.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88处(国家级25处,省级63处),自2006年湿地保护工程开展以来,黑龙江省仅有少数国际、国家及省级重要湿地保护区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多数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缺失,管理能力低下,保护、科研、监测、宣传工作难以系统开展。2012年,省财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 000万元作为省级财政湿地保护补助专项资金,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

2.5 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管护难度大。保护区内世代以湿地为生的农民、渔民由于保护区严格管理,一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而生计受到影响,造成湿地保护与利用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2.6 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全面构建

黑龙江省湿地监测网络还没有开展建设,国家级监测站建设缓慢,尚未得到资金投入,湿地保护区普遍没有开展系统的监测工作,全省湿地监测网络尚未形成,湿地基础研究滞后,导致保护管理工作脱节,对湿地生态价值评价、湿地演替、发展趋势等工作中没有发挥科技支撑作用。[3]

3 推进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工作的思路

3.1 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

在“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推进区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黑龙江省黑河市、大庆市、绥化市等有大面积的天然湿地,在黑河市、齐齐哈尔市等市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天然湿地,应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尽快开发建立湿地公园。[2]

3.2 建立健全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为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展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3.3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有关湿地的生态作用、湿地效益以及保护湿地的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升民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的意识,使社会公众真正认识到保护湿地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进而提升各级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而营造一个全民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3.4 建立健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湿地保护势必会触碰了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甚至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得不到及时和适当的补偿,因此导致湿地周边生活的居民对保护湿地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议尽快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3.5 因地制宜发展湿地生态产业

根据土壤的适宜性确定最佳的利用方向,开展林蛙生态养殖,冷水鱼养殖等对水质与环境没有污染的养殖业,实现既保护生物多样性、又充分发挥湿地的保护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威胁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品牌研究(2021年7期)2021-11-28 03:40:50
人类的威胁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9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甘肃林业(2016年2期)2016-11-07 08:56:10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42
Why Does Sleeping in Just Make Us More Tired?
英语学习(2015年2期)2016-01-30 0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