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铧 连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福建连城 366200
干扰素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1957年研究发现的,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不具备直接杀害病毒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来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或者是抑制病毒,起到对疫病的治疗作用。目前,干扰素在国际上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理想的效果。
从现阶段我国家禽养殖的实际情况来看,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大部分都在1 000~3 000羽的养殖规模,且禽舍建造及设施设备较为简陋,环境因素控制达不到家禽生长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通风等。造成家禽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抵抗力降低,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感染而发病。病毒感染机体细胞之后会致使干扰素的产生,并且会随着被感染细胞的死亡而释放,这时候干扰素分子就会扩散,随着血液循环至全身[1]。干扰素对病原微生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抗病毒作用 干扰素主要作用于动物机体内的干扰素受体,经过神经信号的传播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反应,并且会与动物机体内的宿主系统核糖体进行相互结合,可以有效起到抵抗病毒侵入的作用。病毒本身并没有独立的生物酶系统以及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所以,只有当其进入机体细胞之后才能够进行扩散,主要是依靠动物机体细胞的酶系统以及核糖体来进行传播,从而实现生长以及繁殖,一旦依赖的宿主细胞失去活性,就不会在动物机体细胞中进行繁殖,也自然失去了生存的空间[2]。
1.2 抗菌作用 干扰素自身还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通过下调蛋白质来减少细菌的供铁量,从而起到对细胞内细菌的抑制作用,干扰素和抗生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干扰素通过提高免疫力来抵抗细菌,而抗生素则是直接抵抗细菌。
2.1 疫苗免疫失败的临床补救治疗 养殖业主由于缺乏对免疫知识的了解,往往造成免疫失败。原因很多,如疫苗保存不当、过期失效,或在免疫的同时又进行药物使用、消毒等,当疫苗免疫失败之后,会导致免疫效果受到影响,而又没有察觉到鸡群存在急性感染的可能,从而导致鸡群发病,这时候应用干扰素对其进行补救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死亡,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2.2 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现阶段,我国家禽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正在不断加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的家禽品种也不断增多,因此,家禽感染的疾病越来越趋复杂,疫病防控及治疗难度加大。目前较为流行的禽类传染病主要有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在对其进行预防以及治疗的时候,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使用干扰素对其进行配合治疗的时候,应注意添加黄氏多糖以及高免血清等抗体来进行合理应用,这样可以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对发病禽群治疗过程中,应将同群中的未发病禽隔离,并与发病群以相同剂量进行治疗。
2.3 提升免疫效果 通常情况下,采用灭活疫苗与干扰素相结合的免疫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对禽类的免疫效果。干扰素与弱毒疫苗同时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疫苗的应用效果,而与灭活疫苗同时使用则可以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当干扰素与灭活疫苗一起使用的时候,干扰素可以促进B细胞分泌抗体,从而使组织相容抗原与外周血液单核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起到协同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有效提升免疫效果。
在应用干扰素时,首先应该对干扰素的注射方式进行确定。由于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与繁殖,因此,使用干扰素后,96 h内不能给鸡群接种弱毒活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灭活疫苗可与干扰素同时使用,但不要混合注射[3]。其次,使用干扰素时往往会有很多的禁忌,在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这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最后,在进行饮水给药操作的时候,要对水温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不能超过30℃,如果水温过高,很容易导致药性失活,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
现阶段,我国禽类养殖规模在不断加大,干扰素的应用并不会在禽类的体内留下明显的残留物,并且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禽病防治。同时,我国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迅速,为我国干扰素的研究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