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马来西亚、南非交流合作的出访报告

2019-03-24 19:22福建省林业局马来西亚南非考察团
福建林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保护地木材南非

文/福建省林业局马来西亚南非考察团

编者按:2019 年11 月28 日- 2019 年12 月5 日,福建省林业局一行6 人访问马来西亚、南非,学习借鉴马来西亚和南非在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管理与保护、能源树种研究与利用、木材林产品加工与贸易等方面的管理、建设和发展经验。

一、基本情况

(一)马来西亚

1、马来西亚动植物资源情况。马来西亚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资源尤其丰富,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国家之一,被列为世界12 个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国家之一。国土陆地森林覆盖率为70%,有339万hm2的土地被划为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相当于国土总面积的10%。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占全国面积的3/4,其森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龙脑香属、娑罗树属、坡垒属、青梅属、栲属、棕榈属等。

马来西亚动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种类超过300 种,哺乳动物286 种,鸟类动物700 多种,爬虫类超过350 种,两栖类165 种,蝴蝶类2000 多种。此外还有几千种昆虫。马来西亚动物除常见动物外,还有不少珍稀动物。哺乳动物有马来虎(马来西亚的代表性动物)、独角犀牛、长鼻猴、白长臂猿、象、虎、豹、狸、马来熊、羚羊、野牛、豆鹿(马来西亚特有动物)、黑豹、鹿猫、犀牛、穿山甲等。

2、砂捞越州自然资源。砂捞越州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生长着大片热带雨林,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砂捞越州分为三个生态区,均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气候稳定。红树林和水椰林覆盖着砂捞越的海岸线,它们占砂捞越森林总面积的百分之二,最常见于古晋、泗里街和林梦的河口,主要树种有巴哥、尼帕棕榈和尼红树。该州有大约185 种哺乳动物、530 种鸟类、113 种两栖动物,还有2000种树种、1000 种兰花、757 种蕨类和260 种棕榈等植物。该州也是濒危动物的栖息地,其中包括婆罗洲象、长鼻猴、婆罗洲猩猩和犀牛。马来犀鸟是砂捞越州的州鸟。

(二)南非

1、南非自然资源情况。南非森林多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森林面积为924.1 万hm2,森林覆盖率7.6%,立木蓄积6.7 亿m3。南非森林以天然林居多,主要分布于东开普省、夸祖鲁- 纳塔尔省、西开普省、北方省和姆普马兰加省,天然林面积747.8 万hm2。其中,原始林94.7 万hm2,天然次生林653.1 万hm2。南非人工林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带,面积176.3 万hm2。为了摆脱对天然林的依赖,南非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人工林。稀树草原是南非最常见的自然景观,面积达到4000 万hm2左右,约占南非国土面积的1/3。由于郁闭度低于10%,稀树草原未被列入天然林的统计范围。2013年,约有550 万hm2稀树草原纳入到保护区内,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总规模超过400 万hm2的南非国家公园,成为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享誉全球的旅游胜地。南非生物多样性位居世界第三位,拥有从沙漠到亚热带森林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和丰富、壮观的陆地、海洋景观。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南非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种类。据调查,南非国土仅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但是境内有占世界10%的爬行动物、鸟类和占7%的哺乳动物。

2、圣卢西亚湿地保护区。圣卢西亚湿地处在海平面和海拔474m之间,总面积为23.96 万hm2,由一个沿海平原及大陆架组成。1999年该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为南非第一处世界遗产。圣卢西亚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繁多,总计有152 个科、734个属,南非31%的植物生长在这里,其中有一些是该公园所特有的植物。同时,圣卢西亚湿地公园还以拥有自然界体积最庞大的动物群而闻名于世,现有50 种两栖动物、108 种爬行动物、129 种陆地和水生哺乳动物。主要物种有棱皮龟、红海龟、尼罗河鳄鱼、鲸鱼、海豚、鲨鱼、犀牛、火烈鸟等。圣卢西亚湿地公园有森林、灌木丛、林地、草地和湿地等植被群落类型。湿地类型包括内河、纸草沼泽地、芦苇盐碱湿地、莎草沼泽、含盐湿地和生长着大型植物的水底层。

二、经验和启示

(一)马来西亚能源树种应用前景广泛

马来西亚在油料植物种植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能源树种麻疯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种质材料丰富,性状优异。马来西亚不仅将麻疯树种广泛应用于生态建设,同时,利用麻疯树生产各种药用原料、外用制剂、中药制剂和农药原料,将麻疯树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能源树种持续进行研究和开发。

我国已先后从马来西亚引进了52 个麻疯树优良家系,5 个优良无性系,这些家系或无性系具有树势矮化、分枝多、结实好等特点,是我国很好的麻疯树育种材料和种植材料,是宝贵的种质资源,可供生产上直接使用和作为新种创制的良好材料。同时,引进了麻疯树辐射诱变育种、密度控制、树冠控制、林间间作等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这些技术对我国的麻疯树育种和栽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二)马来西亚实行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体系

森林是马来西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支撑着马来西亚的木材工业。木材工业是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产业。为保证木材持续供应、森林可持续管理,马来西亚实行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战略发展计划,包括国家森林种植计划(NFPP)、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木材认证。国家森林种植计划是可持续管理战略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产业部管理,每年植树500 万棵,有效缓解对原始森林的压力。为确保森林产品和服务持续不断流动,马来西亚长久以来实行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从1972 年起,马来西亚成立国家林业委员会、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委员会,通过《国家林业政策》《国家森林法》《木材工业法》等森林经营政策和战略,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经过20 多年的不断发展,马来西亚森林经营从可持续木材生产向可持续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1998 年起马来西亚成立木材认证理事会(MTCC),建立木材认证体系(MTCS),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始组建木材认证体系的国家之一。2009 年,MTCS 与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EFC)实现互认。目前马来西亚是亚太地区MTCS/PEFC认证的热带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马来西亚通过森林认证的木材产品已出口到45 个国家,木材出口收入年年创新高,森林覆盖率不减,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

(三)马来西亚是木材林产品重要出口国

中国向来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橡胶木出口国,伊朗是马来西亚中密度纤维板最大的进口商,美国、欧盟和中东是马来西亚木材出口的最大市场。马来西亚目前共有4085 个木材厂,其中有42%是家具制造商,20%为锯木厂,12%是模型,其他为胶合板等厂家。马来西亚年木材出口额为232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80 亿元),进口额为47 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77 亿元)。木制家具、胶合板和锯材是马来西亚木材行业三大主要外汇收入来源,年出口额超过165 亿林吉特(折合人民币270 亿元),约占马来西亚年木材和木制品出口总额的70%。马来西亚已发展成为全球家具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出口额约80 亿林吉特(折合人民币131 亿元),出口到全球160 多个国家,前三大出口目的地分别是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胶合板行业主要集中在沙巴州和砂捞越州,年出口额约46 亿林吉特(折合人民币75 亿元)。马来西亚的锯木业是该国木材加工行业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产业,年出口总额约39 亿林吉特(折合人民币64 亿元)。泰国、中国和菲律宾一直是马来西亚锯材的三大出口目的地。以砂捞越州为例,每年生产木材约400 万m3,其中原木出口约80 万m3,胶合板和锯材出口约320 万m3。

(四)马来西亚、南非都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管理经验

20 世纪,由于战争、贸易和游猎等原因,马来西亚、南非的野生动物持续遭受威胁,通过多年保护,特别是建立国家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野生动物种群迅速恢复,成效显著。一是采取严格的立法保护野生动物。如南非的《保护区法》《国家环境管理法》、马来西亚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都对国家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为防止偷猎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这次到访南非的赫卢赫卢韦—印姆弗鲁兹公园时,就看见公园2人一组佩枪在森林中开展巡护。二是严格规范管理,重视人才培养。马来西亚、南非均采取严控国家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人工设施建设、合理限制人为活动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影响。南非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但相关保护地的整体建设水平及其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比较高;马来西亚也非常注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人员的培养,管理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有效联合外部力量进行保护。如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与津巴布韦的Gonarezhou 国家公园和莫桑比克的林波波国家公园组成国家公园群,在更大范围上保护了野生动物;马来西亚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联合军方、内政部等机构,加强对经常出现偷猎情况的地区的巡逻以及对违法猎捕、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者的惩处。四是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马来西亚建有“国家野生动物拯救中心”,配备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确保受伤野生动物救护;古蒙谷野生动物护育中心,是一个专门收养因失去母猿或被人猎捕后没收回来的红毛猿中心,目前为止,收养了红毛猿30 多只,由工作人员人工饲养,直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后才被放回森林。据介绍,马来西亚其他州也建有相应的野生动物中心。

(五)南非构建了由政府主导支持、各方共同参与的湿地保护体系

南非是一个湿地相对丰富但退化极为严重的国家,过去由于南非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湿地面积消失了一半以上,环境因此受到破坏,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面对环境的破坏,南非通过构建政府主导支持、研究机构介入、民间组织引导、社区群众参与的保护体系,实施湿地保护和治理。南非相继颁布《环境保护法》《水法》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法律文书,并在多部法律条文中就湿地保护进行了明确说明。南非宪法规定,生态环境保护是各级政府的必尽职责,除环境和旅游部外,农业和土地事务部、水利和林业部、矿业和能源事务部以及卫生部也设有环保监督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在制定和执行国家环保标准方面协调行动,相互监督,形成了严密的环保机制。根据环境保护法,环境与旅游部牵头,成立了由有关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参加的湿地公约工作组,负责履约事宜,组织编写全国湿地影子清单,进行湿地调查,建立数据,牵头相关科研院校,加快实施湿地科学研究。与此同时,发动各级从事湿地保护的研究机构、自然基金会和民间组织成为湿地保护的呼吁者、参与者、发动者甚至是执行者,由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湿地保护工作。南非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开设小学生生态学校(Eco-school),在中小学增加生态环境教育内容,树立了全民湿地保护新理念。

(六) 南非坚持保护优先理念,约束人的行为,人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南非一直被称为野生动物的天堂,除了非洲象、犀牛、花豹、水牛和狮子这“五霸”(Big Five)之外,还有黑角马、长颈鹿和小苇羚羊等濒临灭绝的罕有动物。南非野生动物保护很受重视,104 年前,当人类在大量捕杀野生动物时,南非做出了保护动物的壮举,在三省交界处建成了南非最大、也是第一个国家公园——克鲁格国家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来保护野生动物,开创了人类和自然和平相处的全新模式。国家公园和国家保护区成立时,就通过协商将原住民转移到保护地之外,因此,社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地的周边。在圣卢西亚湿地保护区、赫卢赫卢韦- 印姆弗鲁兹公园,成群结队的野水牛、犀牛、非洲象等大型野生动物,完全处于自然放松的野生状态,管理者不投喂食物,不建屋搭棚,只是设立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保护,让其自由生长、天然繁殖,以保持其原始野性。南非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严格限制人类活动,游人只能在专业人员陪同下才能进入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并必须遵守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规则,按照规定的线路参观,禁止下车下船,禁止喧哗、挑逗、喂食,诺造成野生动物和环境损害,游客必会受到严厉追责。长此以往,动物也习惯了人的存在,草食动物自由栖息、繁衍,而肉食动物也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捕食,一切按照自然法则进行。在南非,人类不但不可以捕杀野生动物,法律还要求人类保护动物的生存本能,因此南非人都有很强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

三、建议

马来西亚、南非在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管理与保护、能源树种研究与利用、木材林产品加工与贸易方面的理念、政策、措施对福建省的生态保护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和强化国际合作机制

进一步探讨与马来西亚、南非等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在湿地保护与利用、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促进福建省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规范化,完善福建省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体制机制。加强同马来西亚砂捞越州在木材加工与贸易、绿色建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深化林业科技、木材加工贸易、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加强与马来西亚东盟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根据《科技交流合作备忘录》和达成的共识,在林业科技研究人员的相互交流、林业生物质能源树种开发利用、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培育与利用、林木组培快繁技术等方面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加快推进“林木组培快繁中心建设”、蓖麻种质交流、餐厨垃圾生物处理等技术合作项目开展。

(二)着力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一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积极推进《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保护法> 办法》修订工作,推进依法行政。二是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拯救。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华南虎、中华凤头燕鸥等濒危物种保护项目。以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华南虎及栖息地现有情况,充分利用已建的100hm2华南虎野化繁育基地,通过完全投喂活体食物,提高华南虎捕食能力;改善其生态环境,使华南虎逐渐适应半野化训练场环境,自然繁殖并哺育后代。研究华南虎最佳生存环境、所需食物的种类、密度,为最终华南虎放归地选择、建设提供依据。积极探索野生动物保护拯救路径,针对福建省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人员、设施设备的现状,建议省、市、县均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站(所),配备专业人员和基础设施,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保障。三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队伍的建设。抓住新一轮机构改革和构建新的保护地体系的机遇,除了争取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给予林业部门及自然保护区更多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外,通过健全完善各级野生动物管理机构、充实野生动物管理队伍、加强野生动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全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队伍建设。目前,针对福建各院校还未开设野生动物专业、外省院校野生动物专业人才不愿到福建工作,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建议福建农林大学开设相关专业,培养野生动物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全省各级野生动物管理机构,为福建省保护野生动物提供重要人才保障。四是有效联合执法,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借鉴马来西亚、南非联合跨国跨省跨区的其他保护区或联合其他政府机构的经验做法,加强同森林公安、海关、农业农村局、县(区)乡政府等部门的协作,积极建立省际联防保护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经营加工野生动物的行为。

(三)建立全社会参与模式的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保护体系

重点从福建省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措施、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等方面,探索研究福建省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保护新模式。借鉴南非由政府主导支持—研究机构介入—民间组织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模式,加强福建省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资源的基础调查和研究,制定具体恢复措施,争取国家支持。同时,鼓励社会和企业捐助,为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系统,倡导社区和社会公众参与,招募环保志愿者、野生动植物保护义工,聘请专业护林员或生态管护员、当地生态讲解员等参与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的宣传科普、保护管理,增强社会公众的获得感,支持社会公众参与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监督管理,促进福建省湿地及其他自然保护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全民湿地保护理念,建立科技、法律和宣教体系

根据福建省实际,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借鉴南非开展的小学生生态学校(Eco-school)做法,在中小学增加生态环境教育内容,提高全民对湿地,特别是湿地概念、分类、功能、保护措施、效益发挥方面的认识,强化公众的湿地保护和资源忧患意识,树立全民湿地保护的新理念。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专业力量,形成雄厚的技术人才队伍,攻克湿地保护技术难题,形成科技保障体系,总结和推广国内外尤其是南非在保护、开发、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南非等国建立国际交流机制,扩大合作领域,对福建省的湿地类型、特征、功能、价值、动态变化及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整治、恢复及重建等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奠定科学理论基础。同时,福建省作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湿地分布地,湿地资源丰富,但现有的湿地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缺失,且多为调查之类的技术规程,与法律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在效力上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较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只有《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一部。因此构建完善合理有效的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以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的福建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法规是当务之急。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思路,多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保护和治理措施的推进,实现湿地保护的合理性、合法性、科学性。

考察团成员:唐忠、龚玉启、李建民、张少青、陈美高、陈慕钦

猜你喜欢
保护地木材南非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南非的车灯会说话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完美再赴南非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南非居大不易必备经历:被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