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亮 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平和 363700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等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肝蛭病。病原是肝片吸虫,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淡水螺蛳,成虫在牛的肝脏胆管内产生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在中间宿主中发育为尾蚴,尾蚴黏附于水生植物的茎叶而形成囊蚴,牛在吃草或饮水时吞噬囊蚴而感染。幼虫穿过肠壁,经肝表面钻入肝胆管发育成成虫。该病能引起水牛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可导致死亡。成年母牛还会引起流产或产弱仔,并降低饲料报酬,给养牛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现将我镇宝善村一例水牛肝片吸虫病的诊治及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2013年4月12日,平和县小溪镇宝善村张某到本站求诊。其共饲养水牛10头,其中2头公水牛,5头母水牛,3头9月龄左右犊牛。主述1头公水牛精神沉郁,贫血消瘦,被毛粗乱;1头母水牛流产;1头9月龄犊牛死亡;另外2头犊牛出现贫血消瘦症状。
患病犊牛体温正常,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易疲劳,离群落后,衰弱,叩诊肝区半浊音界扩大,压痛明显;贫血,黏膜苍白;患病公牛体温正常,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头部、颌下、胸前和腹下轻微水肿,出现周期性前胃弛缓,伴发卡他性肠炎,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患病母牛流产。
解剖死亡犊牛,发现出血性肝炎,肝脏肿大、瘀血,包膜有纤维素性物沉积,肝脏胆管肿大变粗。胆管内有凝固的血液及移行的童虫。腹腔内有红色的液体,伴有腹膜炎病变。肝脏病变区实质萎缩、变硬,边缘钝圆,呈土黄色。胆管肥厚,呈绳样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有虫体和污浊稠厚的液体,皮下及其他脂肪沉积处略有水肿,胸腹腔及心包内都积蓄着透明液体。
对粪便采用沉淀法进行集卵。取沉淀物镜检,发现大小为(133~157)μm×(74~91)μm 的长椭圆形金黄色虫卵即可判断为肝片吸虫卵。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粪便检查结果,确诊为牛肝片吸虫病。
1)对症状较重的患牛用溴酚磷(蛭得净)一次性口服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2 mg,溶于300~500 mL水后充分摇匀喂服,1次/d,,连用3 d。对另1头妊娠母牛按实际体重减10%计算用量。
2)对症状较轻的患牛和采用蛭得净治疗3 d后的患牛,采用中药治疗:苏木、茯苓、龙胆草各25 g、槟榔、贯众各 30 g、肉豆蔻、厚朴、泽泻、甘草各20 g、木通15 g,共粉粹为细末,开水冲调,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用3 d。犊牛每头取以上药粉一半,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3 d。
经上述治疗,患牛均康复。
7.1 加强饲养管理,掌握放牧时间 发现该病以后,立即派兽医技术人员深入养牛、养羊专业户,讲解牛羊肝片吸虫病的防疫知识。我镇饲养乳山羊和乳水牛的专业户不多,主要分布在枋埔、宝善、古楼、严坂、产坑等村,最多的饲养13头左右,一般都饲养3头左右。饲养特点主要是放牧+割草+麦皮。放牧时间最好掌握在午后,可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要求不要直接饲喂刚割回家的青草,这些青草晒干后再饲喂比较好。
7.2 消灭中间宿主 根据各饲养户所在的自然环境条件,采取各种措施尽力破坏中间宿主淡水螺的生活条件。可选用1∶5 000的硫酸铜溶液对椎实螺进行喷杀。
7.3 定期驱虫 定期驱虫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方法,因为乳水牛放牧时间长,在水边与水草接触最多,最有可能吃到相应的囊蚴。在生产实践中要强调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
7.4 粪便及时发酵处理 对牛排出的粪便根据数量情况,2~3 d堆积发酵1次,不能把没有发酵的牛粪用于浇灌各种青饲料。
7.5 防止驱虫期间中毒 在驱虫期间,要备有相应的解毒药,以防止驱虫期间水牛误食而中毒,如采用溴酚磷(蛭得净)驱虫时就需备用硫酸阿托品。
7.6 采用中药调理,提高抵抗力 水牛采用驱虫药后,可再用补血补气中药如:当归、党参、黄芪等来提高免疫力,促使提前康复;对哺乳期母牛可以采用催乳散,以提高产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