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户外旅游现状与管理措施

2019-03-24 14:33李先敏赵芳
防护林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太白山旅游者保护区

李先敏,赵芳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杨凌 712100)

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人们亲近森林、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给我国森林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森林旅游已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业中最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大森林中去游憩,充分享受淳朴的自然美。太白山地区森林旅游发展迅速,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1世纪以来,太白山的户外旅游也逐渐形成了规模,并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据统计,现在每年进入太白山的户外旅游者数量都在6 000人次以上,户外旅游活动随意性强,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 保护区自然概况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地跨陕西省的太白、周至和眉县,位于107°22′25″—107°51′30″ E、33°49′30″—34°05′35″ N之间,东西长45 km,南北宽34.5 km,顶峰拔仙台海拔3 771.2 m,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太白山的主体是由东太白山(拔仙台)与西太白山(鳌山)以及连接二者的跑马梁与一系列南北延伸的峰岭和深切河谷组成,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太白山山体高大,水热条件随地势的升高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明显的梯度气候,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年均气温12.9 ℃,最高气温42 ℃,最低气温-17.2 ℃,年降水量580 mm,年相对湿度71%,无霜期220 d。保护区总面积56 325 hm2,有林地面积52 151 hm2,森林覆盖率92.59%,区内土壤有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棕壤、褐土等,发源于太白山的河流主要有太白河、红崖河、黑河、汤峪河、霸王河和石头河等[1]。

2 保护区旅游资源

2.1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太白山位于古北界、东洋界动物的交汇过渡地带和中国——日本与中国喜马拉雅两个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南北坡动物差异较大,植物起源古老、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区内共有脊椎动物5纲28目79科334种,昆虫22目16科1 99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羚牛、红腹角雉鸡等39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猫、小麂、画眉等26种。有种子植物126科597属1 783种,苔藓植物62科142属325种,蕨类植物21科40属110种,地衣植物22科51属278种,大型真菌22科55属9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独叶草、红豆杉、太白红杉等13种,纤维、鞣质、药用、观赏等可开发性植物有1 400多种。

2.2 森林景观绚丽多彩

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形成了独特、复杂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种类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太白山随地势的升高,水热条件呈规律性的变化,植被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自下而上依次形成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包含了7个不同的亚林带。这种明晰的森林植被垂直变化,构成了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植被垂直景观,排列有序,层次分明,是中国东部地区少有的自然历史“本底”,成为东亚地区山地垂直带划分对比的标准。太白红杉林分布于海拔2 800 m以上的高山区,面积达5 376 hm2,构成了太白山乔木树种分布最高的垂直景观带谱,为神秘的太白山巅增添了几多秀色。

2.3 自然风光秀丽迷人

太白山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一座名山,以高、寒、险、奇、秀、雄、古、富饶而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有“北方第一奇峰,天下无双福地”之称。太白山气势磅礴,以雄伟高大而称雄于华中,孤峰独立,势若天柱,黄山、泰山不能比其高,就是有名的西岳华山也比它低1 600 m。区内奇峰林立,云雾缥缈,流泉飞瀑,鸟语花香。太白八大自然景观“太白明珠、拔仙绝顶、平安云海、斗母奇峰、桃川曲流、古枫幽径、红河丹崖和斜峪雄关”中有六景就在保护区内,构成保护区旅游资源的精粹。太白山“太白积雪六月天”也是著名的陕西关中八景之一,每当盛夏,从关中平原眺望太白山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蔚为壮观。

2.4 冰川地貌独具特色

太白山是我国东部古冰川地貌保存较好的山地,在高山区3 000 m以上至今保存着完整、清晰的第四纪末次冰川活动的痕迹,面积较大,规模壮观,形态保存完整, 构成了太白山独具特色的冰川地貌景观。它直接承袭了秦岭地区第四纪冰期的演替,不仅为地质工作者研究古气候的变迁,冰川的形成与发生、发展等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而且还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观赏价值。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面积1 045.5 hm2,分布着65处景点,其中一级保护景点35个,二级保护景点30个,规模大、最著名的冰川景观主要有拔仙绝顶、大爷海槽谷、千年冰洞、三官殿冰窖、悬冰川迷宫、跑马风云、三宵五阵、石河石海等,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自然遗产,必须严格加以保护[2]。

2.5 人文景观底蕴深厚

太白山人文历史渊源悠久,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也是太白山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太白山古文化遗产包括寺庙、塑像、碑文、铁壁、铁钟等文物古迹和诗词、传说、重要历史文献等。保护区内外道、佛两教的宗教活动及所建造的寺庙始于唐,兴盛于明、清,区内现有寺庙及遗址36处,这些庙宇大多数分布于五条主要登山路线两侧,多修建在地势雄伟、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寺庙虽几经毁坏和重修,但仍保留着古代寺庙的建筑特征,每年盛夏参拜者络绎不绝。伴随宗教活动,形成并流传着以太白山为背景的历史神话传说和古代历史名人故事。宗教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人文景观,促进了保护区内古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但也增加了对区内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压力,给保护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3 户外旅游现状

随着20世纪80年代国内森林旅游热的兴起,在太白山周边地区先后建立了太白山、黑河、红河谷和青峰峡森林公园,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大众旅游。太白山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原始的森林环境和海拔高度适中条件,也使它成为户外旅游的首选之地。从20世纪90年代国内户外旅游刚刚发展起来开始,就有少量户外旅游者进入太白山徒步穿越南北坡。进入21世纪以来,太白山的户外旅游者逐渐形成规模,并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到2007年底,户外旅游者数量已达到6 000人次,太白山户外旅游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3]。周至老县城是清代佛坪厅城所在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孕育出如诗如画的四季美景,被誉为“陕西的香格里拉”。随着厚畛子镇至老县城村公路不断加宽和硬化,每年来此户外旅游者众多。户外旅游不仅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也发生了多起人身伤亡事故。

3.1 旅游路线

1994年,由原林业部批准,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划定了生态旅游小区,允许游客参观游览。小区位于保护区东部,基本覆盖了保护区内所有重要景点,总面积2 638 hm2,小区基本保持着自然原状,没有被过多开发。规定的旅游路线有3条,东北线由太白山森林公园进入,经小文公管理站至主峰拔仙台。西北线由眉县营头镇进入,经蒿坪寺,沿千年古道至主峰拔仙台。东南线由周至县厚畛子镇进入,经铁甲树,沿三合宫精品旅游小道至主峰拔仙台。

户外旅游者不走规定的旅游路线,而是从周至的老县城和太白县的塘口、23 km等处登山,擅自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其中,鳌太线塘口村—导航架—水窝子—万仙阵—莲花寺—拔仙台—汤峪口贯穿秦岭第二高峰鳌山与最高峰太白山,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近年备受国内户外旅游者追捧。

3.2 组织形式

通过网络与实地调查发现,太白山户外组织分为省内户外组织、省外户外组织和省内救援队三类。省内户外组织又分为公司性质的户外俱乐部以及由个人组织建立的户外论坛、QQ群、微信群等。公司性质的户外俱乐部有相对固定的登山计划、成行人数要求,而个人发起的户外组织活动随机性较大,登山没有固定的频次和人数。省外户外组织登山的频次更低,随机性更大。省内救援队承担登山事故的救援工作,因此,他们会不定期地开展拉练活动,旨在熟悉地形、路线和团队体能训练。该部分登山者均为专业救援人员,且目的性较强,相对户外旅游者而言登山次数少、规模小。另外,有少数户外组织开展了“捡拾垃圾”保护太白山公益活动。

3.3 登山时间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最高地段,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四季不同的景色。阳春,草木吐翠,万花争艳;盛夏,绿荫夹道,凉风习习;金秋,山果串串,枫叶显媚;寒冬,玉树银装,山舞银蛇。当三月绯红的桃花刚刚“谢幕”,四月紫荆花却开得正艳,特别是从五月开始盛开的十几种杜鹃花,一株株、一簇簇、一片片,从低山到高山,密密匝匝地在山体上铺展开来,把太白山装扮成花的海洋,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太白山景区旅游时间一般为5—10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规定10月20日至翌年4月20日为禁止旅游期。从实际调查来看,大多数户外旅游者出行时间集中在5—10月,以周末、五一和十月一居多,但也有少数户外旅游者选择在春节期间穿越太白山,增加了登山安全风险。

4 户外旅游影响

4.1 对野生动物影响

户外线路基本都是沿着沟底小溪前行,而小溪水源又是野生动物的饮水地,户外旅游已严重影响了区内野生动物的迁移、饮水、取食和繁殖等正常活动,改变了其原有的生活方式。户外旅游者随意进入保护区,扎营生火做饭,大声喧哗,追赶野生动物,捕食秦岭细鳞鲑等珍稀鱼类,野外用火也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惊吓。户外徒步穿越的“鳌太线”处于亚高山灌丛草甸带,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的夏居地,也是血雉、雀鹰、领岩鹨、白顶溪鸲和臧属兔等动物的活动地。龙洞沟—海塘河—红崖河区域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大熊猫活动上线在2 900 m左右。而“鳌太线”上被称作“2 800米营地”的地方,是秦岭山脊海拔较低的一个豁口,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是大熊猫唯一有可能从秦岭南坡迁移到秦岭北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为活动严重影响了大熊猫的南北迁移活动。根据近两年高山视频监控的数据统计,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鳌太线”上羚牛的活动数量也明显减少。

4.2 对野生植物影响

户外线路上分布着众多的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以及太白山特有植物,这些植物对生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一些太白山特有植物,如太白山雪灵芝,只有很少的居群,仅分布在“鳌太线”上,一旦受到破坏灭绝,地球上就少了一个物种。调查发现,户外旅游线路沿途均有人为砍竹辟路痕迹。在部分扎营点附近,大量秦岭箭竹被砍掉后用来铺垫帐篷,砍木棍制作手杖,砍伐枯木生火做饭等。户外旅游者深入高山区的数量过多,因櫵采、践踏而导致登山路线上的高山植物生理、形态等发生改变,对高山区的灌丛草甸造成严重破坏,长期下去,高山植被将被石海所替代。少数户外旅游者采集野花、野果、漂亮的植物或者中草药,沿途的名贵草药相比往年调查已明显减少。此外,在龙洞沟等中山区,分布着大量的易燃乔木和竹林,林下可燃物、易燃物积累很多,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4.3 对生态环境影响

户外线路多穿越保护区核心,这里保存有完好的天然状态的山地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年来,由于户外旅游者增多,沿途均可见到游客丢弃的各种垃圾。在扎营点附近的垃圾污染更为严重,常见的有便携式煤气罐、干电池、饮料瓶、各种塑料食品包装袋,还有一些鞋子、衣服等。垃圾堆积,侵占草地,污染土壤,破坏土壤中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有害物质,渗入地表,污染水源地。金属和塑料制品几乎都不能自然降解,食品包装袋也极易被大熊猫等野生动物误食,这些垃圾对本来就脆弱的高山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对于垃圾的处理已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保护区不得不雇用大量的人力沿路捡拾垃圾,然后再背运下山。在户外线路沿途庙宇、树木与石头上也多见到旅游者刻画的留言,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而且会影响到植物正常生长[4]。

4.4 对自身安全影响

伴随着太白山森林旅游的兴起,每年发生的户外旅游事故和不安全事件,日益暴露出太白山旅游中的安全隐患。游人与旅游部门纠纷不断,有的甚至走上法庭,使太白山成为人们向往而畏惧之地,对太白山地区的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鳌太线”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刃脊和角峰之间,高强度的线路、极其复杂的地形、变幻莫测的气候,极易造成体力透支、高山反应、身体快速失温、迷失方向和坠崖等,可以说,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太白山户外旅游伤亡事故多发生在此段线路上。据统计,仅2012年至2017年,短短五年时间,“鳌太线”就累计走失、失踪、死亡人员多达46人[5]。一次次事故让人触目惊心。“鳌太线”成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一条线路,可以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线”。“鳌太穿越”已经成为一种危险的、背离户外精神的“竞赛”。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游客不了解路况、缺乏野外生存经验、高山区通信施不健全和野外救援难度大等。

5 户外旅游管理

保护区自开展生态旅游以来,一直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特别是,近年来针对户外旅游活动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5.1 建立太白山户外网站

太白山户外网站建立于2010年,栏目主要包括爱心公益、生态摄影、环境保护、户外线路、户外公告、户外经验和会员中心等。通过网站宣传和介绍,让户外旅游者多渠道地了解太白山自然资源和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太白山旅游中存在的风险。经过几年的宣传,促进了户外旅游者与保护区之间的互动,加深了保护区和户外组织间的联系,与陕西著名的户外组织团队和俱乐部近50个QQ群建立了联系,充分展示了太白山户外网站的影响力。

5.2 成立太白山生态旅游联盟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积极推动下,2010年5月,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太白山、黑河、红河谷、青峰峡森林公园和黄柏塬、老县城等自然保护区,成立了太白山生态旅游联盟,加强对太白山户外旅游者管理与教育,以促进整个太白山区域生态旅游发展。为了让户外旅游者能够规范旅游,2013年太白山生态旅游联盟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设计制作了“为美丽秦岭,做负责驴友——太白山户外旅游行为规范”宣传折页3万份。内容包括:联盟简介、太白山概况、不规范的户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什么是负责任的旅游及户外旅游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

5.3 规范户外旅游者行为

近年来,随着太白山及周边区域旅游活动的逐年升温,秦岭兴隆岭大熊猫核心种群北部太白山区域一直面临着较多的户外旅游活动带来的压力。为了切实保护好该区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一步规范户外旅游者行为,2018年4月20-25日,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嘴头、厚畛子保护站和周至老县城中心保护站为单位,组织开展了社区背工及向导联合入户式管理与教育,摸清了当地社区背工及向导人数,对其进行登记造册,编写并发放了区域旅游及保护告知书,规定了太白山区域旅游线路、旅游时间和旅游行为规范等,使背工及向导能够积极引导户外旅游者按照保护区规定的旅游线路登山。

5.4 联合发布禁止“鳌太穿越”公告

为有效制止户外旅游者非法从鳌山区域进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2018年4月1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联合发布了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同时在太白山周边主要入区山口及大爷海、文公庙等高山主要登山道路及分岔口进行张贴。2018年4月27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联合陕西省森林公安第二分局前往西安,给几个主要户外俱乐部送达了禁止“鳌太穿越”公告。2018年10月16日,眉县人民政府、太白县人民政府也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全面禁止“鳌太穿越”活动。

5.5 严厉打击非法穿越活动

组成联合行动小组,组织人员前往鳌山、23 km等区域巡护,在主要入山口开展宣传活动和堵截劝返户外旅游者等工作,检查入区人员是否登记备案及在允许的范围内参观游览,对非法进入鳌山地区户外旅游者进行清理制止,并根据情节不同依法依规进行了批评教育和林政处罚。截至目前,成功劝返180余人次,警告7人次,写出书面检查1人次,林政处罚10人次。通过今年的集中整治活动,“鳌太穿越”人数较往年减少8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猜你喜欢
太白山旅游者保护区
太白山琐感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夏日太白山 九岳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太白山,感受秦岭色彩的“山水油画”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人间仙境太白山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