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东
(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全球化不断发展,生产要素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流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下,产业集聚化较为普遍。2004年,温家宝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此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中部六省发展的战略和政策。2008年,河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进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研究,受当时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由于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普遍向中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河南省计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吸引和承接这部分产业转移来推动本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2009年,河南省政府经过一年时间的调研与试点,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将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成为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力。
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河南省近些年来基于自身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和优越地理位置,不断改革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省会郑州被提升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为立足中原、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洛阳的产业集聚区虽然起步较晚,但主导产业较为明确,发展目标清晰,重点围绕动力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发展。新乡产业集聚区是新乡都市区城市组团,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副城区,着力打造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这些都是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十来年的成果。同时由于产业聚集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存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主导产业不突出,与高新产业的承接和本土融合难等问题。因此,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还有很大进步空间,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布局,提高对外来产业承接和适应的能力,并对本土产业进行融合升级,以吸引更多外来产业转移,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表明的产业集聚区会推动经济发展的事实依据下,以郑州、洛阳和新乡的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以数据支撑和理论分析来阐述其发展现状,通过数据分析来探索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以此提出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建议。
国外较早研究了产业集聚。Ciccone等[1]对多个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以探究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数据分析表明生产劳动力密度越高,越能够有效推动生产效率的增长,这就表明集群效应确实能够促进经济增长。Antonio Ciccone[2]基于文献[1]的研究,通过定义生产函数和建立模型来定量分析,证实了空间集聚与劳动生产率二者的正相关关系。Braunerhjelm和Borgman[3]以瑞典制造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不同集聚形态对经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我国在产业集聚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人员充分借鉴了国外优秀研究成果,对产业集聚应用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做了分析。由于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将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加大,使得产业集聚在国内变成热门的研究话题。谢作渺和赵西亮[4]对产业集聚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力、物力、科学技术等要素搭建了产业集聚影响经济发展的桥梁。罗勇等[5]以我国制造业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区域经济差距。曹剑飞[6]以投入产出作为研究工具,定量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认为产业集群带来的生产高效率、弹性作业和分工合作等优势促进了产业集群的高效性。胡振华和易力[7]从生产劳动力、生产资本和生产技术这三个层面来探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刘军和徐康宁[8]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来探究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存在正相关关系。郑亚莉和孙敏纳[9]以浙江省1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产业集群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叶迪[10]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探究了工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在正相关关系。从现有文献综合分析来看,较多的文献以模型构建以及生产函数作为研究工具来探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少有文献针对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探索河南省郑州、洛阳、新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中都表明了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区位熵这一指标来分析郑洛新产业集群集聚效果,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定量分析郑洛新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行业集聚度测算方面,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有空间基尼系数法、Theil指数法和区位熵法等,本文主要采用国内应用较为成熟的区位熵法来进行测算。区位熵是指在某一限定空间和区域范围内,某一产业所占比重与所有区域该产业所占比重的比值,这一指标可以用来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
图1展示了郑州、洛阳和新乡3个城市的产业集聚水平。郑州在2012年到2016年这5年的时间里,区位熵在1±0.02的范围内波动,2015—2017年明显下滑,2017年产业集聚水平处于最低点0.94。从2012—2017年郑州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这几年时间里郑州在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和升级,对老工业区、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都进行了调整规划,而且还新建了郑州航空港区等多个产业集聚区,由于在调整规划以后新形成的产业集聚在发展之初具有较低的产业集聚程度,因此区位熵较低。洛阳的区位熵在2012—2016年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产业集聚水平从1.06左右下降到了近0.98,说明第二产业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在2016—2017年明显回升说明其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就新乡来看,其区位熵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近几年内新乡第二产业占比增加。
图1 郑洛新2012—2017年产业集聚水平对比
在经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于其简便性和合理性,应用较为广泛,它 能够反映在特定生产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其一般形式为:
Y=AKαLβ,
(1)
式中:Y代表产出量;A表示综合技术水平;K和L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投入量;α和β分别表示这两者的产出弹性系数。在本文的研究中,纳入了区位熵来构建模型以更好地探究产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其构建形式如下:
Y=AKαLβLQγ,
(2)
式中:Y、K、L及α、β的含义与公式(1)相同;LQ则代表反映产业集群集聚水平的因素即区位熵;γ表示产业集聚程度的产出弹性系数。对上式两端同时取对数,整理后得:
lnY=C+αlnK+βlnL+γlnLQ。
(3)
对上述中构建模型的变量及数据进行说明:其中以各个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增长(Y);以各个地区年底的就业人数进行统计作为劳动投入(L);以各个地区的资本投入总值作为资本投入(K);以各个地区第二产业的工业区位熵来表示产业集聚指数(LQ)。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河南统计年鉴》,采用郑洛新3个城市的2013—201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作为数据支撑。
本文中的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Eviews 7.0软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郑洛新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结果
注:*、*** 分别表示在0.1、0.01的水平下显著。
由表1可知,
lnY=-1.052+1.089lnK+0.322lnL+0.341lnLQ。
此方程的线性拟合度R2为0.999,表明拟合程度较高;检验统计量F为3 558.077,显著;D.W.值为2.59,在检验上下界范围之内,所以模型回归显著成立。其中Y、K、L和LQ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到,增加K、L和LQ的值都能使Y值提高,资本投入(K)每增加1%,区域经济(Y)增长1.09%;劳动投入(L)每增加1%,区域经济(Y)增长0.32%;产业集聚程度(LQ)每增加1%,区域经济(Y)增长0.34%。因此从这3个变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相比而言,资本投入最能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产业集聚效应也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综合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可以发现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等生产要素的增加和集聚,能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明显促进产业集聚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也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郑州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经济最活跃的陇海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机场高速路形成的金三角地区,这里交通便捷、商业物流顺畅、人力资源丰厚,具有广阔的投资空间,应围绕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行相关政策招商引资,将主导产业进一步突出和优化升级。洛阳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目前正面临“二次创业”的挑战,集聚区受自然条件及行政区划制约,土地发展空间受限,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来推动产业集聚的发展。新乡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发展趋势,但工业化产业发展仍需进一步提升优化。一方面应紧跟时代,发展“互联网+”型产业集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业态融合;另一方面需要打造一批因地制宜的主导产业,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头作用,延伸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链条,发挥集聚效应。
人力资源的投入能够有效促进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郑州应围绕产业链谋划人才,紧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可放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金融、大数据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身上;洛阳产业集聚区目前面临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困境,因此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联合培养来填补人才的空缺;新乡产业集聚区在人才支撑体系方面存在弱势,应积极探索社会、企业、高校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有针对性地引进紧缺人才,并加强创新型人才储备,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是促进产业集聚化的重要步骤,郑州产业集聚区可综合运用股权投资、风险补偿、后补助等多种投入方式,灵活运用激励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融资、基金职能。洛阳产业集聚区可围绕主导产业链的谋划项目,充分利用在洛企业、商会等多渠道、全方位的招商信息网络,快速有效获取企业投资信息。新乡产业集聚区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可致力于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集聚区向多功能综合型产业区转变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