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9-03-23 09:36肖可忠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防治玉米

肖可忠

摘 要 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密植、高温、杂草同生共存,以及多年连作,玉米各种土传病害、缺素症状发生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播种前或苗后及早发现和防除会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 玉米;苗期病害;防治

1 玉米全蚀病

1.1 发病症状

苗期染病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间苗时可见种子根上出现长椭圆形栗褐色病斑,抽穗灌浆期地上部开始显症,初叶尖、叶缘变黄,逐渐向叶基和中脉扩展,后叶片自下而上变为黄褐色枯死。严重时茎秆松软,根系呈栗褐色腐烂,须根和根毛明显减少,易折断倒伏。7、8月土壤湿度大根系易腐烂,病株早衰20多天。影响灌浆,干粒重下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收获后菌丝在根组织内继续扩展,致根皮变黑发亮,并向根基延伸,呈黑脚或黑膏药状,剥开茎基,表皮内侧有小黑点,即病菌子囊壳。

1.2 传播途径

该菌是较严格的土壤寄居菌,只能在病根茬组织内于土壤中越冬。染病根茬上的病菌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3年,罹病根茬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从苗期种子根系侵入,后病菌向次生根蔓延,致根皮变色坏死或腐烂,为害整个生育期。该菌在根系上活动受土壤湿度影响,5、6月份病菌扩展不快,7-8月份气温升高雨量增加,病情迅速扩展。沙壤土发病重于壤土,洼地重于平地,平地重于坡地。施用有机肥多的发病轻。7-9月高温多雨发病重。品种间感病程度差异明显。

1.3 防治技术

穴施3%三唆酮或三唑醇复方颗粒剂,每667m21.5kg。此外可用含多菌灵、呋喃丹的玉米种衣剂1:50包衣,对该病也有一定防效,且对幼苗有刺激生长作用。

2 玉米镰刀菌苗枯病

2.1 发病症状

从种子萌芽到3-5叶期的幼苗多发,病芽种子根变褐腐烂,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时幼芽烂死。幼苗初生根皮层坏死,变黑褐色,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仅有少数次生根。茎基部水浸状腐烂,可使茎基部节间整齐断裂。叶鞘变褐、撕裂,叶片变黄,叶缘枯焦,心叶卷曲易折。通常无次生根的病苗死亡,枯死苗近地面处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有少数次生根的成为弱苗,底部叶片的叶尖发黄,并逐渐向叶片中下部发展,最后全叶变褐枯死。病苗发育迟缓,生长衰弱。严重时各层叶片黄枯或青枯。

2.2 传播途径

病原菌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菌源,玉米种子也带菌传病。玉米苗期持续低温多雨是苗枯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此种气象特点导致春玉米发病较重。夏玉米出苗期间气温较高,降雨少,天气晴朗,苗枯病轻微。病苗率与种子带菌率成正相关,种子带菌率高的,发病严重。砂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瘠薄土壤、多年重施化肥而板结的土壤发病均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发病较轻。连作田块,偏施氮肥,磷、钾缺乏的田块,以及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地势低洼、湿度高的田块,发病较重。播种过深,玉米出苗时间延长,或苗期虫害严重,造成幼苗伤口较多时,苗枯病也趋于严重。

2.3 防治技术

种子处理早期用温汤浸种法,玉米种子先在18℃-20℃的水中预浸4小时,然后移入60℃的热水中浸5分钟。药剂处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0.3%的用药量拌种,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用含有有效杀菌剂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使用方便而有效。

3 玉米紋枯病

3.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染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3.2 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病部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菌丝体侵入玉米表皮组织时产生侵入结构。

3.3 防治技术

药剂防治、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猜你喜欢
防治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