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成
摘 要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最新栽培技术,在早春保护地内种植小果型西瓜时,有效落实高产高效栽培能够有效提升西瓜种植效益,本文分别从育苗,定制和田间管理三个方面探究栽培技术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 早春保护地;小果型西瓜;高产;栽培
在早春保护地进行小果型西瓜种植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对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有序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如何更为有效的落实高产高效栽培,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1 育苗
首先需要进行浸水作业,利用清水将瓜种浸泡8至10天,然后利用纱网装好,在清水中进行反复搓揉,将种皮表面粘液淘去,利用洗衣机脱水功能甩掉种子表面明水。随后进行催芽作业,利用干净棉布包或湿毛巾包好完成进水作业的种子,将其放置在恒温箱内进行催芽作业,控制温度为28至30摄氏度之间,每隔四小时解开布包进行透气作业,同时对种子发芽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当发现90%的种子刚露白便可以进行播种作业,如果发现出芽不一致,可以将已出芽的种子挑出,然后利用湿毛巾包裹,将其放置在1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内使其继续生长,实现种苗抗寒能力的有效提升,对没有出芽的种子继续进行催芽作业,在70%以上的种子露白之后一起进行播种作业[1]。在具体进行育苗作业时,需要科学应用育苗专用机制,使用50孔育苗盘,如果大棚在两年以内重茬,可以利用嫁接方式进行育苗作业,实现抗病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产生土传病害的几率大大减少。最后对完成杀虫剂拌制工作的基质内进行洒水作业之后,搅拌在特定程度之后进行装盘作业,将装好的穴摞起十盘左右,确保上下对齐,然后利用三个左右空穴盘放置在装好基质的穴盘之上,进行均匀按压,使其穴盘内基质下陷,在每个穴内平放一颗芽,然后进行消毒基质的均匀覆盖,将其浇透水。
2 定植
首先,需要完善定植前准备工作,在每亩地内施加1500到2000千克有机肥,和 5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然后对土地进行深翻作业,对于重茬地而言,需要有效提升磷钾肥和有机肥的施加量,能够进一步避免发生土传病害,随后进行起垄作业,控制垄高为20厘米,垄距75到80厘米,垄宽65厘米。在完成祁隆作业之后,需要进行滴管带的合理铺设。首先进行主管的固定,然后基于垄距合理安装支管道,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倒V型铁丝对滴管带进行固定作业,避免热胀冷缩反应导致滴管带移动。在完成管道铺设作业之后,还需要检查管道是否存在堵塞或破损状况,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为了确保在定植之前实现棚内地温的有效提升,相关人员在具体进行定植之前的15到20天之内需要进行覆膜作业。当棚内十厘米地温达到13摄氏度左右,气温超过10摄氏度时,可以选择利用具有三四片真叶的壮苗进行定制作业,每亩可以进行1800到2千株植株的定值,在完成定值作业之后,需要浇定植水,然后将大棚扣严,提高内部温度。
3 田间管理
首先需要进行温度管理,在定植初期利用多层覆膜方式控制棚内温度,确保白天温度控制在28到35摄氏度之内,夜间为15摄氏度以上,对其缓苗进行科学控制。在发棵期,需要控制白天温度为22到25摄氏度之间,但温度超过25度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放风作业,如果超出30摄氏度需要加大放风量进行降温处理,控制夜间温度不低于为15摄氏度[2]。在伸蔓期需要控制白天温度在25到28摄氏度以内,夜间温度同样不能低于15摄氏度,而在开花坐果期间,需要适当提升温度,在白天控制温度为28到35摄氏度之间,夜间需要控制在18摄氏度左右,保证果实膨大。当果实膨大到成熟之前,需要适当提升温度,确保具有较大昼夜温差,对果实膨大及其糖量增加,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但是,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控制白天温度不能超出35摄氏度,当夜晚温度超出18摄氏度,需要打开放风口进行通风作业,加大昼夜温差。其次,需要控制水肥管理,在西瓜完成定植作业需要浇足定植,在缓苗作业之后,可以浇灌一次小水,在确保瓜胎坐稳之前,如果土壤具有充足的墒,则不需要进行浇水作业,如果需要进行浇水,需要利用滴灌,使其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即可。当瓜胎生长至鸡蛋大小时,需要及时进行追肥作业,每亩地需要随水冲施5千克高钾型水溶液,在一周左右再次进行一次冲施,随后再每隔一周在叶面进行一次磷酸二氢钾的喷施作业,促进糖分转化,实现果实品质的有效提升,在采收十天之前停止进行浇水作业。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苗床温度进行科学控制,具体如下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改进育苗作业,优化定制作业,完善田间管理能够确保对小果型西瓜进行高产高效栽培,对其栽培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确保早春保护地小瓜型西瓜具有更高的质量和产量,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建设需求,对瓜农经济利益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桂娟,等. 保护地早春西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J]. 中國瓜菜,2017,30(2):43-44.
[2]侯秀明,等. 早春大棚小果型西瓜嫁接栽培技术[J]. 中国瓜菜,2018,31(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