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语种的发展现状与需求,从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探析了小语种在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并具体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其中语言服务作为跨国、跨文化交流的先导和基础,在促进区域经济共荣和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方面被赋予更为紧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民办高校;小语种;发展前景
一、 引言
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小语种虽冠以“非通用”,人才数量少,但在突破语言藩篱、增进文明互鉴、推动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二、 小语种的发展现状与需求
浙江省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宁波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在对外合作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口的小语种人才储备明显不足,虽然宁波逐渐涌现出许多语言人才培训机构,高校也开始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小语种应用型人才,更需要抓紧加强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小语种的一千多篇文献做了定量分析与统计,广西、山西、云南等各地都指出了当地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总结下来,小语种目前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高校小语种种类单一,小语种教学师资匮乏,同时学小语种的学生人数较少;另外高校培养缺乏实训,学生课上理论学习后缺乏实践,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强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提供小语种培训的社会服务机构鱼龙复杂,机构利益性较强,培养学生质量不高,缺乏监督管理,导致上课模式随意松散;
尖端小语种人才稀少,培养学生重语言教学轻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拥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且知识结构单薄,不能很好地与其他专业共通共融,知识缺乏系统性。
三、 小语种在民办高校的发展
近年来,民办高校教育发展迅速,虽然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在办学经验、办学经费等方面与公办高校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民办高校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的民办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培養应用型人才的民办高校在培养小语种人才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贡献度不高,其目前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一) 开设小语种种类单一
目前国内民办高校开设的小语种仅有日语、法语、德语等比较单一的语种,单一的语种也使得学生没有多样化的选择,想学其他语种的学生因为达不到开班人数、没有任课老师只能被迫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语种,缺乏兴趣的学习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成效。
(二) 培养小语种人才重形式,轻实践能力
高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决定了人才的综合素养。处在中文环境当中的学生学习外语,缺乏实践练习,导致学习的外语是中国式的外语,说出口的外语带着浓浓的中国式腔调;另外高校的学生从小被培养的是应试教育的思维,学习外语重在为了考试,在外语的学习上一条腿走路,听说方面很难达到与书写一样的平衡,不注重练习实践,导致在考试听说时经常性的挂科,毕业时也难以流利地与外国人对话。
(三) 外语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轻视外语文化的教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语言学家拉多说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学好语言。”掌握一种语言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也应该要了解该语言的文化,传统的外语教学过分强调听说读写,轻视了西方文化的教授使得学生缺乏对文化的了解,造成文化交际的障碍,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也造成学生对语言的误解。
四、 小语种在民办高校的发展措施
以及民办高校倡导“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民办高校必须改革小语种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学校学习的知识。
(一) 根据地势与学校优势,改革课程设置,发展特色语种
宁波的翻译、国家贸易专业较贴近市场,外贸行业较多;而宁波的民办高校——大红鹰学院,即将改名为财经学院,学校的财经类专业较有优势,综合市场需求及学校优势,在小语种的教学模式上,可在培养课程中加入并重视经贸类的内容,同时学生也可选修、兼修经贸类的专业知识课,双语言的学习课程更保证了学生的理解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有充足的资源支持,毕业时也有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完善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方式
高校逐渐引入了翻转课堂、微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努力把“如何教”的问题转变为“如何让学生学”。翻转学习等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室讲,学生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也增进了师生在学习中的思想交流。当学生们提前对词汇等新知识进行研究学习,课上向老师进行答疑解惑,课下再通过对话实践进行内化,有利于对语言的深层次掌握。
(三)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语言文化的讲授
语言文化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小语种的教学上,重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之外,也要重点向学生讲授语言背后的文化,泛泛而谈应付考试只会让学生考完就抛之脑后。处在中文环境中学习外语本身就会导致学生兴趣乏乏,在课堂上被动性地接受语言的读写,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考试的木偶,从语言文化熏陶学生,让文化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这门语言,才会主动性地去全面钻研这门语言。
五、 总结
小语种行业的发展势必会迎来春天。培养市场所需人才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高校要找准办学优势,改革传统课程设置,引入并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够真正为国家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文君.浙江省小语种需求调查及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N].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153-156.
[2]李思龙.小语种教学和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3(2):66-71.
[3]王丽莎.小语种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景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0):242.
作者简介:冯丹凤,助教,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红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