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风华,民族脊梁

2019-03-23 08:14庞贝杨进平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药药学药物

庞贝 杨进平

1958年8月1 5日,经卫生部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药用植物学系、药物化学系、药理学系合并,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此揭开中国新药研究新篇章。

风云一甲子,沧桑60年。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药物所与新中国同成长,走过了中国药物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仿制到创制,从进口到出口,渐渐走向世界前列的光辉历程。

迎难而上,建立新中国药物研究体系

药物所从成立之初,就以天然产物作为研究重点,设置了植物化学室、药理学研究室、合成化学研究室、分析化学研究室、藥用植物室、药用植物栽培室、北京西北旺药用植物试验场和实验药厂。之后分别于1959年和1965年在海南和云南建立了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试验站。

初创期,器材短缺、物资匮乏、条件简陋、技术远落后于西方,研究人员迎难而上,没有核磁共振波谱仪器,就靠一只计算尺用几年时问终于使一套简化的核磁共振谱解析法面世,这成为我国利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测定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的开始;为了解我国复杂疾病发生情况并找到解决方法,他们进入多个疟疾疫区,发现并证实鹰爪甲素具有抗疟性,使之成为我国最早的几个抗虐候选药物之一;为实现我国抗肿瘤药物零突破,完成百余种常用中草药抗肿瘤效果研究,开启了我国抗肿瘤新药研究的先河,多种抗癌新药由此产生。

依托中国丰富天然产物资源,研究者们逐渐建立起中国新药研发体系,使我国原创药物研发扬帆起航。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老一代科研人员逐渐退休,人才断层明显;同时国外大量药物和药企进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刻变化也给药物所生存发展带来新考验。面对变化,药物所大力引进人才、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平台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并注重产学研结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新药筛选中心、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被建立起来,所属企业建设得到加强,销售额多次翻番。

2011年后,药物所重点提升新药创制综合能力,建立天然产物药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并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在“十二五”重大专项验收时,药物所牵头的综合大平台全国排名第一。

2011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以药物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所等院所为核心组建的综合性药物研究基地,初步形成了从药用资源、基础研究、生物技术、新药研发、实验动物、临床试验为一体,交叉性好、学科完整的重大新药创制体系。药物所现任所长蒋建东担任药物研究院院长。研究院的建立,进一步整合了研究资源,着力基础研究和新药创制,有力推动了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

创新药物服务社会,始终是药物所的第一要务

从成立之日起,药物所始终以寻找和研究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药物为己任,为中国药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60年来,已研制上市新药百余种,获新药证书130项,其中以人工麝香、高三尖杉酯碱、联苯双酯、双环醇、丁苯酞、金水宝、艾瑞昔布、丹参多酚酸等为代表的创新药物21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奖项30项,国际级奖项1项;持有专利929项,获授权国内外专利369项;编写著作357部,包括我国药物化学专业奠基性的四大光谱专著、中草药巨著《中草药现代研究》五卷及《中药志》四卷等。近来每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近200篇。

60年来,药物所一直将新药研制作为第一责任,在我国药物研究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

建国之初,国内没有有效降压药但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在现实需要和“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口号鼓舞下,药物所组成联合攻关组,很快研究成功新型降压药降压灵,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个降压药。

药物所建所初期就成立了肿瘤研究组,发现甲酰溶肉瘤素的抑瘤作用,经临床试验,N-甲酰溶肉瘤素于1964年通过鉴定并投产。应用50多年疗效确定显著,已是治疗睾丸精原细胞瘤的首选药物。这是药物所创制成功的第一个抗肿瘤新药,也是新中国抗肿瘤药物史上光辉第一笔。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国际上首先完成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有效酯碱的抗癌作用、化学合成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成为荣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海南粗榧抗癌成分的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此外,还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强心甙药物强心灵、第一个改善微循环治疗休克药物山莨菪碱( 654-2)、国内外首创中药一类新药人工麝香、第一个妇产科用药麦角新碱、第一个前列腺素类终止妊娠药物卡孕栓(PG05)、第一个化学合成抗病毒外用药酞丁安、第一个维甲类皮科用药维胺酯、第一个具有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一类新药双环醇(百赛诺)、第一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一类新药丁苯酞(恩必普)、第一个通过计算机设计创制的治疗骨关节炎原创新药艾瑞昔布。

60年来,药物所注重中国特色并中西结合,研制了以葛根为主要成分来源的防治心血管病药物愈风宁心片、抗糖尿病中药复方干金黄连丸加味的金芪降糖片、中药一类新药冬虫夏草菌丝体提取物金水宝、从五味子研究中发现的治疗慢性肝炎新药联苯双酯、对视网膜动脉阻塞具有良好疗效的药物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新药甲异靛、为中药注射剂研制起示范作用的治疗脑缺血新药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等等。其中许多成为国家基本用药,长期服务于一线临床。

基于研究优势,药物所承担多项国家课题,展现了新药研发国家战略力量的功能。“十三五”期间,承担了“天然产物来源创新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体系”定向课题,旨在构建中国天然药物研发体系,这是建所以来承担的最大家科技计划任务。

近年来,在重大专项持续支持下,药物所新药研发令人瞩目:我国首个从植物中发现的高选择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抗糖尿病中药一类新药桑枝总生物碱片、我国首个用于心功能检查的一类新药去甲乌药碱都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另有11个新药处于临床Ⅱ期,9个候选物在Ⅰ期临床。

此外,药物所还对已上市原创大品种深入研究,如人工麝香、丁苯酞、双环醇、金水宝等,开发了新的适应症,建立新产品系列,使销售额大幅增加并走向国际。

药物所始终站在人民健康需要的地方:率先与我国药企建立了罕见病药物、儿童药物、老年药物研究的特色平台;还进行着戒毒药物、职业病(尘肺)及PM2.5防治药物研究;为提高仿制药质量牵头在全国调研,并与兄弟单位一起于2016年出版中国首部仿制药蓝皮书,形成年报系列,为国家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60年不忘初心,以维护人民健康为首要出发点,展示了药物所民族脊梁的责任担当。药物所研发的新药走进千家万户,为疾病救治带来实效,不断为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科学推动社会发展

建所之初,药物所就树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理念。药物所始终坚持以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重点,实现应用基础研究、新药开发、成果产业化紧密结合,探索新药创制的产学研之路。现拥有6家所属企业:北京协和药厂、北京协和制药二厂、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协和建昊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菜博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先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从新药发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中试放大,到产业化生产、市场销售的完整技术链条。

北京协和药厂、北京协和制药二厂依托药物所新药创制机制,成功转化多个国际首次上市的创新药和国内领先仿制的大品种。其中双环醇片(百赛诺)是我国首个上市的具有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一类化学新药。“国家一类抗肝炎新药双环醇的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双环醇片上市至今,取得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累累硕果:2016年9月在俄罗斯上市,至此已在多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册上市,为国产原研药品“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经验。

北京联馨药业的产品为国家保密品种“人工麝香”。麝香属珍稀中药材,用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但因长期猎麝取香,麝资源遭严重破坏。我国于2003年将麝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药源紧缺,严重影响中成药质量和用药安全。1972年,药物所牵头展开人工麝香研究,历经20多年成功实现规模化生产。1994年上市后,市场占有率超99%,从根本上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历史性难题,满足了临床需求,创造了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效益。“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药物所的企业还积极布局,规划绿色发展新蓝图。北京协和药厂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购置约200亩土地,在东区建设新厂并于2016年全面投产,2018年又完成药物所产学研基地新科研楼的建设;北京联馨药业也在大兴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并已于2015年投入使用。此外,北京协和药厂、北京协和制药二厂、北京联馨药业均在雄安外围沧州渤海新区建立新址,2018年底原料药先进制造生产基地部分竣工,又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药物所一直强调用科技成果服务全国,2011年以来,先后与25个省区市100多个单位建立横向联系,签订合同900余项,成功转让科技成果40余项,有效促进我国制药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不忘初心,探索中国药学之路

药物所组建之初的第一代研究员,也是中国药学体系奠基人。他们中,有第一代“海归”科学家梁晓天、黄量、周同惠、宋振玉,有老一辈科学家刘耕陶、于德泉、谢品曦、韩锐等。其中3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成为中国主稈院院士。并出现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先后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近百名。他们和同事们一起,组成了药物所不忘初心奋进前行的长征队伍。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生命科学日新月异,药物所审时度势启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原创性探索。2011年成立了“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得到明显加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之后的2011—2015五年里,又先后建立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涵盖新药研发到运用多个主要专业,日的是加速转化。至此,与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及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一起,一个从基础到运用的综合研究体系初具规模。

为了学科发展需要,药物所注重中国药学论坛的建设和国际化影响,编辑出版《药学学报》(中文刊)、《中国化学快报》(英文刊)、《亚洲天然产物研究》(英文刊)及《药学学报》英文刊(APSB)。其中,中文《药学学报》是2015年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的关键论文发表期刊(药学学报,1981年);三本英文期刊均为SCI收录期刊。APSB在2017年SCI影响因子6.014,进入全球药学学术期刊Q1区,在我国SCI收录药学期刊中位列榜首,逐步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药学杂志。

药物所以百年树人、面向未来的长远规划主持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药学研究生教学主要任务。2015年,以药物所、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所为核心,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药学院。2016年2月,药学院获批招收药学本科生。为鼓励青年学者成长,自2008年起,梁晓天、周同惠、黄量、于德泉、刘耕陶五位院士联合设立“梁周黄于刘青年科技奖暨青年优秀科学研究论文”评选.至今已颁发11届。评选将基础研究与运用前景相结合,前沿技术与经验智慧相结合,成为年轻人展示思想走向成熟的活跃学术论坛。协和药学学科作为一级重点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名列榜首。

老一辈药物所人淡薄名利,科学报国。他们以人民健康为己任,不浮不夸、不骄不躁、有坚守、有担当,研究出许多重要临床药物,保证了中国药物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同时,他们用自己的学识报效于国家的需求。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围首次申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亚运会,兴奋剂检测技术成为必需的科学支撑。在药物化学家周同惠院士带领下科研人员攻关克难,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任务,“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施”项目荣获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奠定了我国后来体育赛事兴奋剂检测的基础。

60年来,药物所在王敏、胡振凯、赵知中、张均田、王晓良、蒋建东历任所长的带领下,养成了宁静致远的文化氛围,追求真理的独立品格,在传承和开拓中探索中国药学发展道路。

60载风雨兼程,药物所几代人筚路蓝缕,心中始终蕴藏着博大、浓厚的家国情怀。新的起点,他们将继续以“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为指引,不忘为人民谋取健康福祉的初心,勤奋钻研、刻苦攻关,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蓝图于胸,推进“大健康战略”实施,实现“健康中国”宏伟计划,为增强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新药药学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