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浪英,刘晓艳,张治草,陈 州,程应东
创伤性肠破裂(TIR)为暴力撞击腹部导致的腹部脏器损伤,患者多病情危重,进展迅速,若不能获得及时有效治疗,常易危及患者生命[1]。肠修补术可快速修补TIR,挽救患者生命。资料显示,因肠道损伤严重,开腹肠修补术尽管可使肠道获得修复,但短期内难以改善肠道功能,不但难以有效补充创伤及手术导致的体液丢失,还易引发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紊乱,影响患者康复[2]。研究证明,肠内营养可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纠正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失衡,但对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尚存在争议[3]。2015年1月—2019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将早期肠内营养(EEN)应用于TIR患者,以评价其TIR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满意。
2015年1月—2019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肠修补术的TIR患者3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35~71岁,平均58.73岁;损伤部位:小肠破裂26例,十二指肠破裂4例,结肠破裂8例;开放性损伤20例,闭合性损伤18例;致伤机制:道路交通伤22例,坠落伤12例,暴力击打伤3例,刀刺伤1例;BMI 21.89~27.95kg/m2,平均24.67kg/m2。纳入标准:经影像学诊断为TIR患者;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肠功能障碍史患者;严重营养不良者;免疫机制异常者;免疫性疾病者;合并其他重大损伤者;手术不耐受者;腹部手术史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重症内科疾病者;依从性差者。依据术后营养方式将38例患者分为EEN组(n=20)与DEN组(n=18),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肠修补术。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分别作出观察孔及主副操作孔,置入腹腔镜认真探查腹腔,以吸引器吸除腹腔脓液,认真探查肠破裂位,发现肠破裂位后切除周围坏死组织,以可吸收线行间断全层缝合,浆肌层缝合包埋。缓缓挤压肠管,观察修补位是否存在渗漏。术毕常规处理。两组患者均同期行肠修补术,左半结肠破裂患者行同期肠造口术。两组均给予肠外营养,术后24h,两组均经上腔静脉置管,并滴入克林维注射液(葡萄糖30%、氨基酸15%、脂肪乳20%),按照患者实际调整剂量,滴入最大剂量≤40mL/(kg·d)。在肠外营养基础上,EEN组于术后48h给予肠内营养,DEN组于术后5d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以肠内营养输入泵输入佳维体肠内营养混悬液,速度由慢至快,患者适应后维持速度为100~125mL/h。两组在患者急诊收治、手术治疗及肠内外营养操作中均为同一团队,并严格按照相同规范进行。
观察两组术后1、7d血清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D-乳酸(D-LA)、降钙素原(PCT)等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血清TF、PA、AlB等以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免疫指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LA以酶比色法检测;PCT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上述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术后1d,两组TF、PA、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TF、PA、ALB均较术后1d降低,EEN组TF、PA、ALB均高于DEN组(P<0.05)。见表2。
术后1d,两组D-LA、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D-LA、PCT均较术后1d降低,EEN组D-LA、PCT均小于DEN组(P<0.05)。见表3。
术后1d,两组CD3+、CD4+、CD8+、CD4+/CD8+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CD3+、CD4+、CD8+、CD4+/CD8+等均较术后1d降低,EEN组CD3+、CD4+、CD8+、CD4+/CD8+等均高于DEN组(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与术后1d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与术后1d比较:*P<0.05
表4 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与术后1d比较:*P<0.05
肠道损伤常易引发严重的肠道功能损伤及内容物外溢[4]。肠修补术尽管可及时修补肠道损伤,但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肠道功能,致使患者出现营养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低下等现象[5]。腹腔清洗可充分清理外溢内容物,缓解肠道损伤,但因大量毒素被吸收,肠修补术后仍可发生程度不同的炎性反应,或者引发炎性递质级联反应,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加肠壁通透性,甚至导致肠道功能衰竭[6]。TIF及手术应激可加重肠道局部血供不足,导致肠道发生缺血性损伤。TIF及手术创伤还可导致肠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致使生成大量羟自由基、过氧化氢,进而加重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7]。术后严格禁食常易肠道功能失常,肠黏膜萎缩,促进肠黏膜损伤,甚至导致肠功能衰竭[8]。此外,强烈的应激反应可引发肠道菌群失衡,诱发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失衡[9]。
研究证明,营养支持可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纠正负氮平衡,改善免疫,维持正常新陈代谢[10]。肠外营养尽管可达到上述目的,但长期肠外营养可导致医源性肠饥饿,肠黏膜萎缩,肠蠕动逐渐减弱,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11]。肠内营养可经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促进肠道蠕动及消化液、胃肠道激素的正常分泌,改善肠道血供,缓解炎性反应,避免细菌易位,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改善机体免疫,减少术后并发症[12]。营养制剂中的纤维素可刺激肠道蠕动,诱导肠黏膜细胞增殖,促进已损伤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修复[13]。尽管肠内营养更有助于TIF患者的术后康复,但部分研究认为,EEN可促进肠蠕动,加重肠功能损伤,诱发非闭塞性肠坏死[14]。近年来研究证明,除部分未控制休克、酸中毒、低氧血症等可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情况外,即便喂养不耐受患者也多可给予EEN[15]。在本研究中,EEN组术后7d营养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细胞免疫等指标均优于DEN组,提示与DEN相比较,EEN应用于TIF肠修补术后患者更具优势。
尽管ENN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但为提高EEN耐受性,需采取下列措施[16]:制定循证EEN方案;以喂养泵持续输注;将床头抬高45°;控制腹压;应用通便药物或(和)促动力药物;禁止使用损伤肠动力药物。此外,在EEN 期间,还要加强对胃肠道及腹部症状的监测,若患者出现腹内压升高、肠系膜缺血等新发症状,需视患者情况及时停止EEN[17]。
总之,EEN可为TIR手术患者提供充足营养,改善TIF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TIF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