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凡 周 翊
(云南省普洱市环境监测站,云南 普洱 665000)
环境空气是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通过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可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是指以GB3095-2012为依据,对某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情况判断、变化趋势分析和空气质量优劣相互比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是指针对城市建成区方位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进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就需要有评价的范围和评价的项目评价的范围,包括点位、城市及区域,根据评价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单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评价的项目分为基本评价项目和其他评价项目两类。本次分析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为主,评价项目为基本评价项目。评价的项目是: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入肺颗粒物(PM2.5)。通过与同期评价的项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同期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为今后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普洱市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属低纬高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我市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规律为:一是南部城区站点受东南方向及西南方向污染物的影响,北部城区站点受西南方向及西北方向污染物的影响;二是风力较弱时两站点PM10、PM2.5浓度开始升高;三是臭氧受相对湿度及气温的影响较大。根据监测点位2015年监测数据反映普洱市1~5月期间气温于9:00时升高相对湿度开始下降,臭氧浓度逐步升高;于21:00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加臭氧浓度逐步下降;通过图表进行同期评价项目的对比分析。普洱市空气污染指数日报统计表如表1、表2所示,对比趋势如图1~图5所示。
通过统计表1、表2反映出我市2015年1~5月同比2014年1~5月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减少67 d、良级天数增加53 d,出现轻度污染11 d、中度污染1 d、重度污染1 d。2014年主要污染物为PM10,占比达到37.1%;2015年首要污染物由2014年的单一污染物变化达到四个污染物,分别是:SO2、PM2.5、PM10、O3-8 h。
为体现普洱市今年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进行了2014年、2015年1~5月SO2、NO2、PM10评价项目同期对比趋势及O3、PM2.5变化趋势统计。
表1 普洱市空气污染指数日报统计表
表2 普洱市首要污染物情况统计表
通过图1统计出我市2015年1~5月SO2与2014年同期有所上升但总体变化趋势略小。通过图2统计分析出我市2015年1~5月NO2与去年同期变化趋势较明显,特别是进入4月变化平稳。根据普洱市产业结构及城市建设规划的特点导致其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柴油类机动车及施工设备的大量使用。通过图3统计分析出普洱市2015年1~5月PM10与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1~3月变化趋势大,总体变化趋势略小,这两年出现最大峰值与最低峰值呈正相关趋势。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一是工地施工扬尘、建筑材料管理不规范、降尘措施缺失;二是春耕播种时有露天秸秆焚烧的农耕习惯。通过图4统计分析出普洱市今年1~5月空气质量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交总体有所上升;其上升峰值主要集中在1月28日~3月24日;2015年较2014年出现最高峰值呈反比关系。图5所示评价项目中O3-8 h、PM2.5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呈正相关趋势。其两个评价项目对普洱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有一定的下降影响,由于O3、PM2.5受环境变化影响大,导致普洱市1月、3月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
图1 SO2对比趋势图
图2 NO2对比趋势图
图3 PM10对比趋势图
图4 2014年、2015年1~5月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对比趋势图
图5 2015年1~5月O3-08 h、PM2.5变化趋势
出现污染的主要诱因是:受普洱城区项目建设施工、交通运输、区域焚烧、天气干燥、风力较弱等因素影响,两个站点分别位于普洱市南部区及北部区,容易受到南北两区之间城区项目建设施工及建筑原料扬尘、交通运输扬尘、区域焚烧烟尘的影响。
3.1.1 建议
为减少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建议组建城市预警预报网络、建立各部门之间数据联动共享平台、加强区域环境管理与宣传。
3.1.2 措施
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建议施工作业单位对建设工地进行洒水降尘、对施工原料堆放点、按照建设部门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减少扬尘污染;
二是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从事渣土运输及堆放单位的运输工具封闭管理、对进出场地的运输设备进行清洁管理,控制渣土堆放、保持场地清洁减少扬尘污染;
三是建议环卫部门对城区各主要交通干道进行洒水降尘;
四是建议相关部门禁止露天焚烧,减少烟尘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
通过分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对比变化分析可提高今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预警预报的工作效率,提高城市居民环境质量,提高环境管理效率;为城市管理者进行提前预防对环境污染防范有针对性,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