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角度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研究
——以太仓市浏河镇为例

2019-03-23 04:33:56
智能城市 2019年3期
关键词:镇域江南水乡镇区

冀 辉

(太仓市浏河镇建设管理所,江苏 太仓 215400)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关注及重视程度逐年增加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文化自信”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要求,表明目前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历史文化保护面临社会经济、物质空间、保护制度及文化传承等现实保护与发展的困境。

历史文化名镇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此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其呈现的是城镇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成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聚居形式。对兼具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重点镇双重身份的浏河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对其他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具有较大的借鉴指导意义。

1 浏河镇历史文化特征

浏河镇,隋唐时为苏州通海门户,北宋时形成集市,元明时称刘家港,因海运兴盛而享有“六国码头”“东方大港”的美誉江海文化浏河以江尾海头的独特区位条件为基础,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繁荣发展的商贸文化、妈祖文化、远洋文化,共同构成浏河最为代表性的江海文化。

1.1 水乡文化

浏河同时地处苏沪之间,水网交错的平原地形决定了浏河因循地势、傍水而居、依水而建的空间格局,古镇以澛漕河为纽带,呈鱼骨状,以河西街、中心街为空间主轴,街、巷、弄分级递进,交通空间以桥、码头为特征,形成典型的江南水乡空间特征。

1.2 军事文化

浏河地处长江入海口,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江防和海防要塞,历代均是抗匪抗倭前沿。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浏河仍是大上海的后方基地,在此部署了军事防御设施,至今仍有碉堡群等设施遗存。浏河从古至今在抗金、抗倭、抗海盗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军事职能。

1.3 名人文化

浏河也是人文荟萃之邦,从古至今诞生和孕育了众多名人泰斗,是娄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诗歌、民间文学、书画、戏剧、曲艺、舞蹈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

2 浏河镇历史文化价值

2.1 历史价值

浏河港地处娄江入海口,依托区位优势,元明清三代集海漕贸易、远洋贸易、运河漕运转口贸易、长江港埠贸易等于一体,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远洋港口重镇。

2.2 科学价值

自然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是刘河港产生的首要条件。同时,浏河市镇的缘起和兴盛又与水利条件的变化密切相连,是古人善于治水理水的结果。浏河市镇因港而生、因港而兴,是自然与人力交互作用形成的良港重镇。

2.3 空间特色

港镇合一,兼具江南水乡和港埠重镇的空间特色。浏河港区港镇合一,港口的核心即为市镇。其核心区总体形成以澛漕口的天妃宫为中心,依托“娄江-澛漕河”丁字型水系为骨架的结构,“河-街-巷”的空间关系完整清晰,水街相依的空间格局自明清以来保存完好,兼具江南水乡和港埠重镇的空间特色。

2.4 文化特色

本土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浏河包容多元、勇于创新的人文品质,是娄东文化的典型代表。

浏河对外经济交往密切,对内经济辐射深远,在开放繁荣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来自各地的商队均汇聚于此。

3 浏河镇历史文化保护

3.1 保护原则

3.1.1 保护历史遗存真实性原则

切实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本体及其背景环境,反映真实历史信息;整理、挖掘和保护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古镇丰富的文化内涵。

3.1.2 保护历史环境整体性原则强调历史文化遗存及其所依托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古镇整体格局、风貌和空间尺度,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完整性。尤其要保护古镇的历史水系和人文意境,保留城镇发展的历史记忆。

3.1.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原则

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加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城镇功能的有机整合,提升古镇活力,保持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3.2 保护框架

实行分层次与分级保护,建立镇域、历史镇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遗存四个保护层次;划定历史镇区范围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并分别制定不同的保护要求。

3.3 浏河镇域历史文化保护

3.3.1 总体保护策略

全面梳理镇域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遗存本体及其周边环境要素。

协调历史镇区和镇域范围内其他地区的功能关系,在镇域范围内协调与古镇保护相关的用地、人口和基础设施等。保护镇域范围内自然生态环境和风土景观不受破坏,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控制产业污染。

3.3.2 自然生态格局保护

地形地貌对城镇空间结构起到决定性作用,因循地势,是中国古代传统市镇营建的基本原则。浏河地处水网发达的江南水乡平原地区,“十里一浦、七里一溏”的地形地貌一直延续到今天,傍水而居、依水而建是镇域范围内村落分布的共同特点。

(1)对江南水乡生态格局的保护。包括水乡平原的地形地貌、农田郊野景观以及纵横交错的自然水系,尤其是对老浏河,也就是对古代娄江这一重要历史水系的保护。

(2)保护与水乡格局密不可分的建筑和构筑物。保护以水系为依托的江南水乡村落格局,包括对水系相关的建筑、桥梁、驳岸、埠头等历史构筑物的保护。

3.4 浏河历史镇区保护

历史镇区范围以老浏河与澛漕河及沿河民居为核心的“丁”字型区域,总面积16.9 hm2。历史镇区内主要街巷、水系分别如表1、表2所示。

3.4.1 功能发展定位

以老浏河-澛漕河的“丁字形”历史空间结构保护为基础,延续江南水乡风貌,彰显古代浏河远洋港口、娄东重镇、人文荟萃的多元文化特色,成为集中展现地域历史文化风貌的集居住、文化、游憩、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区域。

3.4.2 空间格局保护

保护历史镇区以天妃宫为核心、以老浏河、澛漕河为纽带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历史街巷、历史节点以及历史水系等。

表1 历史镇区内主要街巷保护列表

表2 历史镇区主要历史水系保护列表

3.5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浏河镇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遗存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历史镇区的核心空间,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为:多元文化价值的人文展示街道、典型明清水乡风貌的休闲旅游街区、浓郁市井生活氛围的传统民俗街市。主要保护“一河两街”历史格局,延续鱼骨状空间结构体系。结合河埠码头、古桥、古井、古树等环境要素形成开放空间,增加绿化及游憩设施。

4 结语

历史文化名镇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对其进行真实而完整地传承。从宏观上统一认识到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是一项持续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保护的目的在于发展,必须有条件有规划地进行开发。

猜你喜欢
镇域江南水乡镇区
大足区:“镇域联营”发展集体经济
当代党员(2024年8期)2024-04-30 06:17:19
《江南水乡》
文化产业(2023年17期)2023-06-26 01:03:33
深入推进质量强镇建设 打造镇域经济新名片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民族文汇(2021年5期)2021-12-13 16:36:06
江南水乡
基于镇域尺度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分布特征
河南科学(2020年3期)2020-06-02 08:30:30
好一个江南水乡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水能经济(2017年8期)2017-10-19 18:10:32
家在江南水乡
黄河之声(2017年9期)2017-07-31 1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