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斌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东煤炭地质局勘查院,广东 510440)
准南煤田从东向西划为吉木萨尔水西沟矿区、阜康矿区、乌鲁木齐矿区、玛纳斯矿区、四棵树矿区。据《新疆地区煤层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准南煤田煤层气潜在资源总量为0.95×1012m3。
准南煤田大地构造位于一级构造单元天山~兴蒙褶皱系下的二级构造单元-天山褶皱带北部中央部位。该褶皱带北以准噶尔坳陷接壤,南以博罗科努~阿其库都克超岩石圈断裂为界,呈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200km。其断裂主要为压性,褶皱均以复背斜形式展现,东部构造形迹呈波浪起伏。区域构造包括天山褶皱带两个次一级构造,即三级构造单元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及伊连哈比尔尕复背斜。盆地基底形态具有隆凹相间、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
准南煤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八道湾组西山窑组,阜康大黄山、水磨河和大浦沟煤层主要赋存于八道湾组,其余矿区主要煤层赋存于西山窑组。
八道湾组地层厚度约245~1030m,含煤2~33层,单层可采厚度一般为2~69.8m,煤层总厚度最大可达100m左右(甘河子-大黄山一带)。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局部为复杂结构,含夹矸为0~8层,一般为炭质泥岩、粉砂岩。煤层属稳定到较稳定煤层,局部为不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变质阶段Ⅰ~Ⅱ级,以长焰煤和弱粘煤为主,局部地区(甘河子-大黄山一带)为气煤和1/3焦煤。
西山窑组地层厚度约140~1000m,含煤4~56层,单层可采厚度一般为8.5~60m,煤层总厚度最大可达184m左右(乌鲁木齐七道湾煤矿)。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局部复杂。煤层顶底板岩性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细砂岩。变质阶段Ⅰ~Ⅱ级,以长焰煤和弱粘煤为主。
准南煤田各矿区煤层赋存普遍具有大倾角、多煤层、厚煤层特点,部分矿区浅部火烧发育。以阜康矿区为例,矿区位于准噶尔坳陷区以南的黄山-二工河向斜北翼,总体上构造为地层南倾的单斜构造,走向为近东西向,地层倾角30°~58°,平均为46°。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含煤11层,主要可采煤层4层,分别为39、41、42和44号煤层,煤层平均总厚分别为13.4、7.7、17.8和18.2m,煤层平均间距15~50m。
阜康矿区主要煤层因自燃严重,地表上在示范区北部形成了一条近东西向的烧变岩带。据钻探验证和磁法勘探的结果,区内煤层自燃形成的烧变岩深度大部地段在垂深200~550m左右,最大垂深700m左右。
(1)煤岩特征
物理性质与宏观煤岩组成:整个煤田物理性质相近,颜色均为黑色,条痕为黑褐色;结构多为均一状、条带状或线理状,煤田中部见有叶片状和透镜状;沥青光泽、油脂光泽和弱玻璃体光泽;大多数节理发育,常见黄铁矿和方解石填充于裂隙之中;断口多样:东部常是平坦状和参差状,偶见眼球状;中部为平坦状、参差状和锯齿状较多;西部以贝壳状和平坦状为主。八道湾组煤层以光亮型为主,半亮型次之;西山窑组煤层以半亮型为主,光亮型次之。
显微组分:除头屯河一带西山窑组下部煤层外,准南煤田煤层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分占绝大多数,在65%以上。镜质组中多以无结构镜质体中的基质镜质体为主。
(2)煤质特征
准南煤田八道湾组煤层RO值在0.55%~0.84%之间,西山窑组煤层RO值在0.41%~0.78%之间。平面上,东部、乌鲁木齐矿区RO值较高,向西有变小的趋势;垂向上,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RO值有增大的趋势。准南煤田各矿区煤类主要为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局部变质程度稍高, 为气煤和1/3焦煤 (甘河子-大黄山一带)。
以往井下观测发现,霍尔果斯河-三屯河区段的呼图壁矿区以原生结构煤层为主,三屯河-乌鲁木齐河区段的硫磺沟煤矿为原生结构煤层,乌鲁木齐河-四工河区段的六道湾煤矿为碎裂结构-糜棱结构,大黄山煤矿区以碎裂结构-糜棱结构煤层为主。
根据收集的以往宏观裂隙观测样品资料可知,八道湾组煤层裂隙比西山窑组煤层裂隙发育,长度和高度大,而且频率高,见表1。
本区煤层裂隙相对发育,表现在裂隙横向上延伸远,纵向上切穿煤层高度大。一般都有两组相互垂直或近似于垂直的裂隙发育,长度可达几十厘米,高度也可达到几厘米或几十厘米。部分构造煤为碎裂结构,裂隙发育,裂隙未被矿物质充填,所以说裂隙是开放性的,增加了煤层的渗透性,如大浦沟煤矿,煤体结构多为碎裂结构,煤矿构造断裂发育,正断层比比皆是;另一部分构造煤受强烈构造挤压,地层发生褶皱,煤层成陡立状,严重揉皱为糜棱结构,如大黄山煤矿。
在以往煤层气勘探工作中,对主要目的煤层进行采样测试显示, 煤层样品的比表面积为1.44 m2/g~1.78m2/g ,总孔体积为0.46 m2/g~0.59cm3/g,平均孔直径108.8 nm~158.8nm,一般光亮煤、半亮煤的孔容大于半暗煤。
对准南煤田部分矿区样品进行压汞实验以测定孔隙结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煤的孔容在0.043~0.145cm3/g之间,煤的孔隙结构为裂隙-孔隙型、孔隙型。吸附表面积的微孔占总孔隙的44.2%,吸附能力较强。
表1 煤的裂隙观测结果表
从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吸附性能阜康矿区八道湾组煤层最好,河东矿区次之;开采性能河东矿区最好,阜康矿区次之(表2)。
煤层气含气量评述采用近几年来各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数据。
(1)霍尔果斯河-三屯河区段
据在此区域施工的煤层气生产试验井-昌试1井和昌试2井,对侏罗系西山窑组主力煤层进行了测试,昌试1井主要煤层含气量3.4~4.9m3/t,平均3.7m3/t,气测全烃值为2.2%~6.1%;昌试2井主要煤层含气量5.0~5.1m3/t,平均5.06m3/t,气测全烃值为3.9%~9.3%。
(2)乌鲁木齐河-四工河区段
乌鲁木齐河东矿区气含量资料较丰富,煤层含气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且相关性很好,煤层埋深是影响含气量的主控因素。
主力煤层42-43号煤层空气干燥基含气量1.4~15.5m3/t,平均8.4m3/t;45号煤层空气干燥基含气量1.8~13.5m3/t,平均6.8m3/t。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平面上西部含气量高,东部含气量低的特征(表3)。
表3 河东主力煤层煤层气成分测试结果表
表4 阜康矿区主力煤层含气量拟合表
(3)四工河-大黄山区段
近年来,阜康矿区先后进行了参数井、小井网和示范工程施工,对侏罗系八道湾组主要煤层煤层进行了含气量测试,获得较好的成果。 根据测井资料、煤炭简易瓦斯数据以及矿区煤层气采样测试数据,将采样测试数据与煤层灰分、伽马、密度和埋深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阜康矿区煤层含气量主要受深度影响,随着深度增加煤层含气量不断增加,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含气量增加的梯度变缓(表4)。
(4)吉木萨尔水西沟煤矿区
水西沟矿区煤类主要为41CY,据水西沟矿区施工煤层气参数井采样测试结果,主要煤层含气量平均为3.77~5.51 m3/t。
准南煤田阜康矿区和乌鲁木齐河东矿区施工了煤层气生产井,据采样测试成果显示,阜康矿区主力煤层CH4含量平均为77.24%~87.39%,井口气CH4含量平均为77.24%;河东矿区主力煤层CH4含量平均为59.95%~74.12%,井口气CH4含量平均为64.81%~82.46%。
图1 河东矿区WS-1、WS-2井井口气成分对比图
在煤层气排采阶段,阜康矿区井口气成分一直比较稳定。而河东矿区随着排采工作的进行,CH4含量逐渐降低,CO2含量逐步升高(图1)。说明CH4先于CO2产出,CO2的吸附性强于CH4。随着排采的进行,CH4浓度的降低幅度和CO2浓度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前期,推测排采稳定后该区CH4含量最低值可能在60%左右,CO2含量最高值可能在30%左右(表5)。
表5 主要矿区主力煤层气成分测试成果表
煤储层压力是指煤层孔隙-裂隙空间中的流体(包括气体和水)压力,表示地层能量的大小,对煤层气含量、气体赋存状态起着重要作用,对煤层气的储集和产出速率亦有很大影响。储层压力越高、临界解吸压力越大、有效地应力越小,煤层气的解吸-扩散-渗流过程进行得越彻底,表现为采收率增大,气井产能增大。现实中,受煤层埋藏深度、地应力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原始煤储层压力差别较大。一般用压力梯度去衡量储层压力的大小,准南煤田煤层气井储层压力测试显示,储层压力梯度一般为0.76~0.98 MPa/100m,表明各矿区储层多为低压储层,局部为正常压力储层。
目前,获得煤储层渗透率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注入/压降试井试验获得。阜康矿区主要煤层渗透率普遍在0.0045~0.35mD之间,FC-1井42号煤层测试结果为7.30mD,FS-24井39号煤层测试结果为4.23mD;河东矿区主要煤层渗透率普遍在0.003~0.14mD之间,WC-1井41、43、45号煤层测试结果分别为13.48mD、2.81mD、2.86mD。
赵庆波(1999)根据渗透率的不同,对煤储层渗透性划分如下:高渗(大于5mD)、较高渗(0.5~5mD)、中渗(0.1~0.5mD)、低渗(小于0.1mD)。据此标准,准南煤田主要矿区主力煤层普遍为低-中等渗透性,局部为较高-高渗透性。
煤储层的渗透率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据试验研究,高压阶段,随着压力下降,渗透率降低;当压力降到一定程度时,煤层解吸气量增加,煤层基质收缩率增大,煤层渗透率开始升高,因此,排采过程中,如果在工程措施、排采制度等方面恰当的情况下,随着煤储层压力不断下降,煤层气不断产出,其渗透率会不断变好。
准南煤田煤层顶底板岩性组合多为以下几种:砂岩、粉砂岩、泥岩等。从封闭性能上,粒度越细,封闭性越好。
按照岩性粒度大小及其对气体的封闭能力,把煤层顶底板岩性组合划分为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准南煤田主要矿区主力煤层的顶底板岩性按粗碎屑岩、细碎屑岩统计结果见图2、图3。
图2 准南煤田各区煤层顶板岩性比例示意图
图3 准南煤田各区煤层底板岩性比例示意图
全区顶板为细碎屑岩类的煤层比例在62%以上,其中以水西沟矿区最高,可达91%;全区底板为细碎屑岩类的煤层比例在75%以上,其中以乌鲁木齐河-四工河最高达到100%。
从顶底板岩性分析,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但是准备煤田地层倾角大,浅部煤层火烧严重,又不利于煤层气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