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华
(上海市肺科医院药科 上海 200433)
非小细胞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其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慢,转移发生晚的特点,临床上常发现于中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临床研究表明,中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EGFR突变阳性率较高,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靶向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1],但也发现了一定程度的耐药反应,为分析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耐药情况,特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非小细胞癌晚期患者60人作为受试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分析其耐药性出现时间及病灶进展部位,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EGFR阳性的非小细胞癌晚期患者60人作为受试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区间42岁~71岁,平均(56.2±1.7)岁,所有受试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已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选受试患者均经组织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癌;②所选收拾患者均经基因检测确定EGFR突变阳性;③所选收拾患者均未经过其他肿瘤治疗。
1.2.2 排除标准 ①非自愿参与临床分析的患者;②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重度高血压的患者;③有心血管疾病或病灶压迫主干血管的患者;④生存期低于三个月的患者[2]。
吉非替尼250mg/d口服给药,直至出现耐药性后出组。
对所有受试者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复查,经主管医师认定出现耐药性后出组,以出组时间为耐药性出现时间,记录耐药性出现后新发病灶位置。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受试者耐药出现时间7~63个月不等,中位耐药时间17个月,见表1。
表1 受试者耐药出现时间统计(n=60)
受试者耐药性出现后胸腔复发进展46例,占比76.7%;颅内转移进展21例,占比35.0%;腹腔转移进展17例,占比28.3%;骨转移进展7例,占比11.7%;远处淋巴结转移进展4例,占比6.7%。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术后脊髓空洞改善情况对比
吉非替尼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与表皮生长因子结合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血管的发生以及肿瘤的发展,对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3]。其耐药性出现时间以及病灶进展部位呈现出多样化与差异化的特征,为观察患者耐药情况,建议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复查,以便更好地掌握患者的肿瘤发展,更正用药方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