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妙言
学校: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我尊敬着、景仰着、憧憬着,深爱着一位姑娘。
她美丽、纯洁、善良、坚强……
我愿意,而她也值得,让我将一切美好的形容词都堆砌在她身上。
我知道她,我渴盼了解她,尽管我从未与她见面,并且无比清楚以后也不可能,可我总是觉得她优美的嘴唇开合着,像在向我诉说着圣洁,她用坚毅却温柔的目光从遥远时光之外与我相望。
她美好得像是一位圣女。
不,毫无疑问,当之无愧,她就是位圣女。
尽管她并不能像《圣经》中的玛尔达般用神赐予的力量感化巨龙,但她拯救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她扭转了那场惨烈的战争,若没有她的存在,可能法国大革命要往后推几百年。历史证明了她的正确,史书赞扬她的无畏,直至几百年后的人们都还在传颂她的圣洁。在她的雕像下,在油画前伫立,在她严厉又温和的目光下我无所遁形。
她就是Jeanne d’A rc(法语),1412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叫“栋雷米”的小村庄。这位从未见识过外界的村姑,17岁之前是默默无闻的,以至于当16岁的她宣称被神使召唤要拯救国家时,她受到的是所有人的鄙夷嘲讽。然而这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并未气馁,在后一年的1月,她与所有获得神旨的人们一起奔赴了她光辉却短暂的命运——于是,“圣女贞德”“自由女神”诞生了。
我并不愿多谈她在军事上获得的成就,当然这已经足够令人景仰。毋庸置疑,她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甚至战士,她在战场上如有神助。她的作风大胆且毫不犹豫,体现了这位圣女强硬坚决的性情——她根本不同意只做一个喊喊口号的吉祥物,而是挥舞圣旗奔赴前线来指挥作战。
我曾细细描摹过油画上圣女的五官与轮廓。她没有圣母玛丽亚那柔美爱怜的线条和姿态,看起来更利落英气,这是她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而剪成的短发,使她看起来越发刚强。那是铁血军人的挺拔姿态,那是不屈灵魂的高贵自尊。但这并不妨碍我想象她柔和下来的模样——我毫不怀疑她在念颂《圣经》时的专注静默,在为将死敌人做告解时的悲伤沉重。那是纯洁灵魂吟唱的圣歌,是战后重焕生机的绿地上头一株绽放的花。
高洁的圣女不得不习惯了战争。硝烟与鲜血浸染了本来只有主的世界,她的双手不可避免地沾上了污秽。眼前见惯死亡,但她仍然仁慈宽容,对一切充满希望与信心;她呼喊着“为了法兰西,我将视死如归”,同时也真正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
她在17岁奔赴命运,度过了荣耀的一年岁月,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受尽了折辱。圣女被俘于贡比涅,而她所效奉的君主却拒绝了为她支付赎金——这笔钱或许价格高昂但绝对算不上天价。于是,她被交给了与法国交战的英格兰人。圣女落在了敌人手上。英格兰人憎恶着圣女,却又害怕主会为他们如此对待一位真正的圣女而发怒,所以这些丑陋的贵族逼迫神职人员去审判贞德,企图证明她与她的神谕都是虚构,企图摧毁她的信仰。
但这位出身于村庄的18岁女孩却口若悬河地驳斥了他们。她的辩才无比精彩,她的信仰坚不可摧,当牧师询问她“你是否得到主的恩赐”时,她完美地用一句“若主未赐予我,我便祈祷;若主赐予我,我亦祈祷”狠狠反击了这个双向陷阱;她的胸怀宽宏,她的灵魂纯洁,当她听见牧师讽刺那位抛弃了她的君主时,圣女愤怒地吼叫着“别说他!要说说我!”而她在困境中仍发着光的特质也成功感化了无数人——事实上,有许多英格兰人都呼吁着释放这位圣女。
她如此坚毅,没有什么能摧垮她,直到最后她都千方百计地想要逃出去,为此不惜从70英尺高塔上跳下——可她还是没能逃过。每次一想到这,我就愤怒得不可自抑地颤抖,悲伤得情不自禁地落泪。
圣女贞德还是死去了,被污蔑成魔女,活生生烧死在火刑架上——她的敌人甚至特意安排给她最痛苦的死法。
圣女死去了,她死在了不比我大几岁的年纪,像颗划过天空的流星。可我至今都在怀念她,还有无数人在怀念她,处死后二十年她终于被平反,五百年后又被教廷正式册封她为圣女——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这位救国的圣少女。她在我的想象中像一位母亲,温柔却不失严厉,又像一位姐姐,会告诉我一些我应该懂得的美德。但无论如何,她都是一位领导者,她绝不会告诉我“你必须做什么”,而是用她特有的那种钢铁般的目光注视着我,在前方回首。
她是标杆,有所有我憧憬的,需求的美德。我永远达不到她的高度,所以我将永远追寻。总有一天,我要去一趟法国,去趟奥尔良,在她的塑像前,在塞纳河边上——她的骨灰撒在此处,说一声:“你与我想的一样。”
我此世最圣洁的圣少女,我崇敬的偶像,愿你永远邀翔蓝天,再不用跌落凡间。
点评:作者情感饱满,热烈地颂扬“偶像”的美德与事迹,彰显了不同凡响的思想高度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