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工智能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异化现象也随之出现,给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人类应该对人工智能异化进行哲学的反思,探寻消除人工智能异化的途径,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人工智能异化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异化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人工智能迅速崛起,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迅速拓展,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门新兴技术,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事件。
1 人工智能的含义及发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涵盖了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等多方面的内容。通常人工智能按水平高低被分为三类:类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它们仅仅是用于处理单一的具体类问题而存在,大多都是统计数据,以此从中归纳出模型,其发展还没有达到模拟人脑思维的程度;强人工智能,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和人类相媲美,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胜任。在超人工智能阶段,其计算和思维能力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和认知范围,人工智能将打破人脑受到的维度限制,人工智能将形成一个新的社会。
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人工智能的直接起源是图灵的机器智能思想,而人工智能真正的发展起点是在1956年,其具体概念是在美国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中被提出的,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人工智能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启发式思维和运用领域知识,相继出现了一批显著的成果,编写了包括能证明平面几何定理和与国际象棋大师下棋的计算机程序。但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人工智能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个时期的研究内容是仿照人类的学习过程,并采用逻辑结构作为机器的内部描述,让机器能够采用符号来描述概念并提出关于学习概念的各种假设,可当时的计算机性能和技术尚不具备做出如此巨大的数据库以及让一个程序拥有如此丰富的信息。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机器的研究在大量的实践应用中回到人们的视线,人工智能开始重拾复兴。在一系列的探索后,一批具有专家水平的程序系统问世。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延伸到了多个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人工智能的繁荣期是从1993年开始的,到如今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人工智能正深入到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之中,我们随处可见到人工智能产品,比如扫地机器人、无人点餐机、无人驾驶等等,在教育、医疗、金融、电商物流等众多领域也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影子,它已经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智能数据时代。
人工智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帮助人类创造了许多奇迹,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空前提高,以至于人类已经依赖人工智能并习惯生活在有人工智能的环境中,然而人工智能异化也日趋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探讨人工智能异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人工智能异化及其根源
2.1 人工智能异化的含义
人工智能异化是以异化为基础产生出来的。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具有脱离、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意思。在哲学史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的概念的是黑格尔,他强调“异化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与对立”,认为绝对精神作为主体异化为客体。马克思认为,“所谓异化,是指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用以表达主体向客体转化的关系。”可见,异化可以被理解为本身活动所创造出的东西即客体,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支配、压抑、制约作为主体自己的现象。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工具、新机器相继被发明出来并在人类生活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苹果在iPhone里添加了“Siri”这个人工智能助理,通过语音指令,你可以让它为你查天气、设闹钟,搜餐厅等。游客可以带着AI翻译机到国外旅游,翻译机能够实时准确地把用户的对话进行互相翻译,达到无障碍对话的程度。人脸识别也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内地乘坐火车飞机都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确认。然而,人工智能本身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它便利了人类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人工智能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它也反过来制约、统治着人类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人工智能异化。在异化状态下,人不再处于控制人工智能的主导地位,人工智能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反而成了统治人本身、威胁人类生存的异己力量,阻碍着人的发展。
2.2 人工智能异化的根源
人工智能发生异化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主体个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以及社会发展方面。
2.2.1 主体个人方面
人工智能异化在于应用的主体对人工智能的依赖性应用,在一些工作方面,它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已经远远超过人类,人类为了谋求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对人工智能产生了依赖性,并去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
2.2.2 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方面
人工智能本身就是利弊共存的一个整体,绝对是好的或绝对是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作为人的创造物的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人工智能有两面性,而不只是有利无害的,因此,即使人们按照良好的愿望去使用人工智能,其负面作用也会同时产生。著名科学家霍金指出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它要么是人类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一切技術都是有缺陷的,都可能对人类造成有形或无形的伤害,这跟人工智能由谁来使用,如何使用无关。如人工智能的进步,无人超市开业,从进门选购到支付,出门总时长相对于传统普通超市有了质的提升,大大缩短了消费者消耗在购物上所浪费的时间,也给予更舒适更方便的购物体验,但这种后果又引起了收营员和导购员的下岗。2016年AlphaGo击败了世界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人们在感叹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或许将来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人工智能将会导致人类的灭亡。就像药可以治病也会带来副作用,完全没有负效应的人工智能恐怕是没有的。
2.2.3 社会发展方面
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智能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工智能为人类所创造,是要为人们服务的,不同的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不同,所需要的科技服务也就不一样。现如今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对人工智能有需求,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希望国家发展得更快,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道:"主导AI的国家将会主导世界。"无可争议,人工智能将会在未来几年爆发,它将影响全球,可能它就是第4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个阶段里,其将成为各个国家争抢的战略制高点,谁优先掌握了人工智能技术,谁就能在生产率上领先一个等级,从而在短暂的竞赛中获取压倒对手一个数量级的优势。
3 人工智能异化的表现形式
3.1 人的异化
3.1.1 本质的异化
人的本质被异化,成为了抽象的人。人是不能用人工智能来把握的。因为人工智能是由人类研发像人一样拥有智能能力,它所追求是高效的工作,它不具有自主思维能力,而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思维。而现代语境下的人是被人工智能抽象化的人,导致了人的失落和被遗忘,人工智能将现实的“同类事物”集中起来,抽象出其“共性”,以达到这类事物的“规律性”认识,人的活动成为了与动物的求生本能相类似的活动,进而否定了人的本质,1997年的IBM计算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事实,也使人的尊严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
3.1.2 思维的异化
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把人工智能视为不可或缺的存在,并对人工智能抱有极大的期望,认为人工智能未来极有可能发展到超级人工智能阶段,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将由人工智能管理着。人工智能在当今社会能帮助人类解决多种问题,将来还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人工智能将无所不能,这种对人工智能能力的极端认可是人思维异化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对人工智能过分的崇拜和依赖,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考虑寻求人工智能的帮助,向人工智能寻求便捷。与此同时人类造就了人工智能,人类却反过来对人工智能有了敬畏之心,害怕在不久的将来会发明出和人类相仿,甚至是远胜于人的超级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担心人类给自己創造了一个对手,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敌人。
3.1.3 个性的异化
人是不同的“个性化”存在。人同于别人就在于有自己的个性,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却造成了人的“非个性化”,导致了人的个性的异化,致使人的“价值”和“意义”向度被忽视,使人成为了动物。当人把人工智能视为工具和手段的时候,人就会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人就成为人工智能的附属品,成为无个性的人,从而失去了人的自由。人工智能逐渐主导人的生活和意识,人们把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人的价值被边缘化,。在这种“人才观”的影响和要求下,教育也丧失了自己的使命而变得程序化起来,在这种“程序化”教育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是一种无个性的“机器人”,个人教育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不可重复的过程,然而在现代教育也在变得程序化起来,由于各类学校和大学过于拥挤,在许多方面人们必须放弃追求自由和个人待遇的欲望因而相反的情形就产生了,即人工智能的控制和随之而来的非个性化。
3.1.4 能力的异化
人工智能几乎可以帮人们做到一切,这也导致人类各种能力的弱化。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会弱化,人工智能可以记忆复杂步骤,人们就会对知识和事物缺乏深入的探究。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哲学思维能力的衰弱。人工智能能干人类能够干的事,处理各种不同的事情。人们可能渐渐忽略到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以及事物内部的本质。把这种特点概括起来只有两个名词:关联、本质。哲学正是人们探索诸多事物之间的关联以及这些事物背后本质而发展出来的一个学科,而关联意味着全面、联系的眼光,从整体出发看问题,本质则意味着好奇心和寻根究底的能力,这两点是哲学重要的两点特质,可以说在机器与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未来,是否拥有哲学思维将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必要条件,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其中也包括了拥有能够反思自我,探寻宇宙的哲学思维。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们对复杂事物不求甚解,不愿意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的作业,标准化的工种使人们缺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2 社会的异化
在现代每个国家都在运用科学技术促进本国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作为高尖端技术之一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是无可厚非的,人工智能诞生的初衷是作为人类工具的延长,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附庸和补充,但现在人工智能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互换,人工智能从作为社会进步的附庸慢慢地转换成了社会离不开它,社会的发展需要它,人工智能成为了社会发展必不可少之物。人工智能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社会的综合治理水平等各方面的建设影响力都是很大的,人工智能在全方位、深入地影响社会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当今的国家实力已经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高新技术或将重塑国家实力的变化,中国和美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早已开启了战略部署,其他国家也不甘示弱,英国政府就在2017年发布了有关人工智能的报告,指出要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适合发展和部署人工智能的国家。人工智能正在控制和制约着社会。
4 人工智能异化的反思
人工智能异化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哲学的反思,反思我们应该如何去消解人工智能的异化。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
4.1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了,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类本应该拥有自己的个性,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异化、工具化,为此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以人的价值理性为核心,关注人的情感、道德、生命、灵魂,引导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社会发展价值的同时,更多地去探寻自己本身的价值,更多地照顾自己的思想、精神和信仰,以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们如今对人工智能的崇拜和追求远远胜过对人自身价值的关注,并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消极方面的认识相当欠缺。人们应该知道要为更有质量、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活而活着,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现实世界、对人工智能的追求,而是应该不停地寻求着对于已有本我的无限超越,追求自身发展进步的不断突破,从而对人工智能所造成的“异化”进行消解和排斥,一旦人们领悟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就会有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在面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异化和控制的时候,就能自觉去克服。
4.2 明确人工智能发展标准
在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工智能是客体。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人丧失了主体地位,人受制于人工智能,被人工智能所控制。对人工智能的过依赖性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发展的标准应该如何衡量,是根据社会经济增长为标准还是以国家是否能在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为标准。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标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最终目的。我们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指对人来说,人是人自己的最高目的,人之所以去活动去实践,都是为了人自己,而不是为了人之外的东西。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关心人的本身,人工智能只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人的发展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作为一种为人类服务的技术,在其发展和运用中出现了异化。但我们必须在肯定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明确衡量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人工智能是为了人能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而产生的,由此把人工智能应用的负面效应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最终实现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M].科学出版社,于光远,2013
[2]张文涛.人工智能的唯物史观反思[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3]谢辰玮.探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传播,2017,9(21):117-118.
[4]王宇楼.人工智能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展望[J].科技展望,2016,26(22):299.
[5]倪晨旭.浅谈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70.
作者简介
刘潮欣,女,汉族,江西省萍乡市人,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