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方利益诉求的应用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策略研究

2019-03-22 02:16刘刚李双清
卷宗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校企

刘刚 李双清

摘 要:产教融合已成为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战略。通过对高校、政府、企业等相关利益者的现实分析,进而推导出基于多方利益诉求的应用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策略,即加强产教融合政策完善与改革;主动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改革。

关键词:多方利益诉求;应用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教多元融合的旅游酒店专业互动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应用型地方高校实施产教融合战略的意义

地方高校处于不同的经济区域或者不同的行政区划内,不同的应用型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战略时各有侧重,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重视。这要求地方高校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地方产业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以推动专业建设改革创新。

一方面,产教融合能够推进应用型地方高校的特色化发展。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发展要充分实现高校分类办学的内涵式发展,要充分体现高校办学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紧密结合当地市场发展状况,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契机,妥善处理好地方就业结构性问题,这就需要学校专业培养模式与市场发展相匹配,而产教融合的实施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另一方面,产教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在实施产教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将结合市场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需求为着力点,为市场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力资源。

2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策略的相关利益者分析

对于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策略的相关利益者分析,实质上是针对影响产教融合策略实施效果的人或群体展开分析,具体而言,这些相关利益者我们划分为政府、企业、学校等维度,他们通过产教融合策略的实施进而相互合作共同创新,使高校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呈现出“三螺旋”式的上升状态。

就政府而言,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引导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很多西方国家向实施产教融合政策的企业间接免除部分税收或者说是补偿企业在这过程中的培训成本、人力成本等,我们也可通过相关政策的颁布,有效促进产教融合的实施。

就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而言,按照波特的五力分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供应商、顾客、现有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的博弈,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环境而言还存在股东与员工的利益博弈,在实施产教融合策略中,我们要找到学校与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共鸣点。

就应用型高校的利益相关者而言,根据与地方高校的关系紧密联系度可以初步划分为高校教师、教辅管理人员、校友、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学生等。有学者按照对高校利益的影响度分为关键层、一般层,也有学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划分为契约型与公众型。这些类型的划分都影响着应用型高校的存在与发展,这些角色在高校的转型过程中充当着自己的作用。

就产教融合组织本身而言,它实际上是企业与学校的联合体,或许说这些利益代表方已经在前面有所提及,具体而言可以划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即参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方的老师、学生、管理者,也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即地方政府、社会公众、第三部门等。

3 基于多方利益诉求的应用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策略

一是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加强产教融合政策完善与改革。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在产教融合策略中应改善政府公共经费的投入方式,在高校教育的投入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以促进多元的社会投资。美国校企合作中,政府的拨款、捐款以及合同之和占总经费的5%,社区学院的教学收入有六种来源:学杂费、政府拨款、地方资金、来自学校服务的收入。[1]学校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不再通过单一的渠道进行资金筹措,而是扩大影响力,注重宣传效应,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府的经费压力,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以营造较好的育人政策环境。我们知道好的产教融合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是推动校地合作的有力途径,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地方高校与当地企业是否达成深度合作这依赖于产教融合政策的大力支持。我们只有通过国家从政策层面的权威介入才使得产教融合的具体、明确与有效,这在政策执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运行成本。实际上,对于产教融合的重视已经在多个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譬如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从国家立法层面予以支持,鼓励企业大范围、深入参与校地合作为基础的产教融合。

二是从企业层面来看,要主动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企业的核心目标是盈利,在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然会付出一定的办学成本,从企业的长期战略来看。企业通过产教融合,与学校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有利于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做了无形的广告。具体而言,在产教融合中企业可以实行轮岗制度。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轮岗制度,学校每年派遣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同时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参与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企业员工与教师身份的全面融合。同时,校企共同承担师资和行业人员技能培训,校企双方联手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通过“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特色定位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使企业与学校成为产教融合的双主体。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实施细则中明确双方职责与目标定位。这样,学校的学生就成为企业订单式培养的“目标人才”,他们一旦毕业就可以在企业“第一时间”像正式工一样有效率的工作,这实际上极大压缩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

三是从学校层面来看,要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改革。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社会建构性,一方面,它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链相呼應;另一方面,它又要符合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链。因此,打通产业链与教学链,从而形成教育闭环,这就有必要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建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的横向联系上,要打破学校单一主体的教育模式,通过实习基地搭建产教融合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平台,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由实践升华为理论,进而沉淀为知识,通过产教融合的多元平台构建培养学生应用型特色的综合素质。在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纵向联系上,要突出教育的回应性,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与高校教师、企业培训员工多元互动。通过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进而促进产教融合政策顺利执行。同时,学校还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搭建学生“实习——就业”的通道。

参考文献

[1]Lanan FS. Community Colleges as Facilitators of School-to-Work.[J]. ERIC Clearinghouse for Community Colleges, 1995.

作者简介

刘刚(1982-),男,湖南益阳人,博士,湖南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李双清(1978-),湖南常德人,博士,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