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二级学科建设途径

2019-03-22 02:16王璐
卷宗 2019年8期
关键词:方向马克思主义学科

摘 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学界内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这一二级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學科设立时间短、发展不成熟等因素造成了其在学科定位、研究方向、学科体系和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途径,由此来推动这一二级学科的建设。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途径

2005年,在国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五个二级学科。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新增设的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设立主要是直接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建设服务的。其设立基础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科支撑和学术支撑的问题。因此,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学科体系和整体结构的规划和建设尤为重要。

1 明确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

1.1 以学科的要求为基础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现实实践中,本学科都是主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在广泛了解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及对外关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一门学科。这表明,无论如何定位本学科或者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是怎样的,其研究内容的起止时间以及研究内容所涵盖的方面是确定的。

确定“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性质和功能是基于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后进行总结概括得出的。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建设和发展产生的重要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的反馈和补充作用也都是以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的。无论是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角度来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学科定位,还是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积极影响方面来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学科定位。都需要建立在系统、深入地认识、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基础之上。

1.2 科学拟定研究方向并做好衔接

明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学科定位是基于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这是因为,研究内容决定了这一学科研究内容的起止时间和涵盖方面。但具体到某一脉络或者某一方向却不尽相同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所涉及的起止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现在,而某一具体的研究方向如“中国共产党党史、党建研究”所涉及的起止时间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到现在。这样看来,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只是整个学科中的某一段时间。这样就显得研究范围在理论上很广,但在实际设置和操作中显得很狭窄。因此,确定统一的研究方向在建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这个阶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发展尚不成熟,关于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还未形成统一且明确的当下,从学校一级的学科研究方向设置的更加细化,先从小入手,按照某一事物的发展脉络或者某一时间段来作为整个学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同时,将学科研究方向设置的暂时“单一”一些,这样可以集中精力“专攻”一方,老师之间加强合作更容易在研究领域形成新的突破。

倘若要设置诸多研究方向或者在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下设置诸多细化的研究方向,一定要注意衔接。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发展的现阶段,更应该注重“精”和“专”而不是“广”和“杂”。如果确定某一研究方向,就要研究深入且全面,涵盖内容要全面,彼此之间做好衔接,使研究方向更为完整、立体。

2 调整学科体系和结构

2.1 明确基础学科、主体学科及交叉学科

到目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还未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要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要从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架入手,即学科体系包含基础学科、主体学科、交叉学科三大部分。

首先,确定基础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最为基础的内容是要认识和了解“史实”,也就是要知道“中国近现代”这段历史都发生了什么以及怎样发生的,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这需要具备“历史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因此,将“历史学”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十分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与“历史学”可以等同,只是,需要借鉴“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其次,明确主体学科。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体系中,主体学科毋庸置疑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明确主体学科是为了能够在研究、教学和建设过程中不会偏离主线,如同河流的主航道中心线,虽然它和其他学科有交集,但是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范围和职责。

最后,选好交叉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最为根本的职责或意义是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基本思想的统领同时其发展和建设又能够给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反馈和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因此,“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交叉学科首先不能忽略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它们存在于一个“体系”之内,如果不能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那便失去了它们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意义。

2.2 统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学科相关课程

因为学科结构包含学科研究方向和学科相关课程两个方面,而学科研究方向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相关课程的设置。因此,要减少乃至消除学科结构之间的差异,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是要形成统一的学科研究方向。这需要各高校同心协力共同明确,甚至需要国家做出相关的明确的规定,可以将一些研究方向作为必须的设置。而随着研究方向的统一和明确,相关课程的设置也会随之改变和调整,以便更好的与研究方向和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衔接和契合。

统一学科研究方向和学科相关课程不仅仅需要从“法”的角度来进行硬性的确定,更为灵活和可控的是从事教学、研究的老师们能够加强交流和合作,合力逐个突破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攻坚克难”应该是推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建设和发展必备的精神。虽然无论是各高校的改变还是学科建设的改变都是非常艰巨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任其自由发展。还是需要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只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在各高校得到重视,才能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沙健孙.关于增设“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导刊,2008(8):44-48

[2]齐鹏飞.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9(2):67-74

作者简介

王璐,宁夏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 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方向马克思主义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2年组稿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