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演进趋势和内容特征(2013-2017)

2019-03-22 02:28王大可
出版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一带一路

[摘 要] 作为知识传播、文化交流的使者,出版工作是夯实“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建设的根基。本文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一带一路”主题图书为例,并借助内容分析、高频词统计、语义网络挖掘等手段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演进趋势和内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提升“一带一路”图书出版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图书出版 内容挖掘

[中图分类号] G2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編号] 1009-5853 (2019) 01-0049-06

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做出了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进党章的决定,充分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家发展整体格局中的战略性地位及党和政府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五通”,其中,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出版物是推动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民心相通的中介,扎实做好“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工作,不仅有利于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还能为政治经济的长远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出版界紧跟国家战略、挖掘出版潜力,不断掀起“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小高潮。然而,“一带一路”出版工作明显存在重“经”轻“文”、重“古”轻“今”、重“外”轻“内”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扎实的实证研究,厘清“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现状、问题,构建相应的提升策略,将有助于夯实“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建设的根基。

1 研究综述

自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早先的研究侧重于从宏观层面论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1],或从金融、基建、能源等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问题,如蒋志刚从宏观层面构建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2]。此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如赵波等人从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理路和现实问题[3]。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与“中国出版”开始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其一,“一带一路”出版贸易研究。谢清风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探讨了中国出版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和路径[4],吴磊论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改变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长期逆差和失衡状态的突出价值[5]。其二,“一带一路”国际出版研究。李斌论证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数字出版走向拉美国家的可行性和实现路径[6],张艺兵从加大版权贸易、设立发行机构、常态化举办书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与中东欧出版交流与合作的对策建议[7]。其三,“一带一路”出版实务研究。王壮详细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构建“双品牌战略”,借力“一带一路”推进国际汉语推广的出版实践[8],刘敬文以编辑策划手记的形式还原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编辑出版的全过程,为出版同行策划发行“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9]。

可见,目前关于“一带一路”出版工作的研究大多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出版“走出去”问题,对面向国内读者“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关注相对较少。虽然也有一些研究立足于国内语境,探讨“一带一路”出版工作相关议题,但不是过于宏观,就是仅仅局限于单个出版机构乃至单本书籍的个案分析,无法让人准确获知“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实际状况和整体面貌,因此也就难以构建精准化的提升策略。

2 研究数据与技术路径

2.1 研究数据

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图书馆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国图打造成为“国家文献资源总库”的建设目标,通过深度贯彻“中文求全”“国内出版物求全”的采选方针,保持了世界中文文献最全的大馆地位。本文将以国家图书馆收录的“一带一路”图书资源为例,对面向国内读者的“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现状和问题作出分析。

在具体流程上,本文首先将时间限定为“2013—2017年”(搜索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语言限定为“中文”、文献类型限定为“图书”,然后通过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检索系统查找了全部字段包括“一带一路”或“丝绸之路经济带”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图书。

2.2 技术路径

本文主要采取的技术路径有二。其一,本文将依托国家图书馆馆藏检索系统获得的图书数据,统一录入SPSS24.0软件,借此对2013—2017年间“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现状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二,本文还将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一带一路”图书标题进行文本挖掘、绘制语义网络,直观呈现“一带一路”图书内容层面的热点和动向。

3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基本动向

3.1 出版数量情况

国家图书馆馆藏数据显示,2013年迄今,国内主要出版机构共出版“一带一路”主题图书1026种。2013、2014两年,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刚刚提出以及图书出版相较于国家倡议的时间差,市面上的“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数量较少。2015、2016两年,“一带一路”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中央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撑“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行动计划,“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年度出版数量激增。2015年“一带一路”图书数量为196种,是前两年出版数量总和的五倍多,2016年图书数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又几乎翻了一倍。2017年年度上市的主题图书数量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增长,达424种,倘若再将编辑出版和发行、采购、入库和上架的时间差纳入思量范围,几乎能肯定本年度“一带一路”图书数量还将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

3.2 出版机构情况

过去几年,全国共209家出版机构参与了“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出版工作,携手开创图书市场研究、宣传和阐释“一带一路”的热潮。不过,总体来看,我国出版机构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挖掘。在全部209家出版机构中,只有22家出版社出版过10种以上“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有超过40%的出版社只推出过1种“一带一路”主题图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数量最多,达123种,远远超出其他出版机构。此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经济科学出版出版的“一带一路”图书数量也较多,分别为52种和39种,排在图书机构排行榜的2、3位。排行榜前十的13家出版机构共出版了457种“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几乎占所有机构出版数量的45%。

3.3 所属地域情况

截至目前,共有大陆地区25个省份或直辖市的出版机构出版过“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北京地区出版机构出版的“一带一路”图书数量最多,达698种,占全部图书数量的68%。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广东、陕西、上海、陕西和四川,其中广东出版机构出版了50种,上海出版机构出版了39种,陕西和四川出版机构分别出版了37种和28种,均远远落后于北京。出版10种以上“一带一路”图书的省份有12个,它们推出的图书数量却高达972种,占全部图书数量的94.7%。

3.4 所属学科情况

本文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所属学科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不过,在介绍具体发现前,首先要申明的是,一些著作隶属多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本文在处理这种情况时,采取的是重复计算频次的做法。

由表2可知,除少部分无法清晰界定学科类别的图书外,“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涵盖19个学科领域,覆盖面可谓十分广泛。不过,具体来看,所属学科分布情况却相当不均衡。人文社科类“一带一路”图书录得频次为1036次,而科学技术类图书录得频次仅为41次,这与科学技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地位有显著的差距。

在人文社科类“一带一路”图书内部,不同学科图书数量的分布也不均衡。其中,经济类录得频次为625次,远远超出其他学科领域图书,紧随其后的则是历史地理类图书和政治法律类图书。作为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刻的经济地理学内涵,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区域经济板块协调发展,还将“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创新国际发展模式,构建面向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0],故此,经济、地理类图书在全部“一带一路”主题图书中数量居前,也是十分自然的。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所提到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止步于经济、产业或金融的层面,还具有民心相通、文化交流等深刻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看,文学、艺术及当代的影视文化往往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互鉴的主要载体。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图书,如《民心相通:“一带一路”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故事》等从文艺的角度汇入“一带一路”宣传和阐释的热潮,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看,相關论著都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3.5 核心作者情况

美国著名出版研究专家小赫伯特·贝利指出,“出版社的活动和决策深受一群才华横溢的作者的影响,他们被看作是出版社力量的源泉”[11],可以说,建立一支覆盖广泛的核心作者队伍,是出版社及时回应市场需求,持续推出精品热点图书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也对“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作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出版4、5种以上图书的作者情况如下表所示。

绝大多数作者只有1种相关图书面世。出版3本以上主题图书的作者有38位,他们共出版了“一带一路”图书153种,约占全部图书总量的15%。更有7位作者出版了5种以上“一带一路”图书,他们大多来自政府、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智库机构,具有从事国家战略研究的丰富经验,能根据实际需要,迅速组建跨学科、跨机构的研究团队,推出兼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成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灵桂密切跟踪国际战略观察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和评价,推出了《全球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全球战略观察报告·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Ⅲ》《全球战略观察报告·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Ⅱ》《TPP为什么陨落:全球战略智库论TPP、“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系列图书,为党和政府及国内学术界理解和应对“一带一路”的国际舆论反应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4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内容热点

为从整体上把握“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内容特征,本文对全部“一带一路”图书的标题进行了频次统计。在删除部分无意义词汇、合并意义相近词汇后,所得排序前30的高频词表如下表所示。

与此同时,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文本挖掘软件绘制“一带一路”主题图书语义网络如图4所示。

结合高频词表和语义网络,同时考虑全部著作总体情况,可以发现,当前市面上的“一带一路”著作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

其一,聚焦经济领域,探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投资、贸易往来相关问题,是“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核心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特别是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进,追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清晰指向。鉴于此,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始终是“一带一路”图书最为重要的主题,以“经济”“贸易”“投资”等为主题词的著作大多与此有关,如《对外投资新空间:“一带一路”国别投资价值排行榜》《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政策与投资》《“一带一路”与国际贸易新格局》等。

其二,发挥原有基础,协同出版系列报告,是“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重要形式。作为一项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外交、能源、生态、交通、科技等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机构、不同学科乃至不同国别的研究者发挥自身优势,精诚合作、共同研究。此一方面,不少国内学术界领军人物,聚焦“一带一路”建设重要问题,组织科研团队协同攻关,推出系列研究报告,如《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报告:“一带一路”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报告》,《国际城市发展报告. 2017, 丝路城市走廊——构筑“一带一路”战略主通道》等,不仅为党和政府及相关企业准确评估“一带一路”建设实际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也构成了“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市场的特色与亮点。

5 小结与展望

5.1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问题分析

图书出版理论性有待提升。“一带一路”研究是国家倡议催生的学术领域,具有浓厚的实践性特征和迫切的应用性诉求,故此,目前一部分研究偏重于国家、地方或企业层面“一带一路”建设策略与路径的构建,是相当自然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策式研究的局限性也变得越发明显,努力夯实“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根基,“用中国自己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影响世界,‘一带一路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国际认可和支持”[12]。这不仅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也是“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努力方向。

主题图书内容的三大缺失。“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共同参与、共同研究,然而,据本文的研究,当前的“一带一路”图书却总体呈现重“经”轻“文”,重“古”轻“今”、重“社”轻“科”等三个方面的不足。也即,各大出版社推出的“一带一路”图书相当一部分关注的乃是经济、外贸、金融问题,对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根基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即便一些图书关注到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相关问题,但明显偏重我国与沿线国家古代文明文化传统的研究,对丝路文化当代性特征的研究介绍明显不足。此外,与“一带一路”人文社科出版相比,“一带一路”科技出版零星松散,没有形成合力,无法对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发挥强有力的引导作用。

出版机构和地域明显失衡。表面来看,全国各地主要出版机构,在“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仔細分析,不同省份、不同出版机构对“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工作的参与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出版成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虽然造成差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各地的出版资源和出版能力不同,但需要看到,如果妥善规划安排,不少省份或机构有能力交出更好的答卷。

5.2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提升策略

过去几年,我国出版界在国家规划指引下,着力加强“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正如本文分析呈现的,“一带一路”出版工作仍存在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基于对“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现状和问题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增强“一带一路”图书出版能力,夯实“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建设的出版根基,应着力推行如下三大策略。

实施内容均衡策略。针对“一带一路”图书重“经”轻“文”,重“古”轻“今”的情况,出版主管部门应制定实施更为精准化的“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支持资助政策,重点资助聚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代生活、能深入阐发“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政治内在关联及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相关著作的出版。

实施领域均衡策略。针对“一带一路”科技图书出版工作相对滞后的情况,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制定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出版特别推进计划,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平台保障和绩效评价,为科技出版机构策划实施立足长远的“一带一路”科技出版计划创造条件。此外,科技出版机构也应着力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建立并深化与科技界、学术界的常规业务联系,摸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的节奏,为规划出版身处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双前沿”的精品图书奠定基础[13]。

实施区域均衡策略。针对“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区域不均衡现象,相关省市出版管理部门、出版机构应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发展计划,加紧制定省市“一带一路”出版行动计划,切实鼓励地方出版机构深挖固有潜能,创新出版方式、开辟发行渠道,编辑出版更多既发挥地方特色又融会国家倡议的优秀图书。

注 释

[1]杜德斌,马亚华. “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6):1005-1014

[2]蒋志刚. “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支持主导作用[J].国际经济合作,2014(9):44-57

[3]赵波,张春和.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意蕴:基于世界文化交往思想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6(1):44-46

[4]谢青风. “一带一路”倡议与提高中国出版国际竞争力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7(12):26-30

[5]吴磊. 浅探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基础的文化输出[J].传播与版权,2017(7):85-89

[6]李斌.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数字出版走向拉美国家的可行性展望[J].出版科学,2017(4):61-63

[7]张艺兵.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中东欧出版交流与合作[J].出版发行研究,2017(8):7-11

[8]王壮. “双品牌”出版战略与“一带一路”国际汉语推广[J].出版参考,2015(14):40-41

[9]刘敬文.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策划什么[J].出版广角,2016(22):6-8

[10]胡鞍钢. 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从1.0版到4.0版[J].地理研究, 2015(12): 1005-1014

[11]转引自:杨敏姗.谈谈图书作者资源的开发和维护[J].科技与出版,2007(8):52-54

[12]王文.“一带一路”需要全面系统研究[N].人民日报,2017-01-23

[13]冯妮,王大可.“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科技出版的使命与前景[J].传播与版权,2017(9) :47-49

(收稿日期:2018-07-20)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一带一路
网络语言模因传播的规范化探索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全媒体时代图书策划的传媒化探索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