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摘要: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精髓,是壮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新媒体时代分别从布洛陀的文化传承场、经济传承场、学术传承场、艺术传承场和宗教传承场五大方面切入,借助新媒体扩大文化传播力,影响培育民族文化受众,传承发扬布洛陀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布洛陀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142-02
一、 布洛陀文化及其价值
“布洛陀”是壮语的音译,指“山谷里创造万物的老人”或“无所不知晓的老人”等,是壮族先民信仰崇拜的人文始祖,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被壮族人民崇奉为创世神、始祖神、宗教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信仰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与积淀,逐步形成以布洛陀庙和布洛陀经诗为载体,以布洛陀神话及其信仰为核心,以布洛陀祭祀仪式、信仰习俗为表现形式的布洛陀文化体系[1]。
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精髓,是壮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其主要包括布洛陀神话文化、布洛陀史诗文化、布洛陀民间宗教文化、布洛陀人文始祖文化、布洛陀歌谣文化等[2]。丰富的布洛陀文化凝聚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往广西。从文化的传播者来看,布洛陀文化主要受众是壮族人民;从文化的地域性来看,布洛陀文化是广西地区的特有文化,是广西人民骄傲和自豪的传统文化;从文化的重要性来看,布洛陀文化是民族文化,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是我国学者都应重视和研究的文化。
二、 布洛陀文化的五大传承场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传承方式和传承场,源远流长的壮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布洛陀文化,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借此可划分为不同的传承场,分别是以神话传说为核心的文化传承场、以旅游观光为核心的经济传承场、以学者研究为核心的学术传承场、以歌圩山歌为核心的艺术传承场、以祭祀仪式为核心的宗教传承场。
布洛陀的神话传说在壮族地区广为流传,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版本,2002年经有关专家学者考证,认定广西田阳县为布洛陀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其中敢壮山为布洛陀的居住地。田阳敢壮山的布洛陀神话故事主要通过民间群众的口耳相传和麽公收藏编写的经诗唱本等为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创世神话和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及其习俗的神话等。布洛陀文化旅游节始于2004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体验,其中主要有旅游、祭祖、美食、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旅游观光项目的实施不仅扩大了布洛陀文化的影响力,还拉动了田阳县经济的发展。2006年布洛陀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布洛陀文化的研究中去,形成了繁荣向上的学术氛围,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整理出版了布洛陀文化相关著作,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以学者为研究的学术传承推动了布洛陀文化的传播,增加了文化的权威性和可创造性。歌圩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是广西的文化名片,是壮族人民长期演变并流传至今的十分稳定又重要的民间文化。田阳敢壮山歌圩起源于布洛陀祭典,在歌声中传唱布洛陀精神和文化,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传递传统的布洛陀文化,形式有趣参与度高且有效地发挥了其文化的传播功能。祭祀布洛陀是壮族的传统民俗习惯,祭布洛陀也就成为了壮族祭祀始祖神的古老仪式,田阳敢壮山修建的有布洛陀庙,供奉的有布洛陀像,当地麽公还保存大量的用古壮字抄录的唱颂布洛陀的经诗唱本。祭祀布洛陀的仪式就是壮族人民加强民族认同的过程,是壮族人民共同的信仰,是自觉保护传承本族文化的具体举措。
三、 借助新媒体扩大文化传播力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受众主动性的增强等,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形式。将布洛陀文化与新媒体结合,通过传播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媒介的改良,扩大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力。
布洛陀的神话、传说、故事等大都是依靠口传心授来传承,这就需要一代一代的继承人来延续,面对“古老陈旧”的传统文化更多的年轻人选择逃避,出现了布洛陀文化后继无人,传承断代的问题。孩子们兴趣调动不起来,学校没有培养意识,家长的不鼓励无奖励,社会对此缺乏重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学徒少、学徒跑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将传统的布洛陀故事、神话、传说进行改编,变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形式,变成可供游玩的娱乐节目,先使年轻一代了解这个文化,而非填鸭式的背诵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再者与一些益智类节目联合,通过节目传达相关文化知识,在节目中穿插布洛陀文化的表演,既考察了参赛者的知识储备又扩大了文化的传播力。或者在高校民族学、社会学、民间文化等专业中开展网络文化课堂,培育高素质的文化传播者。
布洛陀文化旅游创办以来,田阳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节的举办,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期扩大田阳县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商人投资建设,最后布洛陀也落入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俗套。旅游注重的是娱乐,文化注重的是学识,文化旅游必定是知识娱乐化,通过斗牛、圣女池摔跤、抛绣球、抬花轿等活动,吸引游客使游客了解壮族的体育活动,但单纯的体验游玩并不能使游客深入了解相关文化。利用微信多媒体扩展文化知识,在每个文化活动或者相关节目牌附加二维码,扫码了解文化活动的来源与解读,将知识变得有理有据,将文化变得有趣好玩。
布洛陀的研究在學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编辑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其中《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八卷本)和《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三卷本)都是昂贵的大部头书,虽然这些书籍主要购买群体是科研机构、大学高校、大中型图书馆等有资金支持的单位集体,但使用者在使用书籍时也会不方便。要根据受众制定个性化服务,将这些书籍细分为各个部分,做成可供拆分的电子书籍,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主题内容,相关书籍都会有各部分的关键词和内容概要供参考选择,最终仅需要将需要的知识抽取出来阅读,而不是抱着一部部厚厚的书籍翻看查找。
歌圩山歌仅在节日庆典时大放光彩、备受瞩目,在这之后歌圩场地几乎是空荡荡的沉默状态。在流行歌曲及外文歌曲充斥的今天,《山歌好比春江水》虽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但众多的山歌依旧在沉寂中。通过借鉴竞猜类歌曲节目,借助互联网的宣传,举办民族山歌有奖竞猜或山歌竞唱节目,吸引大众参与到山歌的创作与传播中。目前小视频的火热也可以为山歌的传播带来便利,将山歌进行处理做成小视频的备选音乐,用户的广泛使用也可以将山歌推为网络热歌。
布洛陀信仰是将壮族人民连接起来的纽带,是壮族共同的始祖特色文化,通过祭祀布洛陀,把具有共同文化追求的壮族民众聚集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仪式感。如今由于壮族汉化的影响,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种娱乐活动的增多等,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仅在每年的文化旅游节看到。麽公年纪越来越大,如何扩大文化影响力,使文化代代相传,新媒体的介入是否可以保持文化的“原汁原味”,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无论怎样,政务微博和官方微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权威平台发声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民族文化的振兴,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新媒体的广泛参与,需要借助互联网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覃丽丹.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信仰的传承与构建[J].广西民族研究,2011(2).
[2]覃乃昌.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3(3).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