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贵州民族大学
灾难性新闻(灾难性报道)具有负面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拥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一旦报道不慎,将造成社会混乱等诸多后果。因为灾难性事件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方式、内容,还是情感色彩,都应多加注意,要与普通的新闻报道有所差异。
每当灾难发生,部分媒体记者都会赶往事件发生现场,接触此次事件的主要人物,经过了解再将事件的情况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在大众媒体上向观众呈现。由于媒体注重灾难事件的情况,所呈现内容也基本相同,都是报道灾难起因、影响及后续工作,这也就是不同媒体间灾难性事件报道大同小异的原因。
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由于灾难的发生是无法预测的,进而灾难的起因、涉及范围、伤亡损失程度等方面更是无法立即统计出精确结果,所以报道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新闻媒体对待灾难性事件的报道秉承着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策略,从灾难性事件发生就进行一系列的报道,直到灾难后期处理工作结束后停止。同时会进行事件分析,分析产生灾难的原因与影响,以及寻找救助受害者的办法等。
2019年3月10日上午,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成员的波音737MAX客机,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飞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途中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生还。灾难发生后,媒体的报道受到了我国群众的广泛关注,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尤其是飞机上的8名中国公民的情况。又由于社交媒体的伦理缺失,一些网友对其中一名女大学生受害者以“相约去看长颈鹿”的标签进行人肉,给予了当事人及其亲友沉重的“二次伤害”。虽然微博管理员及时采取了制止措施(关闭发布人身攻击内容且情节恶劣的账号),但此事件仍旧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对此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难以估量。因此,此类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要高于一般新闻事件。
1.煽情式报道替代客观叙事
前线直击—名战士跪下来哭喊:“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德阳东奇中学老师谭倩秋用双臂守护4个学生;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瞿万荣老师用身体挡住沉重的水泥板……这些煽情的文字虽让人们感动,进而取得广泛关注,但其违背了新闻首先需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媒体应该在事发的第一时间言简意赅的告诉公众所发生的事件及其情况,而不是采用煽情式报道谋求关注度。
2.媒体采访中存在新闻伦理缺失
前往灾区的大量记者群体良莠不一,部分记者职业素养不高,造成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在汶川地震的现场采访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记者为拍摄受灾群众的危机,不顾救援人员正在组织的救援工作,不顾受灾群众的安危,只为拍摄危急照片。尽管短期内可以获得新闻一手资料,可长此以往却会造成对新闻伦理的忽视。
3.媒体报道过于注重宣扬功能
我国的灾难报道过于注重宣扬功能,而弱化灾难。因此,常常在我国的灾难性报道中看到: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了什么灾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救灾工作,国家领导亲自前往灾区参与救援工作,以及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乃至救援人员的所作所为。这样公式化的新闻写作不仅会造成受众的不接受,也是对新闻报道的不尊重。注重宣扬而弱化灾难情况也会造成媒体失信。
4.媒体面对灾难“失语”,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实际情况表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一些媒体持回避、隐蔽和沉默的态度,对于事件本身不给予及时回应。总的来说,媒体的这种“失语症”表现为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也不利于新闻媒体的播放。媒体的“失语”经常导致信息无法及时进行官方渠道传播,而通过非官方渠道传播的信息往往失去了其真实性。
1.正面报道占多数
在我国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中,媒体具有舆论导向功能,故正面报道必须占主导地位。但强调积极的报道并不意味着排斥问题、避免矛盾和粉饰问题。积极的舆论监督和认真负责的批评只会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新闻媒体应该正视工作中的问题,面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挑起动荡,清除邪恶,以准确的事实和善意得到批评和报道的效果。新闻媒体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客观的报道来实现对新闻情况的描述。
2.新媒体快与慢的悖论
事件发生后,所有媒体都希望抢占先机,导致一些媒体形成了一种报道习惯,不顾真实性抢先报道,后期再去澄清的做法。尤其是一些媒体在得知受众想要得知的信息后,常常会跳过“检查”环节的直接发布,在这种灾难性的报道中,此种行为容易引发问题,将灾难性信息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无论媒体能否因此成名,都会伤害受害者家属的感情,在争夺此类新闻的竞争中也会失去人文关怀。所以新闻媒体应该在注重报道速度的同时也注重新闻报道的质量,不必为了追求速度而降低新闻真实性。
3.新媒体运营商的专业性差
如今在各大新媒体领域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技术型工作人员,他们缺少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很容易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的语气。所以提升新媒体运营者的专业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新媒体从业人员必须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受新鲜事物,不要抱着偏见和个人喜好,来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媒体应坚持新闻专业精神,以冷静、理性的方式向公众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防止不满。专业新闻报道应及时,迅速和冷静地进行,让公众了解灾害和发展的动态,而不会引起公众情绪的负面影响。
如果发生突如其来的灾难,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悲惨的伤亡现场。灾害报道应该表现出对媒体的人文关怀,不仅要探索灾难本身,还要关注生活中个人在灾难中的生存条件和人性的良好方面。新闻报道不能肆无忌惮地捕捉残酷和血腥的场景。媒体对公众的关注也反映在这份灾难报道中。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基本功能,也是媒体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媒体监督了抗震救灾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反思。
受众最想知道和最需要了解的信息是灾害报道中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媒体行为,也是媒体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向公众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并将报道的重点放在向受害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上,而不是强调救援人员、救援行动和救援过程的呼吁。
通过观察此次埃航事件以及以往重大灾难报道,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各大媒体会追求时效性,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告诉公众灾难事件发生原因,这样可以减少观众认知的不确定性,防止谣言泛滥。但是如果新闻工作者一味的追求时效性,会造成谣言肆虐,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随着报道的深入性,相关信息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各大媒体会从宏观视角转向个人的关注。这时就要把握好报道的客观性以及专业性。灾难事件报道中,虽然和人相关的信息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媒体人,我们就要坚持客观、专业的报道原则,不能为了追求新闻价值而抛弃基本的行业准则。
在埃航事件中,遇难女孩遭受网络攻击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来源于网友的不良心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放大了当事人“去非洲看长颈鹿”的事实,引起了关注,由此引来网友的好奇。所以媒体在报道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注意报道内容,进来不要挑起无端的冲突。
在灾难事件现场,记者必须要尊重生命,不能影响救援活动,要保证灾难现场的救援活动是第一位的,采访是次要的。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能在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下而进行采访,不能对还有生命危险的当事人进行采访,更不能去医院的手术室进行采访。
如今,媒体关于中国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基本上是及时、准确、客观的,反映了中国的报道水平和沟通方式的进展。然而,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规范,仍然存在发展的空间。所以,媒体对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应尽快加以改善,使之尽快成熟,做到掌握灾难性事件的特点,总结灾难性事件报道的规律,完善应对策略,实现科学有效地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安抚公众,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合理改进灾难性报道才能真正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