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西安外事学院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由国家教育部门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高校文科大赛。大广赛将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贯通,现已举办了十届,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覆盖高等院校较广、参与师生人数多、国家级大学生赛事。基于这一平台,教师在进行网络广告课程教学的时候需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入手,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广告人才。
传统的网络广告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理论讲述为主,虽然也有实践课程,但实践内容也仅仅是课堂的模拟练习缺乏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这种缺乏挑战性和刺激性的教学方式不仅不符合我校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也不能很好的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生也不能很好的认知“作品”与“作业”的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不强,也不愿意反复修改完善,质量整体较差。再者学生的作业与真实的广告市场需求不符,课堂广告作业无法经受来自市场的考验。
“大广赛”是由政府指导、专业机构主办、企业参与、专家评审的专业赛事,将其引入网络广告课程教学,学生从平台上选择企业发布的策略单,针对广告主真实的广告目的和要求完成广告作品的创作,最终接受专家和客户的点评,以此作为参考依据,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大广赛”采取一次参赛、两次评奖(区域和全国)的方式进行,对获奖的参赛学生(区域或全国)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名誉或物质奖励,还有进入优秀企业或团队学习的机会。这些激励措施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因此,将“大广赛”平台引入我校网络广告课程对于学生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每届“大广赛”作品的创作和提交期是3~6月,且采取一次参赛、两次评奖(区域和全国)的方式进行。竞赛作品先参加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举办的分赛,获奖作品再参加全国的总决赛。本文以“大广赛”为例,研究如何将学科竞赛嵌入到网络广告课程的教学中去。
在开学之初就告知学生本学期要参加“大广赛”,让学生提前关注相关宣传平台,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策略单。教学案例以策略单上的品牌和企业为主,如讲到广告主题时会针对学生所学策略单的广告主题进行详解。“大广赛”参赛作品类型大致可以共分为平面类、视频类、广播类、互动类、动画类、策划案类、文案类七大类,在教学内容讲到平面广告设计时,就要求学生结合平面广告理论知识创作符合策略单命题要求的平面广告。
每届“大广赛”比赛开始之时,组委会会安排企业、广告行业的相关专家到各地进行创意巡讲。在巡讲会上,企业相关负责人会企业品牌文化、产品以及这一时期广告的目的及具体要求进行详解,广告大咖们也会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优秀作品,学生们可以在会上与企业或广告专家们进行交流,开拓自己的思维,有利于启发创意。另外,在宣讲会现场,也会有一些企业的相关宣传,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广告创意的环境。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还积极的引入了翻转课堂。如在学生创意完成后或某类作品完成后,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自己的作品,然后由其他小组代表发言进行点评、交流创作体会,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指导学生完成作品的进一步修改。广告要有创意、而95后的学生更愿意表达自我,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能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的时候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情趣和自主性。
笔者在2018年教授网络广告课程时,指导我校2016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参加了第十届“大广赛”,创作完成策划类作品17件,参加比赛的有13件,获奖作品有12件(陕西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9项),创作获奖率达到了70.58%。由此可见本次将学科竞赛嵌入到网络广告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效果非常好,这也充分体现了“大广赛”对学生实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大广赛”是基于真实企业需求存在的学科竞赛平台,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完成广告作品创作接受企业和行业专家的评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学生在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同时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通过学科竞赛脱颖而出的学生会获得企业或广告行业提供的机会,也可以有效激发下一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网络广告课程后续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