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指标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绩效评估体系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9-03-22 17:01:25邹巍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王小梅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课价值观思政

邹巍 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精神研究基地 王小梅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高校课程绩效评估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高校教师的评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思政课方面,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建立了合乎自身发展和特点的思政课教学绩效评估体系。但是思政课的课程和其他课程有非常大的差异,思政课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其他课程,无论是教授知识还是教授技能,教学效果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而具体衡量出来,或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就业市场衡量出来。思政政治课程的知识部分,也可以通过考核而考核出来,但是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和效果,则很难通过考试而考察出来的,也不太可能通过就业市场能够体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对思政课的知识性的教学绩效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绩效分别进行评估,也就是建立一个二元的思政课教学绩效评估体系虽然任何绩效评估体系都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何况是关于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而设立的教学绩效评估体系,但是不妨对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为思政课教学的实质目的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绩效评估。关于教学绩效评估体系的指标,是教学绩效评估体系的核心部分。[1]建立教学绩效的评估体系的先决条件是对于教学绩效中的指标进行确立。一般有来说有一些大项,在每个大项下面又有一些小的选项。关于教学绩效评估体系的指标的确立一般都是教学管理者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发展水平结合其他学校的经验结合而成。一般来说其他课程的教学绩效评估体系大同小异,但是思政课的教学绩效评估不宜和其他学科没有分别,而应该采用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绩效评估体系,也就是应该在教学绩效的评估体系中加入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提升的指标。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应该是教学绩效的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学生是被教授者,是直接授课对象,他们的评价一定是老师上课质量和效果最核心的评价者。很多老师和教学管理者很排斥这个指标,因为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并不平等,老师教学内容中就有课堂管理职责,这让老师经常碍于学生评价而畏手畏脚。学生的评价是教学绩效指标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绝对不宜把学生的评价的好恶分数直接作为思政课教学绩效的指标,而应该用更科学的方式体现出来学生的真实评价。很多老师对学生评价反感并不是因为学生对思政课老师授课的评价,而是反感把学生的评价的分数作为直接参考。因为很多因素的干扰,让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往往并不客观。例如老师课堂管理严格,平时分不做老好人,给的比较低,都容易让学生在评学的时候采用打低分的手段报复老师,这让很多认真授课的老师很吃亏。学生的评价在思政课的教学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评价不应该和学生的自身利益有直接关联。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中,应该尽量排除学生的利益的因素,虽然说没有利益的因素未必可以做到公正客观,但是有利益的因素则一定做不到公正客观。例如,有一些思政课教师非常受学生欢迎,评价极高,但是实质上并不是这个老师非常用心,而是这个老师的思政课好及格,或者分数普遍较高。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成为这个老师之所以受到欢迎的原因,之所以受到好评,是因为这个老师的会带给学生容易及格或者分数较高的利益。同理,一些老师学生评价比较低,是因为这个老师的思政课比较难及格,或者分数比较低。因此学生评价应该沉淀一段时间和“反向评价”两种方式结合才能够更加客观。所谓沉淀一段时间就是学生的评价不应该在上课期间或者考试完进行评价,而是应该在毕业前或者毕业以后进行评价。相对而言,这个时候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和考前或者刚考后相比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和考前评价比较没有利益的关联,并且因为时间相对较长,也能够更冷静的评价老师的教学。所谓“反向评价”是指,假如一个学生不及格而给老师高评价,或者一个学生分数很高,但是给老师低评价,那么这个评价一定要比较重视,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因为学生这种和分数相反的评价往往能够更能客观的评价。当然任何事情不能绝对化,但一个学生不及格还认为这个老师很好,要是一个学生分数高,还评价这个老师不好。也就是这个老师让这个学生的利益受损,或者受到了好的利益还对老师反向的评价,那么往往这个评价是比较真实的,否则很难解释这其中的逻辑。

学生的评价应该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增减。思政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设思政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教学绩效评估体系,必须有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没有关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增减的思政课教学绩效评估是一个不完整的,注定失败的教学绩效评估体系。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增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并不完全由思政课教师的授课能够完全主导,所以在这方面评估要慎之又慎,不能把学生这方面的增减完全归因于思政课教师。虽然在这方面无论怎么样制定指标都很难真实体现出学生的上课效果,但是有这方面的指标总比没有好。思政课老师的授课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增加也不是毫无作为,没有任何效果。退一万步讲,就算不产生正能量,正面影响,至少不能产生负影响,至少老师不能让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老师的品德产生怀疑。首先,作为老师至少不能有明显的态度的瑕疵。如果思政课老师有态度的瑕疵,尤其是让学生有感,那么无论课程怎么上,这个课程都不会起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对这方面应该才有比较严格的标准,在这里不是评价老师的授课水平,而是授课的态度。例如,学生评价老师上课的时候应付了事,老师上课说空话套话虚伪。其次思政课教学绩效评估关于学生是否增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估不能看老师的表面的行为,至少不能单独的看表面的行为。在思政课的授课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积极向上,义正言辞,但是这是为了利益的表演还是真实的所思所想非常值得深思。因此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效果的相对客观的评价可以脱离利益关系以后,也就是毕业以后,对老师这方面的授课效果进行评价。例如,问询在临毕业以前或者大学毕业以后的学生,大学思政课的教师哪位授课比较认真,哪位比较用心。再例如,你上完哪位老师的思政课后,对你树立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帮助最大。

学生评价应该能够反映出老师的授课深度,要能够体现思政课的目的。现在高校的公共课或者选修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政课更是重灾区,思政课的授课难度比较大。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抬头率,一些老师剑走偏锋,以庸俗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说低俗的段子,恶搞一些事件,说课程主旨无关的“鸡汤”,逗得学生哈哈大笑,达到了所谓“寓教于乐”。当然别的课程也不可以如此,但是思政课更不应该如此,因为别的课程不涉及思想道德的培养,思政课如此上,会起到开设思政课的初衷的反效果。所以在学生评价中,应该加入对于上课效果的反馈。例如,学生评价思政课老师的时候,应该加上对于授课效果的反馈。虽然有遗忘的因素,但是学生能够记住思政课老师多少上课内容,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应该是思政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志。如果虽然学生欢歌笑语的上完了思政课,但是细想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或者能够记住的都是老师和课程无关的段子,那么这个老师的授课深度就有问题,这个老师没有达到应有的思政课上课目的。

思政课的授课应该让学生有感觉。大学公共课是逃课的重灾区,而思政课也呈现这个现象。随着手机的出现,出现了所谓的隐形逃课,学生上课玩手机,虽然人在课堂上,但是心完全不在课堂上。效果和人没有在课堂上是一样的。[2]就算是名牌大学,也出现了考老师名字,甚至考这门课是下列照片中那个老师教授的这类奇葩题。考老师名字、考老师样子的考题。并非老师的异想天开,这类题的出现,说明了思政老师作为公共课程老师的任务艰巨,学生对思政老师无感现象严重,已经无感到不知道谁来上思政课。学生答不出这类题虽然不是常态,但是绝非凤毛麟角。学生不喜欢一个思政教师的授课内容,甚至讨厌一个老师讲授内容不能因此下结论说明这个老师授课不好,因为对于思政课来说,被讨厌可能未必一定是老师的教学效果不好,因为学生讨厌老师的前提是这个学生听课,并且思考了,只不过可能是这个老师的讲授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不相符。对于思政课来说,比较糟糕的状态是无感的状态,就是老师讲什么对于学生来说都无所谓。一个老师让学生有感觉是能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不能触动情绪,就不可能触动思想。因此一个老师思政老师如果能够触动学生的情绪,那么就比不能触动学生情绪的老师要好,要搞清楚学生对老师有负面情绪的原因。当然,学生喜欢的应该是比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要好,但是无所谓的态度是不是一定比不喜欢要好,则应该弄清楚原因。在这方面,可以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的指标。例如毕业的时候还有多少比例的学生记得老师的名字,记得老师的样子。有多少学生对老师有基本的了解,多少个学生有老师的联系方式,曾经私下联系过交流过。

学生的评价不应该建立在勉强的基础上。一些学校,把学生的教学评价变成一项学生必须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必须进行评教。当然这对提高学生的参与评价有很大的帮助,看起来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评学,增加了评学的普遍性,但是仔细想这种评价方式是有很大的弊端,会有很大的误差。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无可厚非,但是一旦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那么原本那些鼓励也不想参与评价的学生也就必须参与评价。这些学生真实的想法是不想对教师的教学有评价,那么在压力下又必须进行评价。因此这类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变成了一项应付了事的无感的任务。闭眼睛随便填写,完成任务了事。有的时候为了完成这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班级干部一个人完成全班所有人对教师的评价,而一个人完成整个班级的评价任务导致所有的评价都差不多,不温不,没有明显缺点也没有明显的优点。这样做,大量的无效、无意义的评价混在对教师的真实评价中,在这个逻辑中,真实的评价反而成为了少数,无效、无意义的评价成为了多数。一般的评价体系都有一定的去掉极端意见的做法,那么真实的意见容易成为极端的意见,导致真实的意见被去掉,只剩下无效无意义的意见。因此,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应该建立在自愿主动的基础上,否则,这样的评估结果非常容易产生偏差。

高校思政课教学绩效评估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学生的评价对于思政课的教学绩效评估应该起到最关键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引入多层面的学生评价关键绩效指标到高校思政课类教师评价体系中来,以更客观更科学的体现出老师的授课水平。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绩效评估体系来评估每个教师的教学绩效。这对于激发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师职业追求,改善教师消极行为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课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