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周口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与传播,需要针对时代发展潮流、受众新闻需求等,对多种新闻内容进行筛选与编辑,重点宣传时下发生的最新、最热新闻信息,从而促进广电新闻内容编辑与对外宣传形式的创新。通过借助于网络新闻传播渠道,改革现有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新闻制作与传播方式,可以实现更广阔范围内的广电新闻传播。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仍旧依照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思维,向受众传播发生的热点新闻、要点新闻。因此,广播电视在新闻宣传过程中,缺乏对原有新闻理念的改革创新,多数广播电视新闻领导、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没有针对现代社会的新闻信息获取要求,对时下热门的新闻内容进行热点挖掘、要点总结,也没有关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新闻主题、标题设置,由此致使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面临重重困难。特别在新闻宣传资金支持、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单一借助无线信息传播渠道,不仅不能够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宣传与发展,而且会影响广电新闻正常播报工作的进行。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主流的新闻信息传播手段,其承担着客观、真实新闻内容传播的任务,也影响着社会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舆论。但当下广播电视新闻,在新闻宣传内容、宣传形式的组织方面,存在着传播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多元化新闻宣传模式的问题,很难在新闻内容的播报中,打造出精品化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譬如某些新闻媒体人在新闻信息采集、编辑与传播中,不能很好的把握新闻热点、更新知识结构,也很少选取最具有价值、有争议的新闻内容进行播报,这就造成广播电视新闻的宣传工作,存在新闻信息传播迟滞、社会影响力有限的问题,受众群体年龄老化、下降明显。
传统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省级卫视主要通过卫星信息传播渠道,市县两级通常以无线覆盖和有线电视入网的形式,对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新闻进行传播与推广。但由于多数广播电视的新闻信息发布,只是依托自身媒体传播平台渠道,尚未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网络渠道进行联合,在新闻内容的采集、编辑与播报方面,仍旧依赖广播内部的工作人员,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工作效率、传播效果较低,无法引起目标受众的关注与追捧。同时另一方面,在新闻信息宣传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各广播机构、电视机构也开始制作一些追奇猎艳的低俗新闻,博得部分受众的眼球,导致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不断降低,从而制约新闻宣传工作的长远稳定发展。
当前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网络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层出不穷,普通民众了解新闻时事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因此相比于中老年受众的电视新闻收看习惯,现代年轻群体较少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途径,对近期发生热点、要点新闻进行关注与浏览,其更愿意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新闻内容的接收,这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受众逐渐流失。
广播电视新闻相比于网络媒介新闻,其有着较为固定的新闻制作、播出时间,且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广电新闻内容,无法与新闻传播主体展开互动交流。所以在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无论从新闻内容采集、筛选编辑与制作,或者时事新闻的传播、互动方面,都已经失去“新”的意义。特别对于社会每天发生的海量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人,难以做到对所有电视新闻内容的搜集与处理,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把握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对新闻进行快速组织与在线直播。而从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式来看,“单向性”新闻信息的采集、录制、传播,导致新闻主体人、受众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因此新闻媒体不能对社会的舆论导向作出准确把握,也就不能完成定向的新闻内容组织与宣传,最终影响广播、电视新闻产生的经济收益。
由于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宣传过程中,通常将新闻事件不出差错作为新闻编辑、传播的指导理念,广播电视人员也会更注重对主流新闻的资源搜集、整合,忽视热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宣传。因此,在多元化新闻需求的指导下,广播电视媒体会从广度和深度层面,根据时代发展潮流、社会舆论导向,对传统媒体人的新闻宣传思维进行革新。一方面注重广播电视领导团队的思维创新,提供大量资金、物质资源的支持,培养具有网络思维、新闻宣传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吸收借鉴国外的新闻内容制作、传播经验,改变原有的新闻信息采集、组织与传播流程,采取平民化语言进行新闻内容的整合、编写,来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权威性、专业性与趣味性。
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现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推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平台之间的全融合。依托微博、微信、新华网、今日头条、网络新闻客户端等融媒体,可以将广播或电视中的新闻节目,移植到新媒体中进行网络同步直播,使受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利用互联网浏览最新、最热门的新闻内容。同时,普通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渠道,对文字、图像、视频或音频等新闻进行观看与评论,与新闻主体人展开广泛的互动交流。比如,周口广播电视台运用“云直播”、“微直播”等在线交流方式,对新闻内容、新闻栏目品牌进行讲解与宣传,来提高时事新闻的传播效率、覆盖范围,赢得更广大网络受众的关注与认可。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采集、编辑与播报,通常沿用实地采访、新闻搜集与筛选、新闻内容编辑、新闻播报的流程,对重点、要点新闻信息进行了解。而在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宣传中,引入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渠道,可以对原有新闻采编流程进行革新,与普通社会民众形成联合,民众通过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实时化搜集各种社会新闻信息,并将新闻内容上传至广播电视平台。之后广播电视媒体对采集到的新闻,进行文字、图片、音频等内容的筛选与整理,注重热点、要点新闻信息的宣传报道,来增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贴近性、权威性、影响力。此外,针对每天社会中发生的海量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可以选取独特的视角,对某一新闻内容发表自身的看法或意见,引导社会公众作出正确的新闻解读,以加强新闻宣传对社会舆论的主导作用。
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广播电视媒介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对传统媒介人才思维意识、新闻传播渠道,以及新闻内容采编、制作与宣传等流程进行创新,与微信、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媒体形成融合,强化新闻宣传所具有的网络性、实效性与互动性。广播电视媒体平台根据民众新闻需求,制定完善的新闻采集、新闻组织编辑、新闻宣传规划,抓住社会热点、要点新闻内容展开解读与议论,创作出符合民众需求的精品新闻内容,从而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不断优化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