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视角下“浅阅读”的理性思考

2019-03-22 02:11张国鹏中国法制出版社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阅读者国民研究者

张国鹏 中国法制出版社

目前,对“浅阅读”的解读很多,近几年来,出版界也频频发声,积极参与到“浅阅读”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关于“浅阅读”有很多不同的学术观点:有人认为“浅阅读”会导致“浅思考”;有人会认为“浅阅读”不会体会到文化内涵;有人认为“浅阅读”不利于良好思考的形成。很多的研究者认为“浅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学习效果不好,对阅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长和发展有负面影响。“浅阅读”导致人们的深度阅读时间不足,文化素养不够,思维能力下降等等。几乎是一边倒地讨伐。“浅阅读”真的有这么不堪吗?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尊重读者的阅读自由,理所当然地包括了对读者阅读方式选择的尊重,所以,对于“浅阅读”,作为出版人,我们不妨辩证、客观、理性地看待。

一、“浅阅读”自古有之,并非新生事物

“浅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这种行为的出现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在中国古代,就有文化人对这一行为进行分析,清朝的张潮就认为,每个人因为自身实际和经历的不同,阅读的深和浅也是有区别的。有撰文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另外,毛泽东在家书中也有提到“要读浅近书,由浅入深,慢慢积累。大部头书少读一点。十年八年渐渐多读,学问就一定可以搞通了。”所以说,“浅阅读”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有之。应该说,自从有阅读这一文化行为,就存在着阅读的深、浅之别,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浅阅读”也是有思考的

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浅阅读”可能就不需要思考,这种观点既是对“浅阅读”定义的误读,更是贬低了“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存在的合理性,这是不客观的、不科学的。我们经常说,学习知识、阅读要由浅入深,没有之前的浅哪来之后的深?阅读者在“浅阅读”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思考的,只是需要着力的点、思考的强度有一样。实际上,“浅阅读”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并不是非要带着某种功利性去达到某种目的,对于某些内容和知识,也是在了解的过程中,根据个人的知识层次进行进一步学习或者研究。

三、“浅阅读”并不全是网络阅读

在网络阅读和数字阅读中,主要的阅读方式还是“浅阅读”,但这并不是让网络阅读、数字阅读跟“浅阅读”划上等号。阅读介质的差别并不是“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区别,网络和其他介质只不过是阅读的一个载体而已,在这一载体里,可以承载几乎所有的内容,近年来,尤其知识付费的流行,很多的阅读平台和阅读工具提供的内容都是深层级、有深度的研究和分析,如果我们仅仅就是因为传播的介质是网络或者移动端就认为是“浅阅读”,那难免武断。另一方面来说,传统的纸介质的图书、报纸、杂志等,也不一定全都是深阅读的内容,在传统的介质中也有很多是普惠性的浅知识,适合“浅阅读”的内容。“浅阅读”现象不仅广泛地存在于古代和当代,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纸质图书和网络信息的阅读中,具有信息媒介与时间跨度上的双重广泛性。

四、“浅阅读”并不一定就是快速阅读

代表阅读速率的“快读”,也被一些阅读的研究者认为就是“浅阅读”,他们认为“浅阅读”的特质是:及时性、娱乐性和浅显性,可以快速地给阅读者一些快感;他们还会认为这种快餐的、随意的、跳跃的、碎片的就一定是“浅阅读”,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行僧式的阅读才是“深阅读”。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他们就会认为快读的阅读效果就不会太好,不会对阅读对象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不能达到真正阅读的效果。对大部分人而言,这种分析是行得通的。但这不是绝对的,快读和慢读代表的是阅读的速率,有的人阅读的方式就是快读,他们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对阅读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点在中国古代就有佐证。在唐朝史书对就有对欧阳询“每读辄数行同尽,遂博贯经史”的记载,汉朝的大学者张衡也有“目所一见,辄诵于口”的本事,他们采取的方式明显是快速阅读,但其效果也很好,“博观经史”“辄诵于口”。因此,快速阅读并不能一概被认定为“浅阅读”。

五、结语

目前我们有很多关于阅读的统计调查数据不太全面。阅读统计时仅仅统计了读书率,而遗漏了数字阅读,遗漏了“浅阅读”,而得出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的结论,这样不全面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也应该是不客观的。比如,国内的某一机构对全国的国民阅读和购买情况进行和抽样调查,得到了6年来,我国的国民阅读(图书)率连续下降的结论,近年来,这一比率已经低于50%。结论把国民阅读率和阅读图书率等同了。其实,不管是出版界、教育界还是学术界,大家都公认的是阅读不仅仅是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还包括各种数字阅读。而且“浅阅读”、“深阅读”都是阅读,都是对人类获取知识有帮助和促进的,否则,也不会存在由浅入深一说了。

猜你喜欢
阅读者国民研究者
一直难忘
高地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