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
近年来,人工智能逐渐地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闻领域中,人工智能则更加注重产业化和商业化。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已经能够代替新闻从业者完成许多工作任务。在未来的几十年间,许多创意产业都将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无论是从内容的创建或收集开始,接着是处理和编辑,最后是分发,对于传统新闻的内容生产和新闻从业者都将经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于新闻业的影响是具有冲击性的。
在过去,新闻制作主要由记者、编辑、合作者和组织完成。数据收集和信息筛选主要来自记者和编辑的第一手资料。人工智能参与新闻生产,不仅帮助人们获取、处理和集成数据信息。人工智能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从巨大的数据库中,使用算法来收集和处理数据,生成一组新闻报道过程,这使新闻信息的来源更广泛,扩大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来源,丰富了新闻内容;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现有算法分发和传递信息,让用户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事件,它的优点是扩大了报告的范围,更准确地向用户分发新闻内容,相对于传统新闻的局限性,它在人们对于视觉与精力方面的消耗有着重大突破,同时在功能上对于信息数据的收集以及挖掘上能够有更深更广的作用。
新闻媒体播出的新闻需要记者和编辑的收集和安排。通过现场采访,拍摄和录音,电话采访,互联网搜索等手段,使用相关编辑软件进行编辑,然后逐步审查和发布。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媒体开始使用AI机器人进行新闻写作,而AI编写机器人在数字媒体环境中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弱人工智能产品,如新华社在2017年12月26日向全球发布了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1.0,“MAGIC”平台将帮助新闻媒体机构大幅度提升效率,从而丰富媒体内容。而在时隔仅仅半年期间,2018年6月13日,新华社再次更新媒体大脑2.0,其在世界杯期间,人工智能平台仅用了6秒便发布了一条世界杯短视频,成为国内编写最快的短视频平台,而整个平台的日产量可以达到一万条。使用人工智能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多内容,人工智能利用其快速精准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将新闻生产程序化和操作化,从而减少了新闻记者的任务繁重,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丰厚的利润。但机器算法与人类没有相同的独立思考能力,机器人目前也只能进行简单的视频拍摄和剪辑,仍处于人类的模拟阶段,没有完整的情感,所以新闻的表达还是缺乏了人类深度思考的能力。
以往人们总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搜索他们感兴趣的或查找需要的信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个性化推荐系统给人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升了用户查找信息的精确性,用户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查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人工智能新闻依靠用户个人兴趣和偏好,智能推荐或智能排序按照受众习惯将类似信息推送到受众面前,久而久之,用户浏览的内容偏向于媒体认为受众会喜欢、常看的内容,形成一个“信息孤岛”。用户容易完全相信媒体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满足他们的需求并逐渐失去了他们的批判能力,他们将会完全考虑和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
另外,推荐算法通常关注特定用户的兴趣和爱好,以便向用户提供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并向不同用户推荐不同的内容。用户只能接收他们热衷或感兴趣的信息,而其他有价值的新闻将被算法忽略。这种方法会导致观众收到的信息过于狭窄。这与新闻媒体的观念和初衷相反,即向观众传达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内容。
在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了便捷的同时,许多人也提出疑问,人类作为操作人员,如何掌控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否能够体现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虽然有疑问,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未来新闻传播领域大放异彩。对于我们的担心,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在研发过程中会作出充分考虑,让人工智能在人类控制下服务于人类,体现它在新闻业的最大价值。社会在进步,人工智能未来可能也将参与社会服务,我们只需用平和心态对待科技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让其更好地展现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