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广播电视台
众所周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视已经不再是人们最喜爱接受信息的唯一渠道。中国进入多类型媒介平台百家争鸣的时代,然而电视节目的生存完全掌握在观众的遥控器上。在电视业飞速转型的重要时刻,能够引导着受众接收、领悟新闻内容,并且吸纳信息所传达各种养分的履行者,自然是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然而具有超前思想和个人魅力的、能代表电视台形象的新闻主持人如雨后春笋般跃然纸上。就目前形势来讲,省级以下的电视台,时政新闻以及社会新闻,主持人能化身节目灵魂的还是寥若星辰。本文仅就现有体制形式下中国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如何在庞大的信息洪流革命中超越自我,完成自身文化的提升叙述一些看法。
从“播新闻”到“主持新闻”使得新闻播报由“死板”变的“灵活”,不可否认,这种转变的确是完成了一个文化超越的过程。目前“播”和“说”只是形式的改变,纯粹形式以“说”为流派的浪潮才刚刚崛起。
我们无法完全扔掉“播”的模式,毕竟我国的新闻节目以这种形式存在了几十年,这种庄重而正式,发声轻重缓急,口音字正腔圆的播报方式在观众脑海里也已经成为第一印象。在“说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想要完全变换“播”的形式,在表达上不再仅仅是加一些“么、吗,”等语气助词,而是对新闻有一个再度创作的精神,也就是在“说”之前能够二次编辑的过程。同样的新闻在不同主持人的演绎下就会呈现不同的节目效果。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节目《说天下》,两位主持人以普通对话,加调侃,融合娱乐等诸多方式解读新闻,相较于一个人单独口白式的播报,层次更加多变清晰,也更容易提升受众程度。
这几年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随着制作方式改革的深入。中国最权威——《新闻联播》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改以往“播”的模式,而是让主持人放下架子去“说”新闻,将复杂的事情变的容易,简单的事情变的有序,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改变拉近观众与电视之间的距离,准确的说,消息类节目以“平民视角”报道新闻,能够更好的搭建传者和受者之间的桥梁。美中不足的是,国内的消息类节目文稿统统是记者去写,主持人无权过问采编串过程,仍是“播”新闻节目的运作方式,仍旧是有失灵魂,缺少更多血与肉的形式主义,真正效果尚未达到“天下大事,都关我事”这种满分效果。笔者认为,新闻主持人应该学会向二次编辑、独立思考,真正意义上打破形式主义!
一个真正能体现新闻节目和观众共同需要的节目主持人,才能锁住观众目光,因此可信度成为衡量一名新闻主持人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升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空间的首要条件。美国一名叫麦吉的电商顾问曾经说过,三家同样规模的电视网播报同一题材新闻节目,准确性和深度也相同,那么就要取决于主持人的知名度和与观众对他(她)的喜爱程度了。
首当其冲就是要提高品德修养与人格力量。近年来,被封杀的主持人还是屡见不鲜的,如梁宏达,在节目中调侃英烈,受到观众的强烈指责而落马。还有才女之称的财经频道《第一时间》主持人欧阳智薇因三观不正陷入央视郭振玺一案,最终停职查办。新闻节目面向外界负责传递真实有效的新闻信息,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新闻节目主持人同样是电视新闻的形象代表,职业道德与行为操守对进步主持人可信度来讲是一种外在的约束与灌溉。
俗话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消息类主持人不同于其它类型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展示自我的空间会更丰富,消息类主持人传播的是大量客观报道,他对事件本身的重点了然于胸,对所选信息的话题引入,不能太讲究事件本身,要说的精彩,还不能背离客观事实。我们在遵循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将节目做得活灵活现,贯彻落实每一条消息“切入点”,酌情添加一些背景材料,可以发表小言论,但必须掌握好度。一语中的般“讲述”消息内容,再以个性的“说话”方式让观众感到舒适与亲切,自然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丢失了“度”的把握,就无法把事件真实与感觉真实相融合,将会大大降低传播的实效性。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各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运作机制和人员业务上发展非常迅速。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一档节目的收视率也取决于“粉丝效应”,这也意味着新闻节目的发展由萌芽期逐步进入了成熟期。节目与主持人之间相互依附,甚至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不论是新闻评论主持人白岩松、水均益,还是撒贝宁、柴静等老旧选手,尽管在众多信息流的冲击下,观众仍能通过议论一个主持人所关注的一些事而关注一档节目,而正是因为这些风格迥异的主持人,有时候甚至可以挽救一档内容本身很垮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