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旧”相对应的,我们今天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指的事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媒体形式,是与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相对的“新”。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形式的发展,让当前的新媒体不断虚拟化、多元化、复杂化,如今的新媒体发展形势,更与传统媒体密不可分,并非是相互替代的趋势。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速度慢和容量低,新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传播速度和信息容量,其衍生的各种载体和传播形式,让新媒体获得多元化、互动性等优势。不论是被称为“第五媒体”还是“新媒体”,新的信息传播形式作为科技发展的衍生物,具有以下几个十分鲜明的新特点:
一是新媒体的影响更加广泛。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大多数人只能是旁观者和信息接收者,很难参与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但新媒体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人们可以轻松创建新媒体,生产信息和传播信息,并对其它信息进行评论,这让新媒体的影响更加广泛,可以说绝大多数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即自媒体账号,甚至相当比例的个人也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账号。
二是新媒体的互动性强。互动性是新媒体发展初期的重要卖点,也是高速发展期的重要基础。初期的网络社区和论坛,之后的博客、社交平台,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微信、微博等,都体现出新媒体在内容互动上的优势。
三是新媒体的信息更容易保存和传播,这是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优势。信息数量较少,且不易长期保存。新媒体的基础是数字化技术,以互联网为渠道,数字化储存方式不断优化,让新媒体得以不断提升储存方式和传播方式,尽管各有利弊,但优势十分明显。
任何一种媒体形式都不是完美的,新媒体由于较强的开放性,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弊端问题。当今社会,各种信息呈现一种爆炸趋势,个个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从两面性来看,正面和正确的信息,经过新媒体放大后,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但负面和虚假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中也会同样快速传播、放大,尤其在受到刻意引导和添油加醋之下,“病毒式”传播带来了恶劣影响。
负面虚假信息的“放大效应”。当新闻信息被媒体机构或自媒体、“网络大V”报道后,一方面受到媒体竞争压力的影响,多家媒体及从业人员对同一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轰炸式挖掘式报道,从而造成一定的新闻导向,提高了新闻噱头的影响力比重;另一方面,网民在新闻的阅读和再传播过程中,对不同新闻或相同新闻的不同切入点,会出现倾向性较强的偏好。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原本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会出现偏离新闻事实的报道效果。
网络媒体热衷传播“坏消息”。网络媒体及自媒体往往会有组织、有预谋地关注“坏消息”。传统媒体生存压力大,迫切需要新闻噱头来吸引读者,这种现象在网络媒体的体现更加严重,缺乏管理的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新媒体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比较依赖于点击量和粉丝量,公众的猎奇心理以及对“坏消息”的热捧,让新媒体运营机构刻意追求负面信息的传播。同时,通过有组织、有预谋地断章取义、造谣、曲解信息等方式,捏造新闻传递给读者,也是个别新媒体账号的常用手段。
新媒体缺乏有效的内容和管理监管。虽然官方有主管部门负责网络媒体机构和信息传播的管理,但新媒体类别广泛,除了专业的媒体机构外,还有大量的民间机构、个人账号等,政府部门难以面面俱到,导致新媒体呈现乱象,时常出现舆情事件。
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终端设备非常普及。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数量高达9亿,这说明我们国家网络已经非常普及,甚至可以说老人小孩都有手机上网的习惯。今后的新媒体发展将路向何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索:
一是新媒体将会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新媒体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有可能是新媒体用户,但不同群体对网络信息传播的体验需求不同,所以在未来,各种角度的“实用”和用户良好体验,是新媒体载体和内容的重要核心,这是早就粘性受众群体的重要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来对抗受众的强流动性。
二是区域性新媒体的整合与差异化发展将凸显。新媒体的灵活性让其遍地开花,但对个别区域来说,区域性的新媒体机构往往在内容上重复性强,缺少差异化发展。因此,以自媒体联盟、主管部门等为牵头,自媒体的属性和发展方向必将有所调整,媒体整合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将会被提上日程,最终实现做大做强的目的。
三是新技术将被更多应用于新媒体。早起的互联网网页、信息点对点传播,到如今的H5、小视频、微博、直播等,新媒体的下一个风向标,依然会以技术为基础,比如VR技术、大数据应用等,必将有更深入的技术升级和载体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