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继续教育培训市场分析

2019-03-22 14:31侯伟浩
传播与版权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时学术期刊编辑部

侯伟浩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西 赣州 341000)

继续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编辑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是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职业。如今媒体融合、各种新规陆续出台,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术思想百家争鸣,加强继续教育不仅有利于编辑丰富编辑业务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其适应新环境、面对新问题的能力。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0发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1]接受继续教育是普通学术期刊编辑不可或缺的从业条件。但目前,商业化的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配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现状

(一)培训形式单一,利用新媒体培训尚待普及

短期继续教育仍以面授为主。截至2018年11月30日,笔者所在编辑部收到当年相关短期培训邮件231封。培训主办单位涉及科学名词委、出版研究院等十几个单位;地点主要分布在南昌、重庆、厦门、海口、北京等22个城市;针对社会科学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大多数为40或48学时,针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培训以72学时居多;培训时间以5~9天居多;培训费为1800~2800元/期。这种培训大部分采用专家讲、学员听的传统授课方式,每位专家讲座结束后有半小时左右的交流时间,学习效果没有监测和评估。

网络、手机客户端等短期培训存在形式灵活、时间可控、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等优势。例如,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修学院(培训中心)开设了远程教育系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网站上有400多门网络课程,2018年新增了106门。其中包括29门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网络课程。授课教师是各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还包括国外专家学者,课程实用性强,学习完成后进行在线考试,系统自动记录学时。但由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要求,继续教育面授必须达到24学时,许多编辑为了方便,仍然选择参加一次性多学时的学习。另外,编辑工作长时间面对电脑,对远程学习不适应,购买学习币进行网络学习的编辑仅仅占小部分。

(二)培训管理松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培训中心网站每年的培训计划有几十项,总局和省局都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看到了这个机会,认为这是商机。社会培训机构经常打着政府机构的牌子,组织各种名目的培训。编辑工作时间宝贵,出版企业经费有限,根本无法参加各种“产业化”培训。根据规定,继续教育培训时间长,时间集中,同一单位编辑部的编辑接受培训,工作可能一时难以安排。

另外,培训承办单位为了吸引编辑人员参加培训,地点通常选择在风景优美或历史文化浓郁的旅游城市。培训管理松散,到课率并不高。虽然近几年培训承办单位要求签到,但大多流于形式,培训完后没有考核,有些编辑将这种培训视为旅游。就笔者参加的培训而言,科技期刊管理相对严格,培训完后需要测试,测试达到及格才可以取得学时证书。但社科期刊编辑培训,大多数没有追踪培训效果。

(三)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从培训通知来看,专门针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培训比较少,培训通常都是图书编辑、学术期刊编辑、其他期刊编辑汇聚一堂。培训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编辑规范、语言运用到计量单位、标点符号使用,从办刊实践到刊物影响力提升。从近两年笔者收到的培训通知来看,培训内容同质化严重,对于老编辑而言,培训内容有些陈旧,而对新编辑不够系统。培训过程中,有些专家是资深图书编辑专家,讲授内容主要是针对图书编辑。新时代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学术编辑来讲,适应新环境迫在眉睫,而培训市场上,专门针对学术编辑培训新媒体融合的内容寥寥无几。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层次性等,不能满足学术期刊编辑的实际工作需要,从而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成为编辑的负担。

二、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编辑继续教育成本收益分析

学术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成本和收益主要涉及的主体是编辑部和编辑个体。作为投资行为主体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个体有意愿参加继续教育。同样当收益大于成本时,编辑部有资助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力。编辑希望通过参加继续教育能提高工作胜任力。编辑部希望通过员工培训,能够增加编辑部人力资本总量。

(一)继续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付出的货币成本及投资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本,包括为继续教育所花费的具体费用,如培训费、住宿费、交通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用货币衡量。目前,直接成本大部分是由学术期刊编辑部承担(个别省份除外),个体承担较少。因此,编辑并不将这部分成本计算在自己的投资成本里,编辑部才是直接成本的主要投资者。在经费预算有限、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这部分投资受到限制。尤其是对于自负盈亏的编辑部、期刊社而言,对这种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更为慎重。曾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目前高校期刊办刊经费大都在10万元左右(调查对象是季刊即每年4期,每期约100个页码的刊物)。[2]如此捉襟见肘的办刊资金只能勉强应对出版,无法顾及对编辑的培训。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这部分费用同样由编辑部和个人共同承担。编辑为了参加继续教育,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必须放弃正常工作、生活等,这给编辑的正常工作、生活、家庭带来影响。编辑可能因为继续教育而错失发展机会,也可能因参加继续教育而放弃休闲娱乐活动等。这个机会成本因人而异,不能用货币衡量。但可以参照没有参加短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其他方面与自己相同的人来衡量。对编辑部而言,编辑参加继续教育,导致工作后延或者调整,甚至有可能因为沟通不畅而影响编辑部的社会声誉,流失部分作者。

(二)收益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对于编辑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会带来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通过参加短期继续教育培训,编辑不仅获得了新闻广电出版总局认可的继续教育证书,而且在知识水平、社会关系、解决问题能力、眼界见识、编辑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提高了编辑自身的竞争力。这不仅可以让编辑顺利完成责任编辑注册、延展等工作,而且其工作胜任、职称晋升等都大有裨益。

其次,对于编辑部,编辑参加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编辑知识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学术水平、编辑能力等(有时这种提升是非显性的),编辑部的人力资本总量随之提高。此外,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有助于编辑部形成学习型组织。由于编辑关注点不同,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收获也会有所差异,编辑部内部可以通过相互分享学习,更容易形成互补。

三、提高编辑继续教育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路径

从人力资本理论对继续教育成本收益分析来看,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才能使短期继续教育更具有吸引力,资源配置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一)降低成本

1. 扩大继续教育培训主办单位范围,引入竞争机制。各个省区市期刊协会等可以自行组织学习,例如,江西省每年在南昌举办两次继续教育培训,省内的编辑部可以选派编辑参加,住宿费、交通费等都不高,成本较低。其次,开发远程课程。可以利用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手段进行视频资源的传播,使编辑在工作之余,不离开家、不离开办公室进行学习。住宿费、交通费将为零,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均会大大降低。

2. 从制度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首先,继续教育针对不同的编辑,需求也是不一样的。继续教育学时的规定应针对不同阶段的编辑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新编辑以基础业务学习为主,可以适当提高学时要求;老编辑可以参加某些专题培训,可以适当降低学时要求。其次,治理短期继续教育的管理松散化问题,严格审查培训内容及聘请讲师。

(二)提高收益

1. 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虽然目前培训市场上也有专门针对科技期刊编辑和社科期刊编辑的培训,但培训的内容都集中在编辑语言规范、标点符号用法、计量单位等内容上。媒体融合时代,过去的那种“刊物特色、编辑思想、编排风格、专栏结构、各专栏间的呼应对话统统不见了”[3]。培训内容应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加新媒体制作技能、融媒体沟通技巧、新媒体转播等相关知识,[4]使学术期刊编辑尽快适应以内容为王的新时代要求。另外,增加政策法规的相关培训内容。学术期刊在传播学术思想、推广研究成果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作者的知识产权、知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也同样需要编辑去维护。相关知识的匮乏会直接影响作者的相关权益。培训主办单位,可以将此类内容设计为系列化、专题化培训,从而增强培训针对性。

2. 创新培训方式。开发系列课程,采用面授、网络、手机客户端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目前,网络、手机客户端学习普及程度不高,大部分编辑仍然选择参加72学时的面授学习。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网站可以开发手机客户端课程,让学习时间和地点更加灵活。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将各个培训班的培训进行实况转播,并制作成网络、手机客户端课程。另外,为了调动编辑积极性,可以开展相关研讨会,取代专家讲、编辑听的形式。

猜你喜欢
学时学术期刊编辑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