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婷
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技术技能方面,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高职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约一半的学生进入到中小型企业工作,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就业于民营企业,能够进入大型企业或者是国有企业的少之又少。在传统经济发展趋势下,民营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而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变化,民营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就业岗位创新难的问题,这种问题相对突出,进一步增加了高职生就业难的困境。在新常态下,中小型企业想要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必须将目光放在生产力提升以及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因此对于技师,特别是高级技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职生毕业后的技能水平难以满足企业对于岗位人才技术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导致就业难问题的发生。
(一)缺乏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个体对职业的情感与态度,对于特定职业具备理性的态度,在工作中能够保持认真负责的心态。当今社会企业对于员工岗位职业的划分越来越细致,不同岗位要求工作者需要具备个人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职业意识体现的是从业者的内在品质,热爱职业,具备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以职业的理想、信念、能力,规划在某一特定职业上的发展目标,并具有积极与正确的工作态度。但是,据了解,当前很多高职生在应聘的时候,表现与气质、职业热情明显不足,在面试环节中消极对待,职业意识明显薄弱,因此导致应聘失败。
(二)职业技能不足。职业技能是指高职生对于某一特性岗位上表现出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该岗位中具备胜任力,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岗前培训,能够减少企业很多工作上的麻烦,节约成本,因此具备高水平职业技能的大学生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出现产业升级快、设备更新快、工艺要求高的情况,高职生在学校中实践机会少,难以跟上企业在新常态下的更新与发展速度,因此导致职业技能难以满足企业的高速发展需求。
(三)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新常态的企业属于面向现代化的团队式协作发展,与以往的企业发展局势相比,生产工艺难度大、工艺流程更加复杂、分工组织更加严谨细致、对于从业者的团队观念要求更高。而当代高职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存在自我主义倾向,缺乏敬业精神,抗压能力弱,沟通能力差,应变能力不足,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就业失败的原因。
(一)强化职业意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教学重点更加倾向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缺乏对职业意识与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视度,职业意识教育与实训环节脱节。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有关职业意识教育的内容少且缺乏针对性。对此,高职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向学生渗透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强化高职生对职业意识的了解,并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另外,职业规划课教师对学生专业、职业发展规划应具备足够的了解与认识,掌握专业要求、专业目标、专业资格认证要求、所学专业将来应用到需要任职的部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定位、岗位评价、岗位兴趣、职业幸福感。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应将职业意识渗透到实践实训过程中,让高职生具备深刻的心理体会。
(二)高校应具备前瞻性。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而社会的进步与企业发展却不断前行。新常态下,高校人才培养不仅需要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更加需要通过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教育,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对于人才的更高要求。新常态下的市场结构与发展趋势有所调整,为了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具备市场的敏锐性,根据市场的未来发展变化情况,调节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技能,提高高职生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以满足新常态下产业升级的速度。
(三)加强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理性规划职业生涯,确立长远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课外学习活动,以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在学校里多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利用各种条件参加实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四)引导理性创业。创业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都会产生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如何理性自主创业就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分析自身能力与条件是否适合创业。创业之路要比成功就业更加艰辛,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具备一定的风险。大量实践证明,成功创业的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如市场洞察力、准确的分析能力、执行力与号召力强,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责任心,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第二,正确选择创业项目是理想创业的观念,也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的成败。对于创业自身而言,分为一般型创业、专业型创业以及创新型创业三种。其中一般型创业对于专业知识要求低,但是往往服务范围有限,发展潜能不高;专业型创业是建立在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之上的创业类型,需要创业项目技术含金量高。创新型创业需要具备创新性,具备市场发展潜力,但是相对的难度与技术要求高。高职大学生在对创业类型与自身创业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确定是否需要创业,应该从哪个方面、哪种类型创业,谨慎分析,慎重决定,以降低创业风险。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关系到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与国家的稳定发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高职生的成功就业体现了个体的自我价值。在新常态下,高职学校需要认识到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局势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通过社会、学校、大学生三方的协调配合与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