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京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构成就是将某种形态的各个要素进行组合,而立体构成则是将形态、色彩、材料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组合,立体构成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三维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结合现代人们对空间设计的需求,不断改革创新,精益求精。而在空间立体实际教学中,教师更侧重于对空间要素的讲解和运用,如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和作用,而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之中。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能够掌握空间构成课程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中却无法有效的运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讲解《空间立体构成》教学的过程中,将其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却没有将基础构成课程与之进行完美的结合。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合理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让《空间立体构成》课程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在传统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会将基本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对于《空间立体构成》的原理及相关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原理进行点、线、面等抽象的联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较快地掌握立体构成的原理,不过在以后的专业设计实践课程中运用这些原理就比较困难。根本在于这样的教学没有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
在空间立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做好普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衔接,导致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在实践练习环节会无所适从,或者在实践的时候抱着应付的心态去完成作业,一味地去照搬网上的优秀案例或者现成的案例,而并没有专心思索这些案例所具有的效果及形体之间存在的关联等,导致作品缺乏一定的创造性,无法打动别人。因此有必要改变现有的立体构成课程固有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把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上日程。
《空间立体构成》课程的内容包含了立体构成的原理、构成材料和构成手段等,对于形态、空间、材料加工方法的探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原理、造型以及美的法则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原理、方法和形式在今后的设计中,在设计实践中得到锻炼。那么怎样才能让基础课程为专业学习服务呢。第一步,教师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理论知识的阶段,教师要将相关专业内比较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最重要的是要将重点内容讲解清楚,至于难点内容要向学生们讲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另外,针对专业相关的课题要进行锻炼,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针对专业特点,将专业相关和实践进行联系并且设计相关的实践练习课题,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接触到职业相关,从而提前为走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需求打下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立体构成和课程在内容互通互补,为设计实践奠定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并且能够对建筑室内外进行艺术设计和相关设计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更要具备坚实的理论设计知识以及娴熟的设计、制作技能,以便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顺利开展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环境设计方面的优秀人才。
第一,室内设计为例,在室内设计方面,其本身是对建筑物内部空间的一种把控和利用,根据空间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便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空间设计。设计主要体现在对于室内空间的规划方面。在理论授课时,教师可以讲解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然后展开教学。在实践方面,可以选取优秀室内空间规划案例,讲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利用点、线、面等进行空间的分割和衔接,让学生就此展开课题训练;而对于室内装修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结合优秀设计案例,分析对于光、形、色的运用,让学生展开课题练习。
第二,建筑设计为例,现代建筑的造型语言有两种,一种是抽象的立体几何形式,这种形式通过点线面的搭配和外在结构的比例等向人们传达着一种简化的形态美。而另一种则是对自然形态的具象模仿,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具有代表价值的一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对其设计手法进行分析,然后由教师设计出与之相关的训练课题来培养学生对于建筑造型设计的能力。
第三,以景观设计方向的立体构成课程设计为例。景观设计主要要求为环境与景观的完美融合,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冲击性,刺激人们的感官。不管是公共的景观艺术品,或者是植物、水体等,它们都是和周围的环境相呼应的,人们对于这些景观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景观元素当作设计元素中的点、线、面等,对于这些元素之间如何搭配组合,如何通过组合将节奏和韵律表现出来进行分析,它们是如何通过组合体现美感的。然后指导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进行主题景观设计。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和形式,另外空间具有功能性,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物质功能基于空间环境的物理特性,举例包括龙剑的大小、形状、打光、通风、隔音及温度等;而空间的精神功能主要是基于物质功能基础之上,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主,比如不同人的性格爱好、行为习惯、宗教信仰、审美等。通过对于空间的改造能够创造出适合不同人的空间环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物质愉悦的同时,也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此外,在空间构成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进行教学,分别是空间单纯形态的构成教学和环境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在空间单纯形态的构成教学中,教学基础是立体构成同时在传统空间构成教学中也是重要内容,这部分的教学要素是将一些抽象的或者单纯的形和体以及其他元素进行组合应用,最简单的就是点线面的组合。要求学生要能够对单纯形态空间构成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掌握并且能够对空间构成具备独特的个人见解及审美意识,掌握基本的空间构成手法;在对环境和空间的关系中,首先要深入了解掌握环境中空间构成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能够运用前面部分所学习的知识来对空间形态和构成进行有效的应用们创造出更好的空间环境。
最后要让学生认识进而创造出空间,空间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存在一定的无别,在设计空间的时候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空间,更要进行精神空间的设计。也就是说再设计的时候要兼顾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双重设计需求。物质空间是指固体的空间形态,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与收纳性,是最基础的空间形态;而精神空间是指整体设计出来的空间形态对人们视觉产生的刺激性与满足感,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物质空间的进一步升华。精神空间也可以成为负空间,主要有活动空间、开敞空间、过渡空间等。活动活动空间是需要经常改变的空间形式;开敞空间具有一定的收纳性,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过渡空间是指对物质空间的统一整合及完美过度,可以通过具体的物品来进行过度,也可以是不具体的,如声音、光源等辅助过度。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空间构成的课程改革,需要从环境设计的专业特点出发,只有认识到空间的本质,将空间和环境的关系有一个彻底的认知,掌握空间构成中基本的美学发则以及艺术形态,熟知空间构成的特征与基础概念,才能更好地认识空间形态,并且对其进行利用,进而提高学生对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该篇文章将环境艺术设计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作为重点来讲述研究。通过教学改革来发挥立体构成课程的基础作用,而如何将这些利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还需要各位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究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