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法语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2019-03-22 11:47阮滢瑛
关键词:法语外贸跨境

阮滢瑛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 350202)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法、中非贸易规模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学术报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市场全景式分析与行业及政策建议》发布会上,有学者指出,语言服务面临三大问题——小语种人才不足、语言与专业结合不足以及市场化欠缺。近年来,高校纷纷设立法语专业,但受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许多毕业于法语专业学生依然只掌握了语言技能,而语言应用能力及“外语+”知识相对欠缺,这明显与市场需求脱轨,新时代下具有外贸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法语人才的培养值得研究。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法国、非洲的贸易往来

2013年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建立起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实现共赢。“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中非、中法贸易额虽有波动,但总体稳定,并呈现良好势头。

中国是非洲最大贸易伙伴,而在非洲,有21个国家以法语为官方语言,5个国家以法语为通用语。根据中非贸易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16年中国与非洲进出口总额1 492亿美元,2017年为1 697.5亿美元,增长13.8%。中国对非洲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机械设备、钢铁产品和针织品等商品上,而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产品在矿物燃料、铜制品方面[1],同时,中非投资合作也因为中非双边贸易的飞速发展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与此同时这也成为中非经贸合作中最大的增长点[2]。

中国是法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6年中法双边贸易额为489.3亿美元,而2017年为530.5亿美元,增长13.0%。中法两国在航空航天、能源、高铁等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未来在农产品、数码科技、服务业、零售业等方面还将加深合作,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华期间,中法签署了多项战略协议以推动中法经贸合作。目前法国仅为中资在欧洲的第四大目的地,中国仅为法国第七大投资来源国,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3]。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普及和“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蓬勃发展起来。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提供的数据,近四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包括零售和批发)年增长速度均在15%左右,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为7.6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7.3%。根据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7“一带一路”跨境电商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手机、电脑和网络产品、电子配件、家居用品是最受海外市场欢迎的网购商品。我国为制造业大国,商品资源丰富,而跨境电子商务门槛低、进出口环节少、时间短、成本低,国内中小型企业纷纷瞄准这种便捷的销售渠道开辟欧洲、非洲等国外市场。法国作为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程度高,已成为众多企业开拓市场的目标。非洲互联网技术虽然还不发达,但不少中国、非洲的创业者正在努力推广本地的移动支付平台,阿里巴巴等平台也予以援助。未来几年内,跨境电商交易额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电商将作为一股重要力量促进中法、中非贸易增长。

二、“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贸法语人才的要求

外语能力是助推国家经济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关键要素。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也是非洲众多国家的第一、第二语言,随着中法、中非贸易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及跨境电商规模的扩大,对“外贸+法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将持续上升;法语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宗教信仰、地方习俗不尽相同,这些也为法语人才提出了挑战。“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法语人才应当具备以下能力。

扎实的语言能力。熟练掌握法语的语法、词汇、句型知识,注重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能用法语进行材料的阅读分析,具备良好的外语写作、口语沟通能力及口、笔译能力。

熟练的外贸、跨境电商知识技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熟知外贸业务流程,能根据客户群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开发新客户,能跟进国际物流、国际结算、进行报关等相关业务的处理;熟悉跨境电子商务的流程及相关平台的使用,掌握计算机、网页设计软件及美图软件的使用,掌握网店运营管理,能与客户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本国和外国的语言、文化、习俗、宗教、法律等知识,能在交际中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文化冲突,能依据跨文化知识妥善处理外贸中出现的误解、交易争端等问题。

较高的综合素质。外贸活动面对着不同国家的人群、各种突发情况,涉及的业务范围广,要求从业人员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灵活应变的能力、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团队意识。

三、我国外贸法语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总共有136所本科及大专院校开设法语专业,受人才自身因素和培养机制的制约,兼具语言能力和综合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却紧缺[4]。各院校已在摸索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法语人才的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加入“商务法语”、“经贸法语”、“旅游法语”等课程,部分高校在高年级阶段设定了旅游法语、商务法语等不同专业方向。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依然较为传统,课程体系的设置依然主要关注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转换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外贸知识技能及综合能力,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模糊

受传统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许多高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依然比较模糊,在教学中偏重于语言知识技能及学术研究能力,未能从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办学定位等实际出发设定培养目标,学生的外贸知识和综合技能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许多高校只是在高年级加上一些常识性课程,所学知识单薄且不成系统,学生基本为单一型语言人才,法语基础较好,但“外语+”知识不足。

(二)课程设置与市场契合度不够

培养目标的模糊导致课程设置不能紧跟时代与经济的发展需要,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方向性不强,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不够系统化;理论知识多,实训、实践环节少,相关技能尤其是外贸技能得不到训练,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部分课程形式大于内容,外贸方向课程一般只涉及常识性内容,指导性不强,内容实效性不高;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时期,未能将相关知识纳入教学系统。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轨使学生知识结构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往往在开始工作后,还需在企业内进行较长一段时间培训才能独立承担岗位工作。

(三)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模式陈旧,学校片面强调外语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应用能力的提高[5]。教学以传统的讲授模式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做到“授人以渔”,造成学生对教师、课本过度依赖,习惯于按照教师、教材按部就班,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主动吸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小组活动、讨论较少,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成绩评价方式单一,基本以考试成绩定优劣,实践技能得不到重视;此外,教师缺乏外贸知识背景,高年级部分课程内容较为单薄,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培养相关知识技能。

(四)企业角色缺失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但目前企业的参与度不够高,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6],即在大学阶段,基本只有高校及相关教师承担了培养责任,学生往往在工作后才真正感受到企业运营方式、文化等,延长了人才培养的时间;且出于企业盈利目的,在培训员工时往往只关注具体操作技能,而忽视员工的潜能挖掘,人才的长远发展容易受限。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法语人才培养建议

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外贸法语人才的要求及目前我国法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培养能够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外贸法语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

首先,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法、中非贸易的稳定发展,可以看出目前需要“外贸+法语”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高校要培养的学生应当既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又有较熟练的外贸、跨境电商知识与相应技能,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其次,培养目标应当个性化、具体化,即各高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学校办学定位、学生总体素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实际,细化培养目标,如培养高级国际商务人才、高级外贸人才或普通外贸、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等,并在高年级阶段进行方向的划分和确定,实现知识的精细化、专业化,如设置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学生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还可以在二年级或三年级进行分班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计教授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再次,同时利用本校内部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不同专业的资源,进行跨院系、跨专业合作,并且鼓励学生修双学位,以获取工作中可能应用到的知识。最后,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国外高校共同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课程的设定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低年级阶段,仍然要保持语言知识传授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语言掌握和应用能力;高年级阶段的课程设置应围绕语言水平的提高和外贸知识展开,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保持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一些常识性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提高课程整体的灵活度。适当加大实践、实训环节的比重,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例如设置模拟外贸公司运营课程,由学生分小组承担公司的不同角色,模拟外贸公司运营流程、运用外语知识进行操作;课程应侧重于专业技能,适当减少理论知识,增强课堂内容的实用性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此外,课程内容、实例可紧扣“一带一路”贸易的相关内容展开,例如在笔译课时可以将航空航天、机电、针织相关的材料作为翻译练习,或讲授贸易流程时围绕这些主题及涉及的公司进行展开;根据本地的外贸活动内容积累教学素材,汇总制定成校本教材等,增强校内知识的实用性。

(三)改进教学模式

“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需要的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单独使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无法满足的。教师应当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欲望,运用启发和讨论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7]。(1)采用如案例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获取学习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2)积极构建在线课程,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的贸易活动为重点,整合各类相关知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3)改革评价方式,除了考试之外,平时布置的小组任务、课堂讨论、主题演讲等都可纳入考核系统,并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在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思考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4)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业人员良好的跨文化动机、完善的跨文化认知、得体的跨文化行为,是推动“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和自贸区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8],因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总之,教学模式的改进除了改善教学效果之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建设“双师型”队伍

目前我国法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为法语专业出身,语言文化知识掌握牢固但总体缺乏外贸、跨境电商知识背景。校内的外贸类课程有的是用法语讲授情境用语,有的是直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讲授,常造成课程内容流于理论或内容缺乏衔接。因此,培养一支属于本专业的“双师型”队伍势在必行。首先,培养“语言+外贸”的复合型教师。可以实行轮流制度,每年选派2~3名在职教师在国内外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深造,完善知识体系;每年选派教师到校企合作相关企业实践锻炼,参与工作流程,深入了解外贸知识和技能、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等,以在教学中融合相关知识和信息。其次,扩建教师队伍,招聘具有资深外贸从业背景或学习背景的法语人才以弥补缺乏复合型教师的缺憾。最后,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展开校内跨专业合作,建立多学科的教学团队,共同讨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堂内容的设计,完善课程的同时互相学习专业知识,实现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与企业合作

企业在外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可或缺,高校应与当地企业积极展开校企合作,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贸易往来的企业。首先,积极共建实践基地,在低年级阶段,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了解产品知识、运作流程、企业要求等,帮助学生及早确定学习目标和未来工作方向,激发学习动力;高年级阶段则可在相关岗位进行实习,企业可选择符合要求的学生作为员工,既节约了企业培训员工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寻找人才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及工作经验的积累。其次,实行课程的外包,引进业师,开设实践性课程,如外贸或跨境电商流程模拟及操作等,进行仿真练习,使学生身临其境;或由业师定期开展讲座,分析讲解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等前沿知识。最后,还应在企业中营造学习氛围,促使外贸人才实现准确的自我定位并不断学习、完善个人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尽早明确个人定位,掌握相关技能,更快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发展建设的需要。

五、结论

“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外语人才,而中法、中非贸易规模的扩大不仅增加了对法语人才的需求,也提高了要求。因此,高校应结合地方经济和学校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与企业合作等方式为“一带一路”输送合格的外贸法语人才,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目前,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仍在探索阶段,这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学者教师的进一步努力才能慢慢实现。

猜你喜欢
法语外贸跨境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论法语的体系统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