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精神”与大学精神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

2019-03-22 10:59□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铁军新四军校园文化

□王 俊

在当今的高校教育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丝毫不能懈怠。众所周知,高校负载着为国家储蓄人才的重任,也只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精英才可以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做出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事情。所以,大学期间个人精神的塑造是尤为关键的。塑造大学精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回溯精神长河,从历史中找寻精神的给养[1]。而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作为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的优秀精神财富,不仅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今天的现代化大学教育有着巨大的潜在意义,对于引领目前的高校主流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如何实现挖掘两者之间的交互性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铁军精神”和大学精神的交互性作用不仅有利于引领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也有利于精神财富力量的再挖掘[2]。

一、“铁军精神”的基本内涵[3]

“铁军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应运而生,这一精神是众多新四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培育出来的,这一精神的生成直接成为那段峥嵘岁月的精神保证,萌生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这一伟大的精神指引之下,新四军战士对人民永远忠诚,永远听党指挥,敢于战斗,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经过实践和时间的凝练,“铁军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听党指挥、敢于牺牲、敢于奉献的宝贵精神。这种精神根源于广大民众,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广大民众的优良作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铁军精神”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具体体现。

这一精神有着极其极更丰富的内涵,值得细细揣摩。

(一)热爱祖国,团结协作。当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到来的时候,所有中华儿女都可以团结起来,不计前嫌,同仇敌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自己的国家浴血奋战,这是热爱祖国的至真体现,也是善于团结的民族属性的体现。来自不同地区的新四军战士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整编,无疑是取得这一战争胜利的关键要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精神财富值得后世敬仰。

(二)甘于奉献、不畏牺牲。牺牲自己,保卫国家,这是每一位新四军战士的心愿,在全面服从党的指挥的同时,浴血奋战,即便是武器装备再破陋不堪,这种甘于献身,敢于献身的精神,也是战胜敌人的法宝。在备受关注的国共合作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新四军愿意为了进一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动放弃南方根据地,这种甘于奉献,顾全大局的壮举也是一种模范行为,值得后世学习。在后来的战争中,新四军同志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浴血奋战,在民族大义面前,甘于为战争的胜利放弃自己的宝贵生命,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铁军精神”的核心再现。

(三)恪守信念、不屈不挠。在双方的军事装备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新四军依然可以取得黄桥战役、泾县战役等重大战役的胜利,就是因为新四军永远坚守自己的信念。同样这种信念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因为当面对皖南事变、淮北反顽等重大失利的时候,新四军依旧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正是坚信胜利属于中国的信念让他们不屈不挠,在困难面前毫不退却,时刻以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争取战争的胜利。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备,理论多样,这种政治思想的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政治文化无疑是灵魂。所以校园文化不仅仅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促进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和构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4]。

目前的政治思想教育虽然是形式多样,但是还是主要分为基础理论和和相关实践课。以至于可以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比如,最常见的实践形式有成立传颂革命精神经典著作的读者俱乐部,要求学生自己拍摄相关主题的微视频,向各个团支部党支部分发学习杂志等等,经过带动学生自己动手,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的多样化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可以说,这种渗透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意义更为突出,大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最为明显。在肯定现如今政治教育的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第一,主流校园文化不够突出,尤其是对“90后”、“00后”大学生中影响很受限,广大学生往往是在通过考试后,就立即将理论知识抛之脑后,并不能高效地将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自己日后言行的准则;第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出勤率不高,课堂内容有待更新,课堂质量不高。在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为写作业、看小说、玩手机的课程,课堂吸引力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低;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课上学习氛围不浓厚,直接影响了课下的自我学习质量,很少有学生主动关注当今的政治动态,了解最新的政治会议内容,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知道,目前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虽然有着完整的教育体系,精良的师资队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政治素质教育形式和内容都需要进一步革新[5]。

三、“铁军精神”与大学精神之间的交互融合

“铁军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瑰宝,她的魅力永不衰减。如何挖掘这一宝贵思想的深层价值,可以构建“铁军精神”与大学精神建设的交互融合机制。两者需要起到的作用的是相同的,引领人心进步,所以这是“铁军精神”和大学精神可以交互融合的前提。在此前提之下,要发挥“铁军精神”的整合功能,引领打造以这一思想精神为主流的校园文化,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两者的交互式发展。这种融合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在当今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补充关于“铁军精神”的内容,全面细致地向学生介绍这一思想的来源,尽管不同地方的教师、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观念,但是要在“铁军精神”的主流思想引领下,形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形成一种具有普遍认同感的校园文化,这一文化的形成不仅仅是“铁军精神”的现世延伸,也是大学生个人的行为准则,对于他们的日常学习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第二,要积极发挥“铁军精神”文化在不同阶段的调试作用,这种调试是建立在多元化结构“铁军精神”的基础之上的,在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将精神与校园发展阶段两者相联系。在学校的每一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必须有相应的变革和革新,从而才可以不断取得新的办学成果。第三,尝试建构和打造“铁军精神”的可视化文化形态。这种可视化的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建立相关主题的纪念馆,举办新四军图片展览以及新四军优秀艺术作品展览等活动,诸如此类的活动都有利于形成更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视觉上的强大冲击力吸引广大学生,进一步丰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综上所述,尝试从过去的“铁军精神”中挖掘精神力量,以此为借鉴构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且形成相应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是力求实现“铁军精神”和大学校园精神的交互式全面发展,对于两者的作用都是难以估量的,同时这种恰当的交互式发展会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充盈他们的头脑,武装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促进社会精英人才的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猜你喜欢
铁军新四军校园文化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铁军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读《铁军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