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舒晴 邝文聪 江林希 郑思维
塱头村是花都区炭步镇村落之一,有塱头新村、塱头古村之分。相传在该村南面大片湖泽的湖边小岗上长满朗草,因此名取塱头。塱头村由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组成,塱东社相连塱中社,凭着一条名叫“深潭”小河涌相隔塱西社。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塱头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立村,正是当时黄氏于南宋末年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后,择居而立。塱头村又被誉为著名的“进士村”、“乡贤故里”,文化底蕴颇为浓厚,自古拥有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的称赞,明、清两朝代前后育出15名秀才,10名进士,15名举人,故有“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之美誉。这种书香之家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出尽天杰地灵,人才济济,秉着祖辈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训言,打造宗族根基文化深厚的耕读文化。
(一)塱头古村具有岭南古文化建筑风格。塱头古村最具有鲜明和文化特色的特征在于“古”,它经历长久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凝练出民族素养的精华,将岭南广府建筑文化接近完整保留下来,如果它能够被深刻发掘内在意义,对于开发来说将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该村落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并且建筑保存较完好,全建筑占地6万多平方米。建筑多数建于明清年代,用青砖堆砌而成,至今保存完整有388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34座,炮楼、门楼共5座。该建筑是很有特色的,以宗祠及书室为主的村面建筑,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格局,人字或镬耳封火墙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具有花鸟、人物图案,呈“茶壶环”形状。其中灰塑博古脊或龙船脊,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工艺较好,代表有友兰公祠和诒书室。清乾隆为纪念崔氏太婆而建的升平人瑞牌坊,又名第一圣旨牌坊。由该村乡贤黄皞捐修而提笔的青云桥,又被称玉带桥,寓意青云直上,鲤鱼跳龙门[1]。塱头古村现存很多古建筑的著名景点,每处建筑都有其相应的故事,而且建筑颇体现艺术感和古人智慧,故其有欣赏的价值,值得从中开发出来,作为旅游观赏。
(二)历史传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塱头古村的物质文化大多来自有形的建筑、古树、文案书籍等等,而非物质文化可以通过物质文化体现,比如精神寄托、书礼相传、勤耕文化等等,物质文化承载非物质文化,两者相通相融。
该村除了古老的广府式建筑,还有广州最古老的木棉树,生长几百年的参天古榕。塱头古村的耕读文化也是最有名的,有诗作“红棉古树青云桥,小巷深处人家绕。书室栉比入塘影,渔樵耕读一梦遥”。它还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有传统的民俗活动、民间工艺、地方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高挂红灯笼,村民都会聚到祖祠和庙宇舞狮贺年,到了元宵前晚会有一场盛行的投灯会。元宵夜举行游灯会,在荷池里投放荷灯和小孩们点放孔明灯。炭步镇地区盛产的芋头在古代被作为朝廷贡品,于是衍生一年一度的芋头节。塱头古村的芋头闻名远方,也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吃法做法多种多样。邻水而居的塱头村养出来的莲藕鲜美爽口,多运向他处销售。相传自古以来塱头村每逢年底都会给老人打鱼分鱼作为敬老的习惯,为了保证每位老人所领分量均等,于是将这些鱼煮烂分食,这种敬老分鱼酱的习俗仍然完好传至如今,体现出代代村民对“孝”文化的重视。塱头古村内在文化是非常有潜力的,发掘和开发的前提是重视,有了重视就容易被保护和传承,继续发扬。
(一)古村落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厚的岭南文化。塱头古村广府古建筑最为独特,规模大、结构多样化,是广州唯一一个曾用城墙围起来的村落,据说,用来防着每年来犯的土匪贼寇。典型梳式聚落的古建筑壮观无比,占地面积是陈家祠的三倍。塱头古村几次被誉为特色古村落后,不少官方媒体大力宣传,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拍摄、游览等等,说明塱头古村有一定魅力和价值。古村民勤耕劳作,同时尊崇读书,这就是耕读文化,从古人黄皞严教七子,其中五子得举人、进士可以看出家风严厉,重视读书。一联一故事的楹联文化与祠堂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共生共存,其中具有代表的“七子五登科,父子两乡贤”楹联就是对黄皞的赞誉,当时黄皞有七子,五子考取功名,黄皞和第五子对家乡贡献最多,于是得世人美誉。为了丰富村民生活,增添喜气氛围,纪念和传承孝道文化,从古时就创造和举办民俗活动,流传至今。每逢佳节是最热闹的,外地游客远道而来拜访,自然少不了饭菜酒肉相待,所以在盛宴上可以看到白切鸡、梅菜扣肉、芋头九盘菜等特色民菜,在舌尖上捉住游客的胃。塱头古村古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之一,对社会有着积极推进作用。开发塱头古村旅游产业,不仅可以拓展游客视野,丰富见识,而且可以以游客作为古村落文化载体,传播和流传,也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二)淳朴自然、恬淡田园的乡村是城市人的向往。复杂的都市始终充斥着巨大压力,人们终将会厌倦繁忙、物质横流的生活,他们内心向往自然宁静、简约纯美的乡村生活。塱头古村远离城市的喧嚣,保留古雅恬淡清幽的田园风光,可以给游客提供舒适的栖息环境,满足游客的精神期待。
村子门口进入,路旁树冠和草丛在花季里满目绽放,田地耕种蔬果稻类农作物,3口半月水塘依附古村坪,夏天荷池荷花飘香,塘基的龙眼树、荔枝树和榕树与村尾数棵参天古树和木棉树环抱村子,追求雅致生活的村民会在自己家里种一些杜鹃花、玫瑰、水仙花等,惬意中给家居带来几分美。如在树下的青石台旁休憩,抬头绿意尽收眼睑,伴随花香草香清爽的风带来舒适感,悠闲清幽,岁月静好。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们,压力无处释放也无处减轻,于是他们会对田园风生活的渴望和需求越来越浓。根据心理学认为,人的欲望少就容易知足,知足会减轻压力获得舒适感,而恬静安好的塱头古村能够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田园的体验。不少文艺青年前来取材摄影、绘画,骑游一族到此回去后写下心得,结婚新人古装胭红摄影,对文化精神执着的老夫妇相伴而来,一家人外出游行,等等。游客众多,各种各样。在此看出,游客们对乡间生活是有着好奇和需求的,这给塱头古村旅游开发提供充足证明和促进利用塱头古村价值的动力[2]。
(三)国家政策支持农村创业,村民需要增加收入来源。自改革开发以来,社会随着时代发展趋势不停运转,物价不断上升,即使有着600多年耕读文化的村民单单靠着农作物维持生计是不够的。因此,国家大力鼓励农村自主创业,将国家政策深入农村,改革传统型农村并号召之与时俱进,塱头古村村民确实存在进行创新事业来增加经济收入的需要。加上旅游热潮越来越猛,旅游业前景乐观。塱头古村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激发潜在动力,增强了旅游开发的自信心。塱头古村大部分年纪较大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会用田地耕种农作物增加收入,但他们面对着周边乡村同类型农作物的竞争压力,由于对科技信息不熟悉而导致销售渠道狭隘,农作物滞销而烂掉。于是塱头古村可以打造品牌农特产品,促进游客在当地消费。村民可以尝试经营手工厂,招募当地农民,收购当地农作物,制作成藕糖酥、黑花生糖、菜干、芋头饼等特产,方便游客购买和携带。政府率先打造炭步镇“风水生园”旅游景区,其主题为古村遗风、渔歌水韵、森林养生、田园牧歌的自然生态片区,地方政府给塱头古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当地的旅游开发时间短,规模小,延伸产品和服务形式单一,游客群体多数为中青年、中老年,青少年、儿童一般是伴随前两者而来,由此可知,并不是所有年龄群体都主动参与其中。古村落旅游开发正赶上机遇,想要在开发中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发现存在问题和亟待解决问题。
(一)现有的活动形式和延伸产品较单一,旅游开发较滞后。塱头古村除了常规的传统节日活动之外,很少加入其它活动内容,缺乏活动创意和布列多样性。在祠堂外宽敞之处,平时很少活动,游客主要游览祠堂、书院、书室等,然后到池塘边观赏田园风光,桥上游玩、拍照,疲乏之际就到榕树下石板休憩。全游玩过程没有导游讲解,游客对文化古遗址一窍不通,走马观花形式,观看期间走走看看,内容单调,没有给游客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在空旷处随意摆摊的村民会展示当地农特产品(如番薯、芋头、番茄、石榴、龙眼等果蔬),外地远处来的游客原本打算买一些作手信,由于携带不方便就放弃购买。旅游开发滞后性会忽略对游客旅游服务做到精准的细节问题。塱头古村除了单一的历史古建筑之外,基本没有其他附带商业,塱头古村旅游名气适中,不足于吸引过多投资商,从而使塱头古村产业单一。塱头古村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其他商业衬托和推动,这样才能够快步而且稳定发展。
(二)古文明建筑破坏失修,缺乏相应的保护。塱头古村原本是一条作为村民安家乐业的栖息之处,由于生活的本色与风俗的需要,村民设计建筑具有当地特有的风格,其中包括楼房、祠堂、学堂、寺庙等等。然而,在新文明迅速发展起来时,一些村民开始追求现代化生活,部分楼房多年失修,祠堂被当作杂物房储存柴物,导致塱头古村古建筑受到破坏,在一定意义上经济遭到损失。部分古建筑面临拆迁,新建成的现代化小洋房,显得与传统古建筑格格不入。由于居民缺少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对于拆毁和改建的古建筑采用新风格和新材料,破坏了古建筑的原有风格。还有的居民改变了古建筑的使用用途,用作商业用房,与传统风貌不协调,古建筑原始风貌受到破坏。同时,塱头古村具有独具一格的古文化特色与岭南韵味,吸引远方慕名而至的游客,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游客对当地文化遗址的破坏更加严重,加上当地没有一套合适的监督管理方法,于是旅游开发给塱头古村带来恶劣的破坏。目前破坏情况还在继续,据当地政府透露,每年维修古建筑的资金高达500多万,所以尽快出台保护古建筑政策才能减轻被破坏压力,减少维修资金的投入。
(三)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公司规模较小。目前塱头古村旅游开发由广州市炭步巴江田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成员只有7名,规模小,资金缺乏。对于古建筑遭受破坏,长年失修,其公司和当地村民难于承担所有修缮费用,加上政府最近关注越少,塱头古村古建筑很多时候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态。塱头古村除了单一的历史古建筑之外,基本没有其他附带商业,塱头古村旅游名气适中,不足于吸引过多投资商,很多潜在商业没有得到挖掘和开发,从而使塱头古村产业单一。
(四)对塱头古村的宣传力度不够。塱头古村缺乏营销手段,一个古文化旅游景区有故事才有吸引游客的魅力,比如事件营销和节日营销都是很好的营销方式,而且没有加强与新媒体合作,为旅游社区创造广告词和宣传语,进行包装传播。塱头古村在官网上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新,增设微信、微博和公众号等平台,在旅游网站上推出广告,所以塱头古村很容易被埋没在默默无闻之中。如果鼓励游客在网上写游记和投稿摄影,以真实可靠的事情进行公开化,这样更容易博得大家的好感,不失为好的宣传技巧。假如塱头古村得到广而告之而被人们熟知,那么游客们也会怀着期待到来,也会引起投资商的青睐。
(一)增加古村落活动多样性,商家尝试创新多种商业形式。塱头古村官方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暑假6、7、8月份和暑假12月份到次年1月份游客流量最多,如果投资商在这些月份开展一些创意特色活动,古村落会显得生机活力,定期邀请著名书法家开展书法名会,举办艺术鉴赏大赛或者投资农家乐、自然养生吧等等,定期举办歌舞戏曲活动,吸引中老年消费群[3]。当地可以种植一片花海,吸引年轻人前来观赏、拍照、画画等等,还可以打造桑葚园、草莓基地等,给游客提供自然果园体验。开发塱头古村最重要的还是保持自我特色,而且需要从创新出发,将当地活动多样化、投资创新化,不断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口碑,将古村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下去。
(二)参考“乌镇”开发和管理模式,将“乌镇”模式当地化。乌镇以“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为主题,于是千年古镇的原貌和韵味得到有效的保护,也能将它开发成为旅游热点并且可持续发展。“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乌镇的具体做法是以“迁、拆、修、补”来概括,承接古镇文脉,保持古镇风貌。塱头古村可以借鉴乌镇模式,整合一套属于自己的开发模式。乌镇打造民宿的度假服务商业模式也值得学习,让游客体验古色古香的家居生活。乌镇商业开发结合统一管理兼并个性经营,开发公司拥有所有经营的审批权,整体管控。原居民投身于民宿的日常打理与其他管理,借此获得收益,以参与方式增强对本土的感情,为乌镇日后的发展和保护作出很好的铺垫[4]。如果恰当地将乌镇的经验运用到塱头古村,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旅游开发和保护平衡模式。
(三)呼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增强村民和游客保护意识。单单依靠其他投资者将塱头古村旅游业发扬光大是不够的,必须有政府的重视和宣传,古建筑修缮资金颇大,投资商和当地村民没有如此巨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古建筑的维修。同时,对于其他旅游开发的需要,政府也是重要的投资者,以此弥补民间投资不足的缺陷。政府应当编制好对塱头古村的保护制度,密切与当地旅游公司交流与合作,加大监督力度,完善内部安排管理。政府颁布和宣传古村落保护法律条文,有义务对村民进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村民自我村落保护意识。由于外地游客不断更新,当中时刻可能存在环保意识薄弱的游客,对古村落进行恶意的破坏,政府可以制定有关保护法规,增强监管,对环境破坏者进行罚款,并给予教育和提醒[5]。
(四)吸引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想要开发古村落,走可持续发展,使两者得到制衡,那么需要专业人才来调解,制定相关方案并实施。广州市炭步巴江田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纳贤才,在环保方面引进技术,对现在塱头古村进行一番不改变原貌的全貌清洗,整顿环境设施摆设,经常保持清洁。企业应加强科学化管理,对内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对古村落开发和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对外需要做调研分析,根据游客和专家对本土旅游的需求和建议,在古村落基础上发掘和拓展其他旅游业务,将古村落鲜活化,促进其转型升级。旅游企业保持与政府的联系,借助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一方面依靠官方的宣传,另一方面从政府财政里获得部分的开发和保护资金,使塱头古村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