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首个援外工业成套项目历史回顾

2019-03-22 06:42:34罗晨光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阿方马钢阿尔巴尼亚

罗晨光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对阿尔巴尼亚进行大规模援助,先后承担了142个援建项目,为阿尔巴尼亚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徽省地处中部,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援外能力有限,以配合其他省市援外工作为主。阿尔巴尼亚冶金联合企业最初由上海市负责援建,马鞍山钢铁公司作为协作单位参与,后因上海市援外任务繁重,冶金部决定将援阿烧结车间工程交由马钢单独筹建。这是安徽省负责筹建的首个大型援外工业成套项目[1]313。

本文以马鞍山钢铁公司档案馆所藏档案及安徽省省志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当时中阿关系和烧结车间援建工作的过程进行梳理,还原20世纪70年代我国援外工作的真实情况,并总结其得失,为今后我国援外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1 20 世纪50至70年代的中阿关系

新中国成立伊始,阿尔巴尼亚便与中国建交,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建交之初,中阿之间交流较少,直至1954年2月,阿尔巴尼亚提出两国互派大使,双方才有了一定的经济交流。中国开始向阿尔巴尼亚提供少量的经济援助。

1960年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在中国共产党被以苏联为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集体批评的情况下,主动表态支持中共。意识形态上的相近使两国迅速的走到一起,在共同反美反苏的基础上,中阿关系迅速升温。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与阿尔巴尼亚断交,停止了对阿援助,阿尔巴尼亚经济陷入困难,加上此时阿尔巴尼亚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内生产陷入崩溃的边缘。在阿政府的主动要求下,中国开始对阿尔巴尼亚进行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大力援助,成为其主要援助国。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双方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互访,彼此受到的礼遇极高。意识形态上的高度一致使两国关系发展到了顶峰,中国对阿尔巴尼亚援助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1968和1970年,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两笔贷款协议,承担了包括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在内的45个成套项目,以支援阿尔巴尼亚第四、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出于缓解国际压力的考虑,开始与美国接触,受到了阿尔巴尼亚的强烈反对。阿领导人霍查给中共中央的信中说:“你们要在北京接待尼克松的决定是不正确的、不受欢迎的。我们不赞成不支持你们这一决定”,并认为中国的做法“在原则上和策略上都是错误的”[2]259。1974年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更是受到了阿尔巴尼亚领导人的坚决反对。

不仅是政治上,在援助方面中阿两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分歧。1974年10月,阿尔巴尼亚向中国提出了高达50亿人民币的经援要求。中国认为阿方要求的数额过大,难以满足,经协商,最终签订了总额10亿人民币的贷款协议,并同意阿尔巴尼亚延期偿还之前的贷款。

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相继逝世后,中阿关系急转直下。1977年,阿尔巴尼亚报刊多次发文抨击“三个世界”理论。1978年7月7日,中国外交部照会阿驻华使馆,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一切经济、军事援助,撤回援阿工作人员,中阿关系彻底破裂。

2 援阿烧结车间基本情况及建设过程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除贷款外,主要是以援建成套项目的形式实现的。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作为最大的援建成套项目之一,项目的建成被阿最高领导人霍查称为:“阿尔巴尼亚的第二次解放”[3]82。企业由6个厂,30余个车间组成,自身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冶金工业体系,总投资4.53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冶金局牵头,几乎当时中国所有的大型钢厂都参与了项目。其中,烧结车间由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援建。

援阿烧结车间从1971年开始进行项目实验,1972年10月正式建设,1973年9月马鞍山钢铁公司接替上海市冶金局成为工程的筹建单位。至1977年3月25日和12月26日两台烧结机分别建成,烧结车间正式投产。车间建成后,运转情况良好,直到1978年7月中方人员撤离,没有出现过大的设备问题。项目建成后,受到中国驻阿使馆和冶金工程技术组的多次表扬。

在烧结车间的建设上,由于阿尔巴尼亚自身具有一定的施工能力,我国在阿援建的成套项目一般“仅负责总体设计和工艺设计或某些主要车间的建筑设计,提供设备材料,派专家指导设备安装和试运转或土建施工”[4]78,其他工作由阿尔巴尼亚负责。故烧结车间的土建工程由阿方在部分中方人员的指导下依照图纸自行实施。马钢主要负责设备订货,生产准备及培训实习生等方面工作。

当时阿尔巴尼亚工业生产能力有限,烧结车间绝大多数的设备都是马钢在国内向其他企业定制或自行生产后海运到阿尔巴尼亚。项目建设期间,马钢共向阿尔巴尼亚发出设备5619件,总重量2998.73吨。这些设备中,有许多根据阿尔巴尼亚的生产条件单独研发,在国内进行实验保证质量后运至阿尔巴尼亚,体现了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中“中国政府提供自己所能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的原则。阿方总工程师也在谈判中多次称赞:“中国提供的设备是好的,可靠的,特别是烧结车间的设备,是经得起考验的”[5]162。1974年10月烧结车间土建工作大致建成后,马钢先后派出5批共25人赴阿尔巴尼亚指导工作。其中,前四批12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土建工作的验收和指导烧结车间设备安装。1976年底,烧结车间即将投产,马钢又派出第五批13人负责指导生产准备工作。在向阿尔巴尼亚派出生产指导人员的同时,1975年5月,马钢还接收了28名阿尔巴尼亚实习生来华培训。为此,马钢特地培训了一批阿尔巴尼亚语翻译,并组织编写了80余万字的各专业教材,为实习生培训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批实习生回国后,很多都成为了车间内的技术骨干,有的担任了车间主任、技术员和工段长等领导职务[6]34。援阿烧结车间的建成,加深了中阿两国人民的友谊。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经理表示:“这(烧结车间的建成)是你们对我们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它凝结着我们的友谊。”阿尔巴尼亚工人也说:“你们为我们国家解决了大问题,我们以前想不到的事你们都为我们做到了”[7]158。马钢培训的阿尔巴尼亚实习生在回国之前说:“我们的心是向着中国的,在中国度过的一年,是终身难忘的一年”[6]34。据马钢档案记录:“援阿烧结车间作为援阿尔巴尼亚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的一个组成车间,建筑面积一万七千平方米,设备近三千吨,总投资一千两百万元。生产规模年处理铁精矿五十九万吨”“车间的设计,反映了我国七十年代初期的水平,正确执行了当时技术先进,稳妥可靠,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的经援技术方针”[8]130。但实际上,在援建之初中阿关系便已出现裂痕,到了正式投产的1977年,中阿关系更是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援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像表面那样美好。

3 援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1954-1978年间,中国援阿的经济、军事援助将近90亿元人民币①。但如此多的援助却未能阻止70年代末中阿两国关系的破裂。中国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之后,很多已建成的援建项目也相继停止了生产。其中原因令人深思。单就马钢援建烧结车间一个案例来看,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援建过程中中阿之间的沟通不足,对援建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援建初期,因出国较晚,中方赴阿的土建工作指导人员并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烧结车间在土建施工中出现了多起质量事故。车间建成后,全车间的主要设备基础几乎无一符合图纸尺寸,很多设备无法安装,对车间的安全生产和服务年限也造成隐患。1977年3月初临近投产时检查仍有360个土建质量问题,包括地基下沉、楼板开裂等。土建质量事故的发生,主因在于阿方自身施工能力弱,但马钢档案中也承认“中方指导人员有一定的责任”“生产指导人员应该少量的比较早的派出,防患于未然”[8]132。为了解决土建质量问题带来的生产安全问题,中方指导人员到达现场后,“写出专题报告,多次进行调查研究并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出处理方案”,保证了安装进度与工程质量,但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中阿之间沟通的不便还在于翻译人员较少。援建期间,马钢先后共派出28人赴阿进行生产指导,但其中只有一个翻译,与同时期其他中国援外项目相比,翻译比例较低。对阿方工人的生产教学只能采用中方先向阿方技术人员讲解,再由他们向阿工人讲解的方法,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此外,援建期间阿实习生来华培训,马钢由于没有专门的阿语翻译,只能派人赴外地学习阿语。据上海阿尔巴尼亚语培训班老师回忆,当时的阿语学员由于缺乏语言基础,培训效果并不是很好[3]91。不过在后来马钢的阿尔巴尼亚实习生培训中,培训人员多使用实物、图表等进行现场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国当时特殊的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援建工作的进行。烧结车间由于设备较多,需要从全国其他工厂预定。马钢从1972年4月开始,到1976年9月为止,先后参加了9次援外订货会才将所需设备订齐。物资的供方更是遍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制造厂。为了及时按合同交货,马钢援外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催交催运。由于当时国营工厂都有自己的生产任务,额外承担马钢的援外订单可能会影响本厂的生产,一些设备制造厂直接拒绝接受订货,有些提出降低材质标准等要求,对援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在烧结车间的援建中,马钢在援外物资供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也造成在已经“减少很多项目和数量”的情况下,援阿物资的“供应量还是偏多”的问题[8]136。据一位曾参与援阿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中国援阿的设备都是最好的,回国后我们发现,国内企业都没有这样好的设备,阿尔巴尼亚却有了”[3]89。实际上,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中,一直存在着支出过猛,力度过大的问题。1971至1975年,援外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一直在5%以上。阿尔巴尼亚作为中国重点援助的国家,甚至出现了援外物资浪费的问题。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耿飙在回忆录中说:“(阿尔巴尼亚)马路边的电线杆,都是用我国援助的优质钢管做的……我们援助的化肥,被乱七八糟地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9]245。

20世纪70年代的中阿关系一直在走下坡路,烧结厂的援建工作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这在援建后期表现的尤为明显。1976年烧结车间投产后,由于阿尔巴尼亚冶炼技术不足,中方决定再援建一个烧结实验室,但直到中方人员撤离设备也未能到货。后期中方技术人员在烧结厂发现的一些设备问题,因阿方没有主动提出,中方也没有给与解决[7]158。到了1978年7月初,由于“怕阿党人员的监视和汇报”,甚至“阿方人员不敢与中方人员接近”[5]16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阿关系的破裂使援建工作受到了一定阻碍,但中方人员在阿尔巴尼亚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1977年10月第一批中方人员回国前,阿方特别安排他们去阿尔巴尼亚各大著名景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旅游,离开的前一晚还专门安排了告别宴会[10]210。不仅如此,中阿工作人员间的关系也都很好,一位冶金联合企业的中方工作人员后来回忆:“我们离开阿尔巴尼亚的时候,许多市民街头送行,没有人刁难我们,我们那里有些阿尔巴尼亚服务员都哭了……在地拉那机场,连开包抽查什么的也都没有发生”[3]89。在撤离前夕,个别阿方烧结厂工人对中方人员说:“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的,但希望你们早点回去,与家里亲人团聚,走晚了对你们不好”[5]162。可见在援建后期,中阿工作人员之间仍保持着良好关系。

4 对当前援外工作的启示

马钢援阿烧结车间工程作为安徽省启动最早规模最大的援外工业成套项目,工程的顺利的完成,为安徽省对外援助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当前的援外工作亦有所启示。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由中国依据阿尔巴尼亚实际情况悉心设计,包含了一个完整的自给自足的冶金工业体系,在国际援助的历史上实属罕见。但随着中阿两国关系的破裂,中国停止对阿援助,爱尔巴桑联合冶金企业的建设实际上并未完成,加上阿尔巴尼亚自身并没有维护保养设备的能力,企业内的部分工厂几年就停止了生产,并未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应。在当今的援外工作中,更是要量力而行,重视中方自身和受援国的实际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应当增强援外工作中与受援国友好关系的建设,并通过项目的后续工作进一步加强彼此友好往来。多年来阿尔巴尼亚一直是关于中国联合国席位问题议案的发起国之一,并支持中国打破核垄断和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建议。但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的援助对除工作人员以外的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仍值得商榷。出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中国在安排阿尔巴尼亚在华工作人员和实习生时,除日常工作学习外,生活上都尽量避免其与中国人接触。故普通民众对在华阿尔巴尼亚人并不十分了解,而在阿中国人的情况也是如此。在当前的对外援助中,应将两国民间交流作为重点之一,依托媒体进行宣传,获得国内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官方援助构建起的两国间交流渠道在援建结束之后以民间交往的形式进一步扩展。

此外,应设立专门的援外培训机构,在大学教育中增加援外工程管理相关课程,以缓解我国援外管理人员紧缺与不断增长的援助规模之间的矛盾,提高出国人员水平,组建起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对外援助管理队伍。对援外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各省市之间协作,合理分配资源。在强化中央对援外工作领导的基础上,鼓励地方政府发挥自身优势,开辟出有地方特色的援外道路,并有效借助社会力量,完善政府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提高援外工作的效率,对援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采取加快规制建设、建立援外政策规划体系、强化对外援助工作的归口管理、理顺援外项目垂直管理体系等举措,使援外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战略”[11]76。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援外经验,并注意扬长避短,不盲目照搬外国模式,将其与我国目前援外现状相结合,真正使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注释:

①此处金额是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耿飙在回忆录中估算结果。据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70-1978)》一书统计,1954-1978年,中国援阿贷款和无偿援助协议金额共计60.45亿元,由于当时贸易计算原则限制加上军援作价偏低,中国援阿实际金额应在79亿元以上。后中方致阿方照会时曾说援助总额为100多亿元。

猜你喜欢
阿方马钢阿尔巴尼亚
破防
秀江南(2024年1期)2024-04-02 20:43:07
阿尔巴尼亚:美味苏醒之旅
华人时刊(2023年7期)2023-05-17 09:04:38
著名诗人
鸭绿江(2021年29期)2021-02-28 05:44:30
签证·VISA
厦门航空(2018年5期)2018-05-22 06:33:37
马钢华阳
路过人间的姑娘
马钢精炼300 t RH炉喷补台车喷补方法的研究
重型机械(2016年1期)2016-03-01 03:42:12
马钢11号高炉炉缸二层水温差升高的处理
马钢11号高炉风口喂线护炉实践
自虐型女人非良妻
婚育与健康(2014年6期)2014-07-23 0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