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山,代利利,王美多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创新驱动是国家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博鳌经济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社会的最强音,创新性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由刚开始的公共选修课成为公共必修课,现已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一门必修课。“互联网+”“创青春”“中国创翼”“挑战杯”“黄炎培职业教育”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正在吸引着中国大学生投身于火热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去,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内的热门话题。
国家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提倡大学毕业生从事创新创业实践——自主创业。一方面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让青年大学生提升就业质量,实现创业梦想。
如何创业?创什么业?创业的机会在哪里?这是当前想从事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最大的困惑,也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找到创新创业的机会,创业的项目从哪里来,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也有其规律可寻。通过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找到创业项目生成的一些渠道,并由此构建出一个创业项目生成的模型,期以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项目生成是创业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关键环节,创业活动能否进行和可持续,都缘起于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项目生成活动。很多大学生都想从事创业实践,但是又普遍觉得难以找到好的创业项目。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影响因素。
创业机会的概念很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概念的界定。蒂蒙斯(Timmons)在《21世纪创业》一书中从四个方面对创业机会进行内涵界定:一是能吸引顾客;二是能在你的商业环境中行得通;三是它必须在“机会窗口”存续期间被实施;四是必须有必要的资源[1]。从上述创业机会的内涵分析,大学生把握创业机会,必须首先要清楚市场中有什么吸引顾客或潜在影响顾客。其次要明白哪些产品拥有长久的顾客青睐。再次是要知道创业机会发现如同发射卫星一样是有时间窗口的,一旦错过“窗口”,意味着此次机会的消失[2]。最后,创业机会的把握必须同时拥有一定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并在其一定组合状态下才能获得。
创业机会的上述特质,具有很强的潜在性和隐藏性,没有多年对产品、市场与消费者的感知与分析,不容易轻易觉察,对于长期身在校园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尤其不易。
与改革开放前的大学校园相比,当前的大学校园拥有了较强的市场开放度,基本与社会消费市场接轨,但是在校的大学生基本是“90后”“00后”,他们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家庭物质条件普遍偏好,具有快速的信息搜集能力,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但是普遍缺乏苦难教育与体验,缺乏忍受挫折的能力,对社会缺乏了解与体验,缺乏动手能力、社会生活体验与市场阅历。这种简单单纯的生活阅历,影响着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发现。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农耕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文以载道的教育意识层面,“学而优则仕”依然作为社会的普世价值观,无论在社会还是家庭,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土壤,普遍不赞成、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于创新创业的商业活动。虽然改革开放了40多年,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改革20多年了,相对于选择公务员、铁饭碗的就业竞争现状,高校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依然还很少,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还不到2%。
对于创新创业项目识别与创业项目生成教育,对于高等院校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来说,本身就存在先天性缺陷。大多数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没有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缺乏从事创业活动的兴趣与激情,缺乏对创业项目来源与创业项目生成的系统、深度与持续的思考与分析,造成创业项目识别与项目生成案例教育对学生的启发性与示范性不强。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创业过程角度来说,它是创业的起点。创业过程就是围绕着机会进行识别、开发、利用的过程。识别正确的创业机会是创业者应当具备的重要技能。
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很多,从高校大学生而言,下面几个因素可以说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基本因素,也是高校大学生具备的共同特征。
1.工作经验
在特定产业中的工作经验有助于创业者识别机会。有调查发现,70%左右的创业机会,其实是在复制或修改以前的想法或创意,而不是全新创业机会的发现。由于身在校园,大学生难以有特定的工作经验,对复制或修改已有的想法或创意,有较大的局限性。实践证明,工作经验越丰富,创新能力与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就越强。
2.专业知识
拥有某个领域更多专业知识的人,会比其他人对该领域内的机会更具警觉性与敏感性。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专科生、本科生,还没有完成对本专业的深度研究,也缺乏专业所指向的领域、行业的应用研究。通过连续4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结果来看,最后问鼎金奖、银奖的创业团队,大多是研究生、博士参与的团队。
3.社会关系网络
尽管已经改革开放40多年,但是中国社会关系仍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上的社会裙带关系,大学生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机会识别,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一般情况下,拥有大量社会关系网络的大学生,会比那些拥有少量关系网络的大学生容易得到更多的机会。
4.创造性
在某种程度上讲,创业机会识别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创造过程,是不断反复地培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许多产品、服务和业务的形成过程中,甚至在许多有趣的商业传奇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影子。大学生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对创业机会识别有重要影响。
创业者从众多创意中选择自己熟悉并能掌控的创业机会,随之而来的是组织资源开发这一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商业活动,最终使创业行为获得成功,企业得以生存。在这一过程中。机会在预期价值以及创业者的自身能力上得到反复权衡,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战略定位也越来越明确,这一个过程称为机会的识别过程。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机会的搜寻
机会的搜寻就是找创意、找点子。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利用团队的优势和能力对整个商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创意展开搜素,如果团队成员意识到某一创意可能具有潜在的商业机会,具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和商业价值,将进入机会的识别阶段。
2.机会的识别
相对整体意义上的机会识别过程,这里的机会识别应当是狭义上的识别,即从创意中筛选合适的机会。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对整体的市场环境,以及一般的行业分析来判断该机会是否在广泛意义上属于有利的商业机会,称为机会的标准化识别阶段。二是对于特定的创业者特质来说,考察这一机会是否有价值,也就是个性的机会识别阶段。
3.机会的评价
机会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业机会的内、外部调查。相对比较正式,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市场环境与成熟度、各项财务指标,创业团队的构成等,通过机会的评价,创业者决定是否正式组建企业,吸引投资,展开创业活动。
通常机会识别和机会评价是共同存在的,创业者在对创业机会识别时也有意无意地进行评价活动。在机会识别活动的初始阶段,创业者可以非正式地调查市场的需求、所需的资源直到断定这个机会是否值得考虑或进一步开发,这种评价变得较为直接,且主要集中于考察这些资源的特定组合是否能够创造出足够的商业价值。
创业机会识别的路径很多,不同的社会阶层把握创业机会的能力不同,创业成功的概率也不一样。大学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创业机会和创业项目。
1.政策变化
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影响着创业机会的出现。例:国家出台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再延长30年,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的重新布局带来的创业机会;国家出台的加快城镇化建设政策,带来的城镇和新农村旅游业的创业机会;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带来的婴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创业机会;国家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带来的老年人的就医、家政、护理与康复服务等创业机会。
2.经济变化
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好坏,影响着创业机会的出现。例:经济发展良好,社会和谐稳定,国富民强,人们旺盛的高质量高品质生活需求带来的创业机会,如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就是经济发展向好的风向标。
3.人口变化
区域人口的变化,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影响着创业机会的出现。例: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数量的变化,产生了人口服务质与量新的需求,从而带来了创业商机。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大量创业机会;
4.技术变化
技术进步和技术发明,带来了工具的革新,推动了产业的科技进步,影响着创业机会。例: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创业机会;智能制造与5G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开拓了新的市场,带来了创业机会;无人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变化,创造了很多植保服务、家政服务等创业机会。
5.产业变化
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之间供需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创业机会。例: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调整为多种经济结构并存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形态,带来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流通等创业机会。
1.认知前瞻性
创业者对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的认知,对新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做出的前瞻性判断,影响着创业机会。例:对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前瞻性认知——产生了互联网+经济创业机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前瞻性认知——产生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与智能家居等创业机会。
2.思维深刻性
创业者对问题作出的系统的、持续的、深刻的思考,影响着创业机会。例:对资源匹配的时间与空间差异的思考,产生了物流与特殊资源异地营销的创业机会。对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需求的变化,产生了产品消费个性化定制的创业机会。
3.观察细致性
创业者用心观察生活的个性特质,影响着创业机会。例: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细心观察,产生了智能床、智能拐杖、老人机等创业机会。
1.社会变革
制度变革催生因改革引起的政策、法规、制度变化而产生的创业项目。如:土地流转、租赁等新的创业项目。文化变革催生因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而带来的创业项目。如:汉唐服饰表演与销售等大量文创项目。
2.经济形态
经济形态的变化,可以催生出很多的创业平台。实体经济催生设计、采购、生产、仓储、物流、营销、客服等创业项目;网络经济催生互联网+经济、电商、微商等创业项目;体验经济催生产品体验店、玻璃桥、冒险、攀岩、蹦极等创业项目;网红经济催生新的产品推广、营销等创业项目。
3.技术发明
创造发明催生了新产品、新服务,在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带来了创业项目。如:机器人问世。新技术推广生成了技术转让、技术平台维护、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创业项目。如:3D打印技术。
4.市场空白
市场空白生成填补市场空白的创业项目。如:智能清洁机器人。需求空白生成引导需求、满足需求的创业项目。如:传统农耕、旅游农耕、文化农耕等。
5.需求提质
产品提质生成增加产品的形式、功能、与价值的新产品的创业项目。如:照相手机。服务提质生成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新的服务的创业项目。如:有机蔬菜。
6.消费痛点
消费痛点生成改变传统消费习惯和行为,注入了更高的消费满意度的创业项目。如:偏心伞、智能书包、罐头开瓶器、便携式电扇等。
7.特色资源
空间资源生成因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而带来的创业项目。如:特色水果的异地销售。时间资源生成因资源的时间差异带来的创业项目。如:瑞士的时间银行。
8.生活细节
生活细节生成因观察生活细节产生创业灵感而带来的创业项目。如:智能晾衣架、智能立体养花架、阳台立体菜园。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项目生成渠道分析,我们从内、外两个方面知道了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关键因素,并分别影响制约着创业项目生成的平台。
创业的政策、经济、人口、技术和产业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制约着创业项目生成的社会变革、经济形态、需求提质和技术发明等项目生成平台。
创业者本身具有的认识、思维和观察的个性特质,是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项目生成的内部影响因素,对于市场空白、消费痛点、特色资源和生活细节等方面的创业项目生成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与创也项目生成平台之间的影响与制约关系,通过具有其内在逻辑结构分析,形成了创新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项目生成的结构模型,见图1。
图1 创业机会识别和项目生成的结构模型
创业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创业者从产生想法、找到创意到实施创业活动,任何一项环节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上,站在第四次创业浪潮的浪尖上,应以舍我其谁的勇气,积极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中去。创新创业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