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9-03-22 03:31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互联网+时代

钟 兵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承创新职责,具有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及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时代特点,借助“互联网+”这一网络技术平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增强其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互联网+”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说我做”的单向灌输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自我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的大学生的需要。“互联网+”在改变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同时,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交流超越了以往面对面思想交流教育模式的局限,突破了时空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使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满足自身的教育需求,而且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网络交流的匿名性、平等性,在淡化交流双方彼此身份的同时,营造了师生之间参与互动的平等环境,激发了大学生自由参与思想交流与讨论的激情,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给教育工作者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交流的互动性和信息的可存贮性,避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使教育工作者可以和多名大学生同时快速互动,大学生也可以和多位教育工作者同时进行交流互动,提高了类似问题的解决效率。

2.“互联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使教育工作者不仅能利用网络及时获取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信息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避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枯燥等弊端,增强课堂的关注度和感染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网络多媒体化教育模式不仅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动态化,而且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能使其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大学生在感知时代脉搏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及时性,使教育工作者不仅能以网民身份与大学生在虚拟空间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与互动,而且能够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及时开展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网络环境中接受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开放性突破了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界限,超越年龄、性别、职业和身份,使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同时,加剧了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蔓延,冲击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媒体力量,利用互联网不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这种浸润着西方价值诉求和政治意图的影视作品,对我国文化进行解构,意图颠覆我们已经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影响严重,导致其思想混乱、理想信念缺失、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网络的匿名性又给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陷阱等网络失信行为以可乘之机,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和道德行为失范。网络的虚拟性会导致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陷入社会交往障碍和人际关系冷漠,进而逃避现实社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传播的便捷性突破了优质教育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打破了教育工作者对知识的垄断,冲击着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丰富信息的同时,色情、暴力、腐朽等各种不良信息会冲击他们的头脑、侵蚀他们的思想,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会借此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大学生、走进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教会学生甄别网络信息,提高其“免疫力”、洞察力和政治敏锐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时代课题。网络使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骚扰、信息渗透与反渗透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净化网络教育环境,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又一时代课题。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1.加强组织管理,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互联网+”时代,高校要站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规划,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各负其责的组织管理体制,统筹推进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全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网络规章制度制定、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网络工作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网络队伍建设,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互联网+”时代,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网络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网络教育管理队伍,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加强网络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网络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网络思政教师不仅要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尤其要学习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理论功底,提升“看家本领”,还要掌握基本网络信息的获取能力、处理能力和传递能力。二是要加强网络思政学生队伍建设。要从大学生中选拔和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好、熟悉网络技术的优秀学生,组成网络思政学生队伍,利用他们了解学生需求的优势,协助思政课教师参与网络思政管理,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员、宣讲员和传播员。三是要加强网络技术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网络信息技术人员,负责网络平台的开发、测试、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3.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占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互联网+”时代,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引导高校网络舆论,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不仅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而且事关高校和社会稳定。高校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平台、校务公开信息平台、新媒体矩阵平台、师生网络互动平台,抢占“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同时,一定要紧紧抓住主题网站建设这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强化网络舆情引导。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要协调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又要发挥专业课以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作用。要加强网络互动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博客、QQ、微信、在线心理咨询等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师生之间随时随地的平等交流与互动。高校不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要善于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主题,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及时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4.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接关系教育效果。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内容建设,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领高校网络阵地。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传播,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做到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上不缺位,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二是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法规的网络宣传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提高他们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防止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西方敌对势力思想的渗透。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学生心中所想、虑学生心中所虑,既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要善于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剖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厚植他们崇德尚义的思想道德根基,激发他们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改进网络教育方式,激发“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直接关乎教育实践的最终效果。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的应用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维视野的同时,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慕课”“翻转课堂”“雨课堂”“智慧课堂”“爱课程”“课程在线”等各种网络交流平台在颠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方式认知的同时,也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交流平台,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等活动中,将高深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浅显道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

6.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文化育人效果,离不开校园文化环境。高校要在加强学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第一,高校要通过建设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这一网络文化主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第二,高校要善于运用图文并茂的网络传播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让大学生在观念文化的熏陶、制度文化的洗礼、行为文化的锻炼和物质文化的感悟中塑造思想品质,提升素质与能力。第三,高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需求,依托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微视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传播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来,进而丰富大学生网上精神文化生活。

7.加强网络监管,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安全保障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建立“法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网络监管体制。第一,高校要以“法防”约束学生行为。强化学生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国家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守法意识,做到文明建网、上网和用网。第二,高校要以“技防”减少网络信息“污染”。一方面,要建立网络信息在线监控机制。筛选、净化流入信息,监控有害信息,从源头防止有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筑牢信息污染“防火墙”;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网络信息预警机制。通过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及时把控网络舆情,最大限度减少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腐蚀。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互联网+时代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