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睿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持续对外传播,多样化的文化在世界整体的形势下不断交汇融合。但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文化传播也多通过国家单位进行,而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质都存在着差异,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将被划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文化传播的竞争也正是从这里开始。
当前世界中,强势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以美国为首的欧美现代文化,以及以日本为首的亚洲现代文化,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介于这两者之间,面临着较大的文化竞争压力。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国内文化发展较为迅猛但是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文化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文化面临被欧美等国文化渗透的风险。我们提及文化传播,总是从国与国之间的角度进行,可能忽略了文化的传播需要以个体为载体进行,每一个个体共同构成了整个文化传播体系。个人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需要从个人具体的素质进行,而在各项具体素质中人格魅力和领导力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这一点而言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目前学界将传播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文化传媒领袖正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将自己这一方的文化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等因素对外进行传播的活动。而在这一角度看来,文化传媒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传播学理论中提及的意见领袖。要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明确“意见领袖”的真正内涵。两级传播是拉扎斯菲尔德的重要理论,而在其中意见领袖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理解意见领袖的关键在于“领袖”二字,其在大众传播中接触更多的信息,并通过自身的加工将信息传播给其他的受众,具有影响他人态度的能力,他们深度介入大众传播,提升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其影响范围。
传媒领袖一般具备较强的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与受其影响者同处一个团体并有共同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相关信息。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理解传媒领袖实际上属于文化传播全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属于中介的作用。
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文化传媒领袖,像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邓小平不仅是中国的领袖,更是文化传媒领袖,他通过外交手段同各国进行交往,传递中国开放的信号,同时在国内发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程度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递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思想定位。邓小平作为文化传媒领袖实际上起到了调整社会文化思潮、凝聚文化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及一个人,那就是于丹等知名教授,他们在当今社会被称为“大V”,掌握着文化方面的话语权,作为文化传媒领袖,他们首先以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并且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中介建立起了现代社会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而他们的人格魅力在这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格魅力是指由一个人的信仰、气质、性情、相貌等诸多因素综合表现出来的感召力和人格凝聚力。文化传播和人格魅力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人格魅力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果。文化传媒领袖实际上正是通过较强的人格魅力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文化传媒领袖最终还是落在“领袖”二字上,领袖强调的是领导力方面的问题,因此本节将探讨在文化传播的领域中,人格魅力对于领导力的影响。
强大的社会协调力是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产生领导力的关键。协调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增进了解、形成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的有效方法,是一门交往的艺术。提高协调能力,一是要增强协调的主动性。主动协调事半功倍,被动协调事倍功半。社会协调在文化传播领域表现为不同文化元素的交汇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文化上的冲突和摩擦,这时候就需要文化传媒领袖发挥其社会协调力进行引导,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的协调共融。这一点中的协调主要是要防止出现盲目争斗以及自我消耗,发挥这一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文化传播的效率以及最终达到的效果。
文化传媒领袖的培养离不开人格魅力和领导力的助推,人格魅力为领导力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准备工作。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有句名言:“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锤炼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传播能力,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