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菊
昭平县仙回瑶族乡中心小学 广西贺州 546800
二十一世纪以来,农村小学的语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开设语文课程,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是儿童,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奇和探索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天性会减弱。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黄金时代,引导他们在大自然中留下足迹,在语文的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舒适。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照本宣科,以教材为上,教材为纲。而教材内容有些却又离学生生活很远。有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材,而不会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迁移。这样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就很难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了。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很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自然习惯于老法子,比如,一讲到底,缺乏创新,很多老教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重读轻写,导致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有的教师重写轻读,经常让学生一个字写几十上百甚至上千遍,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学生会写了,根本没必要写那么多遍,浪费时间不说,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少益处。农村小学没有图书馆、阅览室,即使有也很少大面积地对学生开放,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由于课堂教学多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相对城市都有比较大的差距。结果是学不能致用,以至于很多地方出现了读大学无用说,导致学生、家长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都减少了许多。
随着我国教学内容创新的步伐加快,教育内容越来越关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为了迎合不同年龄的学生,国家教育部为幼儿开发了更有趣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大量的教科书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但没有仔细观察的内容。课堂上呈现的大部分内容实际上是一个缩小了的现实世界。
1.有意创设识字氛围,识字渠道更宽。学生从识字到学习再到写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一个持续的循环最终内化为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经常看到他们以前学到的东西,就能无意中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和词汇的知识储备能力。第一个可用的资源是班上学生的名字。学生的名字是包罗万象的,有共同的字符和许多不熟悉的新字符。此外,校园里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帮助学生阅读。例如,每个教室后面的黑板、墙上的标语、走廊上的名言,甚至校园里的各种通知栏。家庭作为学生最初的心理发展环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父母可以引导子女利用家庭中的各种媒介来熟悉汉字。
2.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识字时空更大。生活中充满了新词。我们可以用广告牌、商店名称和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来帮助学生阅读。我们还可以增加课外活动的比例,让学生进入大自然,在整个社会环境中获得知识。另外,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课间休息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卡通,让学生利用动画中所描述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达到识字的目的。
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反映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语文是知识学习的基础,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实践机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索性学习和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农村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密切接触生活现实,让他们有机会从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观察和操作。并让他们在生活中看到农村小学的语文、触摸农村小学语文,让学生感受到农村小学语文的环绕,感受到农村小学语文的趣味和作用,对农村小学语文有亲和力,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知识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家长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每个学生的父母都有不同的职业和经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是丰富和多样的。让他们参与农村小学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和交流。透过智慧的碰撞、情感的相互触发、心灵的融合,学生可以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
总之,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要贴近农村生活,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走向大自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激情,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农村小学学生真正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