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璐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辽宁 沈阳 110041)
早期流产是一种孕妇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状,临床表现为下腹异常疼痛、阴道发生流血现象,引起早期流产的原因有孕激素分泌不足、免疫功能较差、阴道感染等[1]。在缺乏及时治疗、处理情况下将会对婴儿的生存情况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早期流产孕妇进行有效治疗对孕妇有积极作用[2]。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的早期流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人群,对黄体酮对早期流产孕妇治疗效果以及妊娠结果影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现将具体研究结果作以下总结。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的早期流产孕妇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观察组孕妇50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19.82±10.13)岁,孕周6~11周,平均孕周(5.52±3.07)周。参照组50例,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1.34±10.29)岁,孕周7~12周,平均孕周(6.09±3.52)周。100例入选孕妇均有阴道少量出血、宫颈处于紧闭状态、妊娠反应明显等症状,排除感染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子宫形状异常等孕妇。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性较强。
1.2 治疗方法。对参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治疗:告知孕妇在治疗期间不应再与丈夫发生性行为,为孕妇提供营养丰富、热量较高食物保证孕妇身体营养,按时睡觉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充足,孕妇睡觉姿势应避免对腹部产生压力,不能在没有家属帮助单独进行洗澡或者盆浴防止因滑跌造成完全流产现象。对于产妇抑郁症应予以健康心理疏导、加强与孕妇之间的沟通交流,必要时应对孕妇进行适量的无不良反应的药物治疗使其情绪稳定。与此同时,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适量注射对孕妇孕激素进行刺激。给予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的黄体酮药物治疗:根据孕妇药敏反应实验结果,对孕妇进行适量黄体酮药物治疗,1日注射1次,1次20 mg,不间断注射治疗2周后若阴道仍存在少量带血白带症状,应继续进行黄体酮肌内注射,最长时间不宜超过29 d。
1.3 疗效评价。显效:临床症状中的阴道出血完全消失,胎儿发育孕周与检查结果显示一致;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胎儿发育与孕周情况吻合;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且有加重趋势,胎儿畸形发育或者发育停止导致完全流产。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孕妇治疗疗效对比:观察组孕妇50例中,显效36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参照组孕妇50例中,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54.00%。两组孕妇治疗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02,P=0.0000)。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治疗疗效对比[n(%)]
2.2 两组孕妇治疗后血清孕酮对比:观察组孕妇治疗后血清孕酮为(25.01±6.15)mL与参照组孕妇治疗后血清孕酮为(32.25±7.38)mL对比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t=5.3291,P=0.0000)。
早期流产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有显著疼痛、阴道少量出血。容易引发早期流产的因素有孕妇心理健康、遗传易流产体质与孕激素等,致使对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孕酮在很大程度上对胎儿的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孕酮与子宫内膜组织结合对抑制生殖免疫效果显著,致使孕酮水平降低对妊娠结果产生影响。据研究发现,将黄体酮运用于治疗早期流产孕妇治疗效果较好,对降低流产率、提高胎儿存活率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治疗早期流产孕妇的首选药物治疗方法[3]。
黄体酮主要是由卵巢进行分泌发热主要孕激素,每天会产生定量的孕酮激素对于子宫内膜的保护、促进妊娠期间胎儿正常发育、镇定子宫等有积极作用[4]。除此之外,黄体酮激素与雌性激素有相互辅助作用,雌性激素对于促进女性生殖器官成熟有重要作用,黄体酮则是在雌性激素作用下对生殖器官进行进一步成熟。黄体酮分泌在女性月经后期能有效加快子宫充血、增厚子宫内膜等,在受精卵进入子宫形成妊娠状态后,对子宫兴奋性的减少、胚胎健康发育、紧闭宫颈口抑制精子进入、促进乳房泌乳等有重要作用[5]。对早期流产孕妇运用肌内注射方法促进黄体酮分泌充足,对妊娠结局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将黄体酮应用于早期流产孕妇治疗中治疗效果较好,对减少阴道出血、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有积极作用,口服肌注方式对妊娠结局没有任何不利影响,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大。